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平】孔子:活在众生之间

栏目:往圣先贤
发布时间:2023-05-16 19:43:30
标签:孔子

孔子:活在众生之间

作者:王海平

来源:《走进孔子》2022年第6期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今天,伴随着岁月运行的脚步,越来越多的人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走进尼山圣境。

 

 

 

尼山圣境的孔子像

 

尼山,静静矗立于曲阜城郊外,惯看两千多年日出月落,迎送天地寒来暑往,悦纳人间花开花谢。它奇不过三山,险不过五岳,却成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制高点。因为,这里诞生了被后人誉为“生民未有”“万世师表”的中国先哲——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即今天的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经过不断传承和发展,最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正统、思想根基、精神支柱和价值体系,成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人类文明瑰宝。孔子构建的思想文化大厦,以仁义礼智信为基,以忠德宽恕勇为栋,以孝廉恭俭敏为梁,以和合、中庸、教化、六艺为檩,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椽,以畏天命、明天理、敬天道为脊,巍然屹立于中华大地。一部《论语》概括天地人,大道至简、智慧通达,让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百读不厌、千年不绝。

 

著名词作家、剧作家,山东济宁人乔羽创作了《千古孔子》:“百年千年万年,昨天今天明天。多少亭台楼阁,早已化作瓦砾一片。多少功名利禄,早已化作过眼云烟。你仍旧是你,你仍旧是你,你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你仍旧是你,你仍旧是你,永远活在众生之间,活在众生之间。”为创作这首歌,乔羽先生专程来到曲阜游览“三孔”,到尼山参观夫子庙、夫子洞,泛舟孔子湖,参观六艺城。一路上,乔先生一面听导游讲孔子,一面用心灵触碰孔子,终于写出这样一首朴实的歌曲。乔羽与孔子同乡,从小受到父亲教育熏陶,四岁时开始背诵《三字经》,这为他写歌打下坚实基础。从《爱我中华》《我的祖国》到《祖国颂》,被誉为“词坛泰斗”的乔羽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心写歌,歌颂中华故园,内心涌动着源于孔子的仁爱思想,以及由此升华了的家国情怀。

 

 

 

乔羽先生

 

孔子的仁爱思想,同样激励着一位资深的导演。2010年1月22日,由胡玫导演的传记历史片《孔子》在全国上映,成为百年来首次将孔子搬上银幕的影视作品。这部讲述春秋末年天下纷乱背景下孔子试图以仁爱精神来改变国人命运的电影,与其说是现代人展现孔子的内心世界,不如说是孔子唤醒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胡玫感慨道:拍这部电影,使她触摸到孔子的内心世界。她认为,孔子有理想抱负、仁爱精神、和平理念、礼仪风度、大同境界,他不是空谈家,而是实干家,他的思想学说尽管在当时没有践行,但对中华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孔子儒家思想是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文化传统,孔子是中华文化代表人物。为拍好《孔子》这部电影,胡玫带领团队反复修改脚本,直到第十七稿时才确定从孔子五十一岁出任鲁国中都宰的时候切入。因为这是最能够凸显孔子仁爱精神的一段历史。

 

这部影片里孔子的扮演者周润发,笑称自己不懂孔子,也没有读过孔子多少的书。但他懂得这个角色最感人的是那种精神品质和力量。据剧组的同事介绍,周润发看过《孔子》剧本后感动得流泪,无论是在住所还是在拍片现场,他一直保持着跪姿,直到膝盖跪肿。每天在片场开工前,他都要按照古礼向大家深鞠躬,就连场工和群众演员也不漏掉。这是《孔子》片场最震撼人心的一个场景。周润发就是凭着一颗真诚善良的本心,凭着一种虔诚的精神,演活了孔子。

 

 

 

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海报

 

世间一切虔诚,都源于敬爱。满怀对孔子的敬爱,中国话剧舞台上也呈现了孔子形象。1989年山东省话剧院创排了原创话剧《布衣孔子》,其中孔子的扮演者薛中锐先生,那年刚好五十二岁。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他终生难忘。在他看来,孔子是公认的圣人,但要还他布衣凡胎的形象,这在话剧表演史上是个前所未遇的挑战。他当时感到压力很大,但思来想去,还是战战兢兢地接下任务。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他拜访孔子故里,埋头研读《论语》《孔子演义》等资料,深度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他认为,艺术激情是生活激情的转换,演戏就是演人,演人就是演人的心,演人的心就是演人物的情感纠葛与矛盾冲突,以及战胜情感纠葛与矛盾冲突的非凡境界,这样才能够感动观众。本着对孔子的深刻认知,加之多年的舞台艺术造诣,薛中锐先生最终成功塑造了“布衣孔子”的舞台形象。《布衣孔子》是他表演艺术的巅峰之作,是中国话剧舞台上的补白之作,荣获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薛中锐的演出之所以得到观众广泛认可,是因为他读懂了孔子用自己纯洁的心灵来爱护人类的博大情感与家国情怀。

