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著《从官能、性理到工夫——朱子心论新探》出版暨自序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3-07-03 17:06:24
标签:朱子心论新探、李毅

李毅 著《从官能、性理到工夫——朱子心论新探》出版暨自序

 

 

 

书名:《从官能、性理到工夫——朱子心论新探》

作者:李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

 

【内容简介】

 

朱子不崇尚“心”,但却非常重视“心”,其学问中确如钱穆先生所言,蕴含着一套“圆密弘大”的关于“心”的学说,但对此作出专门而系统之研究的著作,目前还不多见。本书本于求真求实的精神,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在总结学界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朱子“心之学说”概括为“官能”“性理”“虚实动静”“身体与善恶”“工夫”五个紧密联系的部分,并对其中十多个子论题如“心与知觉、思、情、意”“心统性情”“中和新说”“道心人心”“知行论”等的内容及脉络,进行了精益求精的哲学探讨和贴切着实的现代诠释,得出了一系列新颖而透彻的结论,使朱子“心之学说”清晰地展示出其全面性、深刻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无论是对于朱子“心之学说”乃至朱子学的进一步研究,还是对于现代人的成己、成物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李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中国哲学教研室讲师。1988年11月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四川大学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曾为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主要从事宋明理学、先秦儒学、近现代哲学研究。已在《中国哲学史》《中山大学学报》《哲学门》《中国文化研究》《朱子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作有《充义心而生利,反利心以除害——以朱子为枢纽重新考察儒家义利观》《儒学中的事实认定与价值主张——以由之知之、三纲尊卑、差等之爱三题为例》等。

 

【自序】

 

实谈心性(节选)

 

这是一部致力于“实谈心性”的作品。所谓“实”,有三个方面的义涵:一曰“着实”,是指本书对于朱子心论诸概念、命题及其内在理路,皆力求给出清晰、明确、透辟的当代阐释,努力做到“打破砂锅问到底”“文章不写半句空”;二曰“实践”,是指本书所言不是单纯地从朱子著作的故纸堆里“爬罗剔抉”出来的,而是笔者如阳明所说的那样“把他的说去用”,依照朱子所言切实地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在此基础上全面而审慎地结合其言论总结出来的,也不是“出版即完结”的,而是意在继续为自己和一切同行者提供指导、进而形成实践和理论的良性互动的;三曰“经世致用之实”,是指本书坚持将“心”置于“事物”尤其是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背景下,讨论“心”在事务中的表现,讨论家齐、国治、天下平的任务对于“心”之资质的要求,以及普通心灵如何获取相应的资质、上智心灵如何保有相应的资质,因而本书对于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的人达成其志业,具有根源性乃至直接性的指导意义。

 

