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明】用仁爱的情感丰富国人的精神世界 ——纪念中国著名哲学家蒙培元先生

栏目:纪念追思
发布时间:2023-07-26 11:34:00
标签:蒙培元

用仁爱的情感丰富国人的精神世界——纪念中国著名哲学家蒙培元先生

作者:徐大明原西安市长安区委党校调研员、长安人文研究所所长)

来源:作者赐稿儒家网发布

 

蒙培元先生逝世十多天了,想着这位从未谋面但十分敬仰的老人,我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如骨鲠在喉,总想写些文字,表达思念之情。

 

我孤陋寡闻,知道蒙培元先生的和他的学术成就,已经到了2019年。这一年,我通过比较深入和阅读更多经典,发现自己参加全国“四个讲清楚”征文的获奖文章:《孔子之道与启示》,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于是开始对孔子之道进行再梳理。梳理过程,发现孔子之道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从天(也包括大地、山水)等恒久自然现象中得到道德启发,我称之为感天知人。我如发现了新大陆,努力从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效果中寻求支持。但有一天看到蒙培元先生在四川大学的一次关于孔子演讲,才发现自己所谓的发现,在先生哪里已经有了简明的阐释。我从网上购买了先生的 《蒙培元讲孔子》《心灵超越与境界》《情感与理性》等著作,再在网上查阅了先生几十篇文章和多位学者介绍先生学术成果的文章,特别是他有关情感哲学的著述,觉得对于自己正确和深入认识孔子,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精神成长以及精神境界提升,都有特殊的启发指导作用,对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我首先感动的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独特哲学体系的自信与坚守,以及对现代文明带来的精神危机、精神堕落的担忧和挺身而出。先生在一次接受访谈时谈到,他的儒学研究,是在“现代工业社会更是‘人欲横流’的社会。人的物质欲望不断地扩张。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个人的欲望越来越膨胀,人与人之间缺乏互相关照,冷漠无情”的情况下展开的。[1]

 

在《心灵超越与境界》一书中,先生曾指出:“在当前科技时代,人的智能已发展到很高程度,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果,可以造出代替人的“智能机”,以为人类服务,但是却不能使机器人变成人,无法解决情感、意志、自由、需要、目的、道德、审美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中国的心灵哲学把情感、意志、道德、审美作为自己的主要课题进行讨论,说明它抓住了心灵的本质,是真正的人学哲学。” “中国哲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心灵境界,而不是发展知识;是与世界和谐相处,而不是主宰世界”。[2]“中国心灵哲学所取得的成就,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3]“中国的心灵哲学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哲学,它在解决人类精神生活、提高心灵境界方面,具有永久的价值和意义。”[4]“中国哲学能够触及人心内部,真正解决心灵危机问题,有益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5]他写道:“冯友兰先生提出,中国哲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确实抓住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实质。”[6]

 

据他的一个私淑弟子介绍,先生会唱秦腔、拉二胡,“对秦腔的那些名演员、著名唱段包括著名剧目都如数家珍,张口就来”“只要他一张口,哪怕只唱上一句,那种凄苦而又悲壮的情怀正像所谓‘未有曲调先有情’一样,一下子就从他的内在骨子里流露出来了。”但先生则坚称他是周人,这应该说明先生对西周封建制形成的相对开放、独立、多元文化的想往和对秦集权暴政的拒绝。[7]2004年先生回家省亲,应邀给县领导班子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报告,他觉得这个传统不能丢,而不丢的第一步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感情。[8]

 

 

先生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哲学独辟蹊径提出的情感哲学,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特殊贡。

 

情感哲学是先生带着对中国哲学的自信,几十年深思熟虑的成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9]。先生1988年出版的《心灵超越与境界》,第二章“心灵与情感”,就有对情感哲学的大篇幅论述,到 2002年出版《情感与理性》,期间发表了多篇很有分量的有关情感哲学的文章,如《论中国传统的情感哲学》《中国哲学中的情感理性》《中国的情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人是情感的存在 ——儒家哲学再阐》《情感分析》等。

 