 

 

 

话剧《布衣孔子》中薛中锐扮演的孔子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其实,春色就在人们心头,但人们往往不知,不是内省反而外求。这种迷失是方向感的迷失。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人不乏物质财富,缺乏的是方向感与价值观。保持生命定力、确定人生方向,既应当从当代去把握,更应当从源头去探寻。孔子用行动告诉人们:如果世上还有一种力量能够改造世界,那么,它一定是仁爱。仁爱永远是人类奋然前进的方向和力量。

 

 

泉城济南,山环水抱,绿柳依依,泉水盈盈。走进泉城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这里处处镌刻着孔子文化的印记。具有百年历史的山东大学,更是儒风徐徐、墨香四溢、书声琅琅。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颜炳罡教授,长期致力于推进儒学的大众化。1996年秋天,他发起创办经典读书班。之后,又创办《心灯》报纸,旨在构筑民间儒学传播平台,点燃世俗生活的儒学心灯。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仁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仁爱,世界将变成黑夜。孔子生逢乱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晚年丧妻丧子,毕生历经磨难,但依然初心不改、抱道不屈,于世态炎凉中参悟天道人心,于春秋霸乱中洞察人间万象,于礼崩乐坏中追慕周礼遗风,于大道既隐中崇尚天下为公;苦学“六艺”,编纂“六经”;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得三千弟子而教,育七十二徒成贤,创立了以“仁者爱人”为核心思想的儒家学说。为宣传儒家思想,改善良俗公序,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四体不得暂安,口腹不得美厚,历尽天下纷争,饱尝人间苦难,渴望人间正道,追求天下和平。晚年归国的孔子,“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顺天应时,遵道而行,皓首穷经,焚膏继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集五帝三代之大成,形成了以“仁者爱人”为核心价值,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基本方法的儒家思想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擎起一盏明灯。

 

 

剪纸,被喻为剪刀缝里的情感。走进中国艺术剪纸协会会长卢雪那琳琅满目的剪纸艺术世界,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她独具匠心创作的大型剪纸作品《孔子》。卢雪从六岁开始学习剪纸,数十年来,作品无数,花开满地。但她最钟爱的是《孔子》。她把孔子视为一座高山,头部用阴剪以显深沉厚重,美髯用阳剪以显细密严谨,手部用阳剪以寓意积极入世,袖口镶莲瓣以象征智慧美好,鞋上嵌祥云以寓意文兴天下,孔子揖让形象彰显温良恭俭让的仁者气度。

 

 

 

卢雪创作的剪纸作品《孔子》

 

一裁一剪皆生命,一锤一錾总关情。孔庙古建泥塑师孔昭斌是孔子第七十一代嫡孙,他创办的圣贤堂雕塑艺术馆里的无数圣贤人物栩栩如生。为塑造好圣贤形象,孔昭斌团队精益求精。他们创作的孔子塑像看上去平易近人,是一位满腹经纶而又和蔼可亲的智慧老人。近几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全国各地纷纷修复文庙。他带领着创作团队忘我地投身各地文庙修复与重建工作,让一座座文庙重现古朴神韵与悠远文脉。他们远离家园,有时吃住在文庙,能够耐得住寂寞,甘愿追随圣贤苦中作乐。对他们来说,塑造孔子等圣贤人物,是职业、是情感,更是信仰。

 

 

 

孔昭斌在即将完工的孔子像前(姬生辉摄)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当千年木铎再次在人间响起,人们再次踏上寻圣之路。每逢孔子诞辰纪念日,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孔子身边,满怀虔诚之心与崇仰之情,共同举行祭孔大典。香烟袅袅,祭坛高筑;钟磬和鸣,歌声悠扬。孔子曾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今日我们相信:“祭如在,祭圣如圣在。”

 

悠悠千古,斯文在兹。孔子早已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他永远生活在亿万众生之间。地球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凡有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度,都会在孔子面前激发出内心的虔诚与敬畏。在人们深情敬仰的目光里,孔子儒家思想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是惠及人类的文明瑰宝。正如歌中所唱得那样:“你的仁爱,两千年来,穿越了所有的年代,我们追随着你的足迹,任世界更改。多少荣耀已褪去光彩,你的雅音回荡在天籁。激荡我们浪漫的情怀,让我们面对缤纷世界,向往和谐,向往未来。”


作者简介:王海平,现任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解放军健康》杂志社主编。主要著作有《军营红绿灯》《构建新世纪钢铁长城》《从毛泽东电报看韬略》《后勤工作论谈》。在《解放军报》《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工业》《中国军转民》《中国兵工报》《军工文化》等报刊发表文章40余篇,总字数近150万字。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