这些其实也是朱子心论本身所坚持的旨趣。其中第三点“经世致用之实”至关重要,既可以将朱子心论和佛教心论鲜明地区分开来,显示出其儒学本质,也可以使朱子心论摆脱和康德、牟宗三式道德哲学的纠缠,真正呈现其价值。众所周知,理学尤其是朱子学的主要理论着力点在于圣贤人格的养成,以《大学》“八条目”而言,朱子学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方面贡献了深入而精微的理论,而在“齐家”尤其是“治国平天下”理论方面则颇为薄弱,这使得它在古代常常遭受“阳儒阴释”之讥(佛教明显缺乏“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段,“人人成佛”并不是一种天下理想,“天下”并不是个人的简单集合),在近代则被牟宗三置于康德式道德哲学的视域下进行审视,进而因为心性之别、格物穷理而被判定为“歧出”“别子”。但事实上,朱子本人无疑仍然是“欲平天下者”、“欲治其国者”、“欲齐其家者”,具有强烈的家国天下情怀,其学问的出发点也无疑仍然是经世致用。这一精神既没有被实践上的挫折减弱,也没有因为家国天下理论的缺失而虚悬,而是全部灌注在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学说中,使得后者之中处处渗透着家国天下的元素,如使得“物”成为“天下之物”,使得“格物致知”成为“开天聪明”,使得“诚意正心”成为确实可以向帝王将相自信陈说的为政原则。可以说,朱子学确实是如《大学》所言,主张为平天下而修身(“修身”内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下同)、为治国而修身、为齐家而修身,而非仅仅为修身而修身,或者说朱子学是主张修足以平天下之身、修足以治国之身、修足以齐家之身,而不是仅仅修“身之身”或者修抽象而空洞之身;天下国家一开始就被完全浓缩在“身”之中,“身”一开始就具有天下国家的广阔性、现实性、结构性、联系性,“胸中有丘壑”“韬略胸中存”,所以从“身修”到“家齐国治天下平”才会条畅通达,没有任何规模上的不契或者根本上的隔膜。《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不应当仅仅纠结于作为“本”的“修身”对于作为“末”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决定作用,而应当更注意到作为“末”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作为“本”的“修身”的规定作用:想要什么样的“末”,决定了我们培植什么样的“本”,而不是漫无目地随便树立一个“本”,然后把它矫柔向特定的“末”,程子所谓“如百尺之木,自根本至枝叶,皆是一贯,不可道上面一段事,无形无兆,却待人旋安排引入来教入途辙”是也。朱子曾说:“今说求放心,说来说去,却似释老说入定一般。但彼到此便死了,吾辈却要得此心主宰得定,方赖此做事业,所以不同也”,事实上,儒释之间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有没有“做事业”一截,而更在于所求的“放心”根本不同,所以才会、也必定会呈现出“到此便死”和“做事业”的表面区别。如果说朱子学尤其是朱子心论是一种道德哲学的话,那么它首先是人伦、政治、职业道德哲学,然后是贯穿于三者之中而一统之的仁义道德哲学(“仁”者“爱之理”,“义”者“事之宜”,“仁义”必就人伦、政治、职业而言),而不是一种空洞的道德哲学,其中充满着人伦、政治、职业事务对于人的明确而切实的要求,而不是只有抽象的道德原则。借用韩愈“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之言,我们可以说,只有就着人伦、政治、职业中的“仁义”来谈“道德”,才能使道德由“虚位”达到“定名”。这样的道德哲学必定不会认为“心”“性”仅仅是“一”,也必定会要求人们求教于外界来达成对于自我的提升、叩问于他者来实现具体方针的确定;这样的道德哲学难免会被纠结于自律他律、内求外求的空洞道德哲学判定为“他律”、“外求”,但事实上,仁义道德哲学是向“物吾与也”之“物”探求,以“与物同体”之“我”来自律,是更为广泛的“内求”和更为深厚的“自律”。

 

……

 

正如前文所显示的那样,笔者是一个竭力求真求实的人,而不是一个喜好标新立异的人,然而“创新”这件事却不可遏制地在本书的各个层面、各个细节中,连篇累牍地发生了。这一点多少让人有些无奈。新颖观点的第一需要,与其说是广泛应用在哲学史中,以求重构一切,不如说是充分证明其可成立性,以求普遍接受,加之在行文上,本书自觉地追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风格,所以本书内容呈现出论点极其集中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换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也是一种“论域不广”的缺憾。但诚如朱子评论《西铭》时所言:“初看有许多节拍,却似狭;充其量,是甚么样大”,本书已经完成了自己有限“节拍”内的主要任务,并为一种“充其量”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于更广泛的哲学史梳理工作的具体展开,只能留待笔者今后数年去做了。

 

……

 

是为序。

 

李毅

壬寅端午,于蝉窝

 

【目录】

 

第一章  官能视域中的朱子心论

        第一节  心等于知觉之能——心与知觉新探

        第二节  从“知—觉”到思、情、意

                    ——心与思、情、意新探

        第三节  智愚与学习——心灵差异新探

        小结

第二章  性理视域中的朱子心论

        第一节  身份与状态

                    ——“心具众理”“心与理一”新探

        第二节  统称与自主——“心统性情”新探

        小结

第三章  虚实、动静视域中的朱子心论

        第一节  虚明与实暗——心之特点及明德论新探

        第二节  健康与病态——“中和新说”新探

        小结

第四章  身体、善恶视域中的朱子心论

        第一节  身体欲求的处置——人心道心论新探

        第二节  从智善愚善到行善行恶

                    ——心与善恶论新探

        小结

第五章  工夫视域中的朱子心论

        第一节  自我稳定、自我保持——朱子敬论新探

        第二节  推极心能、扩充知识

                    ——朱子致知格物论新探

        第三节  提升与保持——朱子知行论新探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