先生认为情感哲学是儒家哲学的特色。“儒家不仅将情感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两千年来讨论不止,而且提到很高的层次,成为整个儒学的核心内容”。[[10]“情感是重要的,但是将情感作为真正的哲学问题来对待,作为人的存在问题来对待,提出和讨论情感的各个方面,…… 并将其作为心灵的重要内容,成为解决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主要话题,则是儒家哲学所特有的。”儒家最关心的,正是具有“普遍有效性”的道德情感,“将心灵视为整体的存在,并在整体中突出情感的地位与作用,以情感为核心而将知、意、欲和性理统一起来,这就是儒家哲学的特点。”[11]“中国传统哲学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情感,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重要课题,建立了自己的形上学,这是中国哲学最大的特色,也是其他哲学所没有或很少有的。”“由于传统哲学特别重视生命情感,由此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哲学系统,它以情感体验为重要方法,以提高精神境界为根本任务……传统哲学“有关情感需要、情感意识的问题,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是永远不会消失的。”[12]

 

先生情感哲学的源于对生活的深度观察和思考。他说:“我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情感就是人的生命存在,也是心灵的存在,心灵境界是建立在存在之上的,不能离开存在讲境界,境界就是心灵存在的方式。情感既是最原初最原始最本真的存在,也是最终极的存在,既是显性的,又是隐性的。”[13]“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最原始最本真的生命意识,在后天的生活境遇中“随感而应”,表现出种种情态,如同见“孺子入井”,人人皆有恻隐之心一样,有其普遍必然性。这才是人的生命的内在本质,[14]“人的存在亦即心灵存在的最基本的方式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生命情感。情感是最原始、最基本的,同时又是最“形而上”的,它是可以“上下其说”的。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之所以重视情感,以情感为其全部学说的立足点,原因就在于此”[15]“离了情感,便没有理性,离了恻隐、羞恶之情,便没有仁义等等。但是当情感普遍化、理性化之后,就变成一种‘原则’,能起规范作用。”[16]

 

先生情感哲学的核心是仁爱。他说:“冯友兰先生提出仁是真情实感,我进一步提出仁作为情感是儒学的核心内容。仁爱情感是理性情感,作为理性情感,它具有普遍性,可以解释现实的伦理和制度建构。[17]“仁爱情感确实是儒家哲学的核心,也是现实伦理规范和制度建构的根本依据。”“儒家的情感哲学如果能够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仁’,儒学就是仁学。儒家固然一般地重视情感问题,但它最关心的是道德情感,而道德情感的核心便是仁。”[18]“仁的根本内容不是别的,就是爱,就是生命关怀。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也是普遍化、理性化的道德情感。”[19]“仁是以同情为基础的对于人与万物的普遍的生命关怀、尊重与爱,是人类最宝贵的情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理性。”[20]“儒家从孔子开始,一直很重视道德情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仁的境界说,这种境界既是道德的,又有超道德的一面。仁作为一种心灵境界,是情感的自我提升与自我超越。”[21]

 

以仁爱为核心的情感,是可以自我超越的。“自我超越之情,是人的真生命真性情,这就是中国的形上学。”“超越层面的情,表现为一种情操、情境、情趣或气象,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22]“情理合一、情性合一,是中国心灵哲学真正提倡和追求的,它要把人的情感升华为普遍的、超越的精神境界,使之具有普遍的理性精神,获得一种精神享受,从而使人的精神有所安顿。”[23]自我超越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24]这个境界对一般人也许很难达到,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每天学而时习之,苟日新日日新 ,就会更上一层楼,就有新的愉悦。

 

先生对情感哲学的智慧表述是“上下其说”,“我们说,情可以上下其说,就是指情感既可以从下边说,也可以从上边说,这里所说的上、下,就是形而上、形而下的意思。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是人的存在在时间中的展开。从下边说,情感是感性的经验的,是具体的实然的心理活动。从上边说,情感能够通向性理,具有理性形式。或者说,情感本身就是形而上的、理性的。”[25]先生这一智慧表述,为情感哲学上达天道,下入心提供了理论通道。首先是让立志成圣贤的修行者有信心,有方向和目标。但情感哲学是生活哲学、生命哲学,它不仅有形而上的理性坚守,也更需要走进生活,走进人们的感情世界或精神世界。“从下边说”的文化意义则是,上达到较高境界的人士,可以再回头走进现实生活,发挥情感哲学社会关怀的作用,对基层人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和道德伦理的进行关照,使情感哲学走进更多人们的精神世界或感情世界。这符合东方智慧的特点,释迦摩尼成佛后普度众生,神仙下凡拯救世界,圣人“博施于众而能济民”,都必须也只能在人世间完成。

 

