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培元作者简介:蒙培元,男,生于西历一九三八年生,卒于西历二零二三年,甘肃庄浪人。一九六三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一九六六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著有《理学的演变》《理学范畴系统》《中国心性论》《中国哲学主体思维》《心灵超越与境界》《情感与理性》《人与自然》等。 |
蒙培元 著《生态儒学》文集出版暨前言
书名:《生态儒学》
作者:蒙培元 著、黄玉顺 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5月版
【编者前言】
当代著名哲学家蒙培元先生的思想,以“情感儒学”著称。“他的哲学思想有‘主体’‘心灵’‘超越’‘境界’与‘自然’这几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并由‘情感’贯通起来”[1];这就是说,“情感儒学”是一个总括的名称,其体系内部则有多方面的展开。其中最突出的面向,就是“情感哲学”、“心灵哲学”和“生态哲学”(即“生态儒学”),各自都可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本书即蒙先生开创性的“生态儒学”的论文集。
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儒学现代发展的几个问题》中,蒙先生提出“生态儒学”概念:
“目前的儒学研究,已开始突破已有的知识框架,向不同层面发展,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是一种好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生态儒学,这是儒学研究和发展的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2]
但实际上,蒙先生的生态儒学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了,其标志是1998年发表的论文《人对自然界有没有义务》。只不过,蒙先生通常将自己的生态儒学称为“生态观”或“生态哲学”,如1999年发表的论文《从孟子“仁民爱物说”看儒家生态观》和《〈易传〉的生态哲学》。
蒙先生的生态儒学的思想发展,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多维的探索(1998年—2002年)。主要论文有:《人对自然界有没有义务——从儒家人学与可持续发展谈起》;《从孟子“仁民爱物说”看儒家生态观》;《怎样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孔子德性学说谈起》;《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从孔孟的德性说看儒家的生态观》;《亲近自然——人类生存发展之道》;《张载天人合一说的生态意义》;《孔子天人之学的生态意义》;《从中西传统人权观念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2.体系的雏形(2002年—2003年)。主要论文有:《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中国哲学生态观论纲》;《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存一分“敬畏”之心》;《朱熹哲学生态观》;《关于中国哲学生态观的几个问题》;《人文与自然——孔子智慧的再阐释》。
3.体系的完成(2003年—2004年)。标志性成果是:专著《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3]。
4.拓展的思考(2004年—2015年)。主要论文有:《“自然价值”将成为21世纪的关键词》;《从孔子思想看中国的生态文化》;《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今天怎样重新认识孔子》;《仁学的生态意义与价值》;《从中国生态文化中汲取什么》;《中国哲学生态观的两个问题》;《从人物异同论看朱熹的生态观》;《何为“格物”?为何“格物”?——从“格物说”看朱熹哲学生态观》;《再谈中国生态哲学的几个问题》。
现将专著《人与自然》以外的所有文章集为一册,以便读者研读。
注释:
[1] 黄玉顺:《情感儒学:当代哲学家蒙培元的情感哲学》,《孔子研究》2020年第4期,第43–47页。
[2] 蒙培元:《儒学现代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35‒44页。
[3]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
【目录】
人对自然界有没有义务——从儒家人学与可持续发展谈起
从孟子“仁民爱物说”看儒家生态观
怎样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孔子德性学说谈起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亲近自然——人类生存发展之道
张载天人合一说的生态意义
孔子天人之学的生态意义
从中西传统人权观念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
中国哲学生态观论纲
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从生态学的观点看
《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介绍
存一分“敬畏”之心
朱熹哲学生态观
关于中国哲学生态观的几个问题
人文与自然——孔子智慧的再阐释
《人与自然》自序
“自然价值”将成为21世纪的关键词
从孔子思想看中国的生态文化
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今天怎样重新认识孔子
仁学的生态意义与价值
从中国生态文化中汲取什么
中国哲学生态观的两个问题
从人物异同论看朱熹的生态观
何为“格物”?为何“格物”?——从“格物说”看朱熹哲学生态观
“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研究”开题报告会发言稿
儒家生态哲学体系的探索与建构——评《儒家生态思想通论》
再谈中国生态哲学的几个问题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