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沂】深切缅怀蒙培元先生

栏目:纪念追思
发布时间:2023-07-19 09:42:41
标签:蒙培元先生逝世
郭沂

作者简介:郭沂,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山东临沂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科隆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威斯康星大学富布莱特研究学者,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著有《中国之路与儒学重建》《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子曰全集》《孔子集语校注》等。

深切缅怀蒙培元先生
作者:郭沂(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
来源:作者赐稿儒家网发布
时间:西元2023年7月14日


虽然早已知道蒙培元先生抱恙经年,但今早得知先生已于昨晚遽归道山的噩耗,还是感到十分震惊和无限的哀伤。

我和蒙先生相识于八十年代中期。1984年7月,我本科毕业后即被分配到成立不久的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工作。借此地利,我不但踏上了儒学探索之路,更有缘结识学术界的名师硕儒。同年9月,中国孔子基金会在曲阜宣布成立,接着便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两次学术会议,一次是1985年10月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首次全国儒学学术讨论会,另一次是1987年9月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与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联合召开的“儒学国际讨论会”。

正是在这两次会议上,我不但领略了张岱年、杨向奎、金景芳、周谷城、严北溟、陈景磐、毛礼锐、冈田武彦、陈荣捷、狄百瑞等老一辈学者的风采,也结识了辛冠洁、李泽厚、余敦康、汤一介、张立文、蒙培元、牟钟鉴、丁冠之、钱逊、马振铎、薛华、杜维明、成中英等当时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

不过,我和蒙培元先生频繁交往,则是我1993年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工作以后的事情了。当时他住北大西门外的蔚秀园,这是蒙先生夫人郭老师在北大分到的房子,我住六道口,相距不远。记得我当时经常骑自行车沿着清华东路西行,然后穿过清华和北大校园,前往拜访蒙先生。蒙先生的房子不大,只有两居室,但布置得十分雅致温馨,弥漫着轻松愉悦的气氛。

后来他搬到花家地社科院宿舍,我则搬到了天通苑,但距离并没有阻碍我们的交往,我前往拜访蒙先生的频率依然很高。所不同的是,由于担心我赶回家会错过饭点,郭老师便时常留下我和他们一起用餐。她的贤淑、和蔼、宽厚,尤其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让我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聆听蒙先生的高论总是如沐春风,所谈的话题,当然主要是学术,涉及他所钟情的宋明理学、中国心性论、情感儒学等等。潜移默化之下,我逐渐成了蒙先生学术的追随者。记得他的大著《中国哲学主体思维》出版时,我刚到哲学所不久,在学术上还相当稚嫩,但这部深奥的理论专著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故不揣浅陋,为之写了一篇题为《中国哲学研究的开拓性成果——蒙培元著〈中国哲学主体思维〉评介》的书评,发表在《中国哲学史》1994年第1期上。

当然,蒙先生对我的成长也非常关心。他为拙著《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一书写的《专家推荐意见》开篇便说:“郭沂博士来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工作已经六年了。在这期间,我曾阅读过他发表的几乎全部论文。我深知郭沂博士对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和文献,有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功力深厚,研究勤奋,又富有开拓精神,是当前中国新一代学者中不可多得的人才。”鼓励之殷,提携之切,溢于言表,怎能不让我感动和奋进!

在蒙先生担任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期间,由郑家栋先生担任副主任,我则忝列学术秘书,这又使我们多了一层工作关系。记得当时研究室的行政工作,主要由我们三个人一起商量,有时候研究室支部书记李曦先生也会加入。这让我有机会体察蒙先生的组织能力和秉公任直的工作作风。

身为研究室主任,最棘手的工作莫过于职称评审,但蒙先生每次都细致而全面地分析每一位申请人的情况,从而把最有实力者推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蒙先生完全根据客观条件,不夹杂一丝个人感情,所以他的意见总是令人心服口服,为大家所接受。

除了行政工作之外,我们这个三人小组在其他方面也多有愉快的合作。例如,有时候蒙先生招收博士生会请我们俩参加面试,而郑家栋和我召集会议也会请蒙先生光临。我至今仍然很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蒙先生晚年搬到回龙观居住,离天通苑是近了,但由于我于2012年赴首尔大学哲学系任教,所以拜望蒙先生的机会反而少了,只有寥寥数次,这令我感到十分惭愧!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告诉世人,蒙培元先生曾经影响我的学术和思想,和他的交往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元2023年7月13日夜草就,次日凌晨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