先生的“情感”概念,全方位揭示了“情感”概念的诸多规定性,诸如“主体情感”“心灵情感”“真实情感”(“真情实感”)“自然情感”“具体情感”“心理情感”“感性情感”“情绪情感”“高级情感”“道德情感”“审美情感”“宗教情感”“自由情感”“私人情感”“个人情感”“共同情感”“普遍情感”“主观情感”“客观情感”乃至“理性情感”(还有与之对应的“情感理性”)等。[26]

 

 

先生的情感哲学成就,不仅是学术上的超越,而且应该有他自己几十年心路历程的生命体验和体悟。先生之所以能够提出独树一帜的情感哲学,与他的生命体验、体悟有直接关系。在先生的著述和文章里,有大量关于情感哲学与体验的论述。他提出,体验与直觉是自我超越的根本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方法是直觉、体验与意志、意向活动,这同理论思辩与逻辑推导之类是有区别的。  直觉、体验与意志、意向既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创造性功能,也是自我实现的根本方法。”中国的心灵哲学把人作为有理性、有情感、有意志的生命主体去对待,如果说这也是认识,那么这种认识是直接的、整体的自我直觉或直观[27]“中国哲学不是讲概念分析,以指向最高实体,而是讲情感体验与直觉,以指向人本身的心灵境界。”[28]“体验与直觉不可分,直觉是在体验中的直觉,体验是在直觉下的体验。  但体验更具有情感色彩,与人的情感心理、情感活动、情感态度以及评价有直接关系。  中国哲学所关注的是同超越意识相联系的本体体验,即所谓“体道”。这是中国心灵哲学最重要的特点。”[29]“对于道的认识,只能是自我体悟、自我直觉,也就是自我超越。心灵只有经过自我体验、自我直觉而实现了自我超越,“道”才能呈现出来。”[30]

 

他认为,“体验并不需要理论的论证,也不需要客观的证据,它是心灵自身的内在‘感受’,是自证自明的。它是为了自家‘受用’,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故能享受到最大的精神愉快,这就是所谓‘乐’”。“体验固然是一种心灵活动,但不完全是主观的,它有普遍性与超越性的意义。这正是中国哲学所提倡的。”在中国哲学看来,解决精神生活的问题,提高心灵境界的问题,单靠智能、智力是不行的。因此,它在理智方面并无突出的贡献,但在直觉、体验和实践方面却有充分发展,并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31]

 

先生生命体验的体验方式方法,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有这样高度的理论自觉、思想认识和精神坚守,就一定有符合他实际情况的体验选择。武夷学院教授朱平安曾借用佛教的“信、行、觉、解”概括先生的精神境界,可以作为对先生生命体验的概括。朱平安回忆:“记得有一次和蒙先生一起出去吃饭,菜点多了,吃不完,蒙先生就非常生气,当面批评了我们。还有一次上山游玩,有同事随手拔下一棵小树苗,说是做盆景,也遭到蒙先生的严厉批评,并对我们说,自然界也是有生命、有情感的。”[32]先生曾写到:“我与人不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而是我与同我一样的人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移情’。其根本意义是,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的人格尊严的尊重。”[33]这恰似王阳明的“吾与尔犹彼也!”[34]这些感同身受的表达,如果没有推己及人的关怀,的不可能说出的。

 

先生生命体验的收获,也许还有小时候在家乡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先生曾回忆,他幼年时期一次随堂兄进山砍柴禾,堂兄和乡亲们都自觉遵守不进入“灌木丛”的约定成俗规矩。认为这样的行为准则,显然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传统文化,实质上是“天人之际”的问题,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核心便是孔子的“畏天命”。“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词句,也没有成为过去,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35]对有志者或智者而言,生命体验是时时处处的。一次心灵震撼,进入长期记忆且对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的,都是生命体验很好机会。

 

 

现在的问题是,先生这一具有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学术成果,怎么样进入国人当下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很有精神文化意义,但又面临很多障碍和挑战,又必须坚决去做的事情,需要创新,需要改革,需要大胆的试,当然也需要与时偕行的智慧。

 

情感哲学“上下其说”的理论上优势,为情感哲学社会实践提供了理念支持。首先是肯定和推崇情感哲学的学者,特别是先生的弟子,应该继承先生的遗志,在情感哲学上有个人的生命体验以及体验后的精神境界提升,增加情感哲学讲解的精神自觉和自信,然后理直气壮的接着说,除继续深入学术探讨外,走出学术殿堂,面向社会大众,针对人们情感世界存在的缺陷和其他问题,采取联合、合作等方式,争取社会支持,利用各种机会和平台,进行报告或演讲,而不是只在学术圈子自说自话,坐而论道。

