【张明】王阳明在江西庐陵的抗疫措施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23-05-03 21:04:21
标签:王阳明
张明

作者简介:张明,男,西元1970年生,贵州印江人。现任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历史系副教授,贵州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阳明在江西庐陵的抗疫措施

作者:张明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表,原载《文史天地》2023年第 3 期



正德四年(1509)十二月,王阳明流放期满,离开贵州。次年(1510)三月十八日,到达江西庐陵,正式就任庐陵知县。王阳明在任期间,庐陵县遭遇到了一场罕见的大瘟疫。王阳明临阵不乱,泰然应对,成功阻击了庐陵县这场瘟疫大灾,表现出卓越的社会治理才能,为他后半生的政治军事生涯打开一个良好的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  

 

庐陵县位于江西省中西部,系吉安府首府,历史悠久,经济富足,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是江西著名的“文献名邦”“进士之乡”,历史上曾出现过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解缙等著名人物。但是到了明代中期,由于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健讼”之风在庐陵逐渐盛行,民众往往见利必争,锱铢必较,以至于父子相斗,兄弟成仇。王阳明到来之时,庐陵赋税沉重,盗窃盛行,案积如山,民风大坏,而且全县还出现了一场罕见的大瘟疫,一时间人心惶惶,社会不稳,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王阳明从上任伊始,就到庐陵各地考察实际情况,从而制定一系列亲民、惠民、教民、化民措施。从当年三月到十月,王阳明在庐陵执政七个月期间,先后颁布十六条告谕,推行九项施政纲领:一通民情;二断狱讼;三劝教化;四均贫富;五抗瘟疫;六防火灾;七绝横征;八防盗窃;九清驿站。以下仅就王阳明在庐陵进行的抗疫措施进行简略评述。

 


王阳明是庐陵大瘟疫的亲历者,而且亲染疫病,他描述当年(1510)瘟疫惨况:疫气肆虐,人心慌乱,骨肉不顾,无医无食,饥寒交迫,甚至出现阖门相枕藉以死、抛尸荒野的状况。如果再不采取紧急措施,瘟疫将四处扩散,终将达到无法收拾的境地。王阳明忧心如焚,他在《告谕庐陵父老子弟》一文中说:

 

……今灾疫大行,无知之民惑于渐染之说,至有骨肉不相顾疗者。汤药饘粥不继,多饥饿以死,乃归咎于疫。夫乡邻之道,宜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乃今至于骨肉不相顾。县中父老岂无一二敦行孝义,为子弟倡率者乎?夫民陷于罪,犹且三宥致刑。今吾无辜之民,至于阖门相枕藉以死。为民父母,何忍坐视?言之痛心,中夜忧惶。

 

面对如此惨况,王阳明“言之痛心,中夜忧惶”。他马上做出决定,采取果断措施,要将庐陵民众从瘟疫的大恐慌、大混乱中解救出来。他在《告谕庐陵父老子弟》一文中继续说道:

 

思所以救疗之道,惟在诸父老劝告子弟,兴行孝弟。各念尔骨肉,毋忍背弃。洒扫尔室宇,具尔汤药,时尔饘粥。贫弗能者,官给之药。虽已遣医生老人分行乡井,恐亦虚文无实。父老凡可以佐令之不逮者,悉已见告。有能兴行孝义者,县令当亲拜其庐。凡此灾疫,实由令之不职,乖爱养之道,上干天和,以至于此。县令亦方有疾,未能躬问疾者,父老其为我慰劳存恤,谕之以此意。

 

 

归纳起来,王阳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抗疫行动:

 

第一,孝弟相劝,以人为本。王阳明禁止抛弃染疫亲人,劝告民众躬行孝悌,骨肉相保,不离不弃。对染疫的亲人必须提供汤药、粥饭,以免他们遭受疾病、饥饿之苦。

 

第二,加强防护,阻断传播。王阳明号召民众用生石灰洒扫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同时清洁厕所、畜圈,处理污水粪便,及时掩埋死者尸体,从根本上阻断疫情传播的各种途径。

 

第三,赈济民众,解除后顾之忧。王阳明号召富人出钱出粮,对灾民进行钱粮赈济,同时对贫困人家减免税收,鼓励乡邻互相帮助,相互扶持,解除民众后顾之忧。

 

第四,提供药单,发放药物。王阳明命令官府组织医生,分散到各地各乡行医,免费提供药单、药方,对于患病的民众施以医药,及时救助疫情期间的各类病人。

 

第五,亲自巡访各地,听取民众建议。王阳明认为官府文告可能会成为“虚文”,不能产生实际效果,于是巡访全县各地,听取父老建议,不断改进抗疫救灾措施。

 

第六,奖励孝义之士,树立抗疫榜样。王阳明对于做出实际贡献的“孝义”之士,亲到其家进行表彰,树立榜样,使民众抗疫行动得所依归。

 

第七,检讨自己过失,宣讲慰劳存恤之意。王阳明不仅自己染上疫病,而且全县人民也深受其害。他反思检讨自己,认为是自己“令之不职,乖爱养之道,上干天和,以至于此”。他要求父老向民众宣讲“慰劳存恤”之意,解除民众恐慌情绪,上下同心协力,共同扑灭疫情。王阳明的抗疫措施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庐陵县的疫情很快平息下去。民众劫后重生,无不欢欣鼓舞。王阳明也作诗数首,表达喜悦之情。《游瑞华二首》其二云:

 

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栽培。

 

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


从诗中“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一句,不难看出王阳明对抗疫成功的喜悦和自信之情。王阳明在庐陵短短七个月之内,通过以上这些具体措施,不仅成功抗击了一场大瘟疫,而且使庐陵出现父子相亲、邻里相扶、民众相安的状况,民风逐渐归于淳厚,这是王阳明地方治理的一个成功案例。《王阳明年谱》载:“为政不事威刑,惟以开导人心为本……在县七阅月,遗告示十有六,大抵谆谆慰父老,使教子弟,毋令荡僻。”《乾隆庐陵县志》“王守仁”条也载:“治尚德化……讲论劝善惩恶之旨……人多感化。”王阳明在庐陵县的施政九纲领、告示十六条,取得良好治理效果,几十年后仍继续遵照执行。《王阳明年谱》称:“至今数十年犹踵行之。”


 

王阳明离开庐陵后青云直上,后来在南赣巡抚、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任上,也多次遇到大小疫情和各种艰难险阻,他均能泰然面对,从容处理,这和他在庐陵县的治理经验有关。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王阳明在庐陵县牛刀小试,初步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治理才能,才为他后来在南方地区大展身手、解决匪患、平定叛乱奠定了基础,使他最终成为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回顾历史,不能不对王阳明在庐陵的治理经验加以特别关注。


作者:张明,男,土家族,贵州印江县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明史学会会员、中国朱子学会阳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秘书长、贵州省海外留学人员联谊会(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等。担任《阳明学刊》《贵州文史从刊》《文史天地》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