 

党政领导机关带头学,带头做,对情感哲学进入社会的带动作用非同一般。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正深入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应结合贯彻习近平提出的“第二个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学习内容,把情感哲学作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要内容,以此培养和加深领导干部和情感;结合整改活动,解决有些领导身上顽固存在的各种感情冷漠,麻木不仁的问题。笔者发现一种文化现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了二十多次,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也有很多次,但各响应和贯彻落实似乎并不好,结合地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开展的有效活动几乎看不到,习近平讲的“我讲无我,不负人民”[36]在很多领导干部看不到体现。有些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整天喊着“不忘初心”“两个维护”,实际上却做着伤害人民感情,损害共产党形象的事情,对人民感情冷漠,欺压人民的人和事随处可见;被查处的腐败分子接二连三,但仍有侥幸者秋毫无犯,招摇过市甚至青云直上。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缺乏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

 

想着那些高高在上,无视人民权利,侵犯人民利益的官僚主义,想着各种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想着各种巧取豪夺,徇私枉法的贪污腐败;想着那些不学无术却不以为然或装腔作势的草包;想着各种巧言令色,谄上欺下的官场奴才像;想着相互之间不是真诚相待而是尔虞我诈;想着那些见风使舵,逢场作戏的油子;想着至今仍沉迷于花天酒地的酒囊饭袋……我大脑里经常浮现不知哪位作家,九十年代写的一句话:“人民把血和肉送上祭坛,但喝血咽肉不是天使,而是豺狼虎豹和苍蝇!”我在想,这些人的感情世界是多么贫乏、肮脏、扭曲、可怜!

 

我期待,承担精神文明建设的党政机关和其他公共服务单位,把情感哲学作为指导各级各单位的“道德讲堂”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实践指导,使情感哲学进社区、进村落、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善华人们的感情世界。发现和培养而不是人为的制造“成功经验”或“道德模范人物”。

 

一切有志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士仁人,都可以在准确理解情感哲学的基础上,把情感哲学作为“以道事君”和“觉民行道”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利用各种平台,让情感哲学进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注释

 

[1] 郭萍,《情感与自由——蒙培元先生访谈录》,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2] 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1日,第63页。

 

[3] 同上65页。

 

[4] 同上66页。

 

[5] 余治平,“中国哲学应对人类进步有更大贡献——访蒙培元先生 ”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6]《心灵超越与境界》第73页。

 

[7] 丁为祥,《蒙培元先生的主体性转向及其学术贡献》,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8] 成澈,《情感体验与中国哲学——蒙培元研究员访谈录》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9] 黄玉顺,《情感儒学:当代哲学家蒙培元的情感哲学》《孔子研究》2020年第4期

 

[10] 蒙培元,《<情感与理性>自序》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11] 蒙培元,《<情感与理性>绪言》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12] 蒙培元,论中国传统的情感哲学,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13] 蒙培元,《我是怎样提出情感与理性问题的》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14] 蒙培元,《中国哲学中的情感理性》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15] 蒙培元,《我的中国哲学研究之路》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16] 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第35页。

 

[17] 郭萍,《情感与自由——蒙培元先生访谈录》,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18] 蒙培元,《情感与理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38页。

 

[19] 蒙培元,《儒家的人文精神及其特点》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20] 蒙培元,《中国哲学中的情感理性》,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21] 蒙培元:《从孔子的境界说看儒学的基本精神》,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22] 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第24页。

 

[23] 同上,第72页。

 

[24] 同上,第81页;蒙培元,《蒙培元讲孔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49页。

 

[25] 蒙培元:《<情感与理性>绪言》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26] 黄玉顺,《情感儒学:当代哲学家蒙培元的情感哲学》。

 

[27] 《心灵超越与境界》第54、55页。

 

[28] 同上,第79页。

 

[29] 同上,第58页。

 

[30] 同上,第213页。

 

[31] 同上,第63页。

 

[32] 朱平安,《蒙培元先生的精神境界》,爱思想,蒙培元专栏。

 

[33] 《蒙培元讲孔子》第67页。

 

[34] 王阳明《瘗旅文》。

 

[35] 蒙培元《敬畏之心——一个真实的故事》。

 

[36] 新华社,2019年12月27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