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许】干支本义一说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3-07-31 08:30:13
标签:天干地支

干支本义一说

作者:陈嘉许

来源:作者赐稿儒家网发布

 

 

天干地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概念。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关于干支的本义,自古即众说纷纭,在近代很多人看来,干支文字不过就是古人随机采用或者约定俗成的纪时代码,与阴阳五行或者纪时本来没有多大关系。对于这些干支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一般是像其它很多古文字那样,倾向于在“原始”、“朴素”甚至“氏族社会”、“母系”之类的观念背景下解读,解读的结论,自然是干支难成体系了。

 

问题是,如果干支自身就是阴阳五行理论体系成熟的产物呢?本文不揣浅陋,在继承前人某些观点的同时,对干支古文字尝试进行某些新的解读,从而对干支本义提出一种新的理解思路,以期抛砖引玉。

 

天干的“干”,自古以来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树干,与之相对,地支的“支”,则是树枝。以下对十天干、十二地支本义的探讨,将进一步说明:十天干是阴阳五行的系统表达,十二地支是人类基于阴阳五行所作的时空定位。阴阳五行为主干,表明阴阳五行作用于一切时空;十二地支作定位,表明阴阳五行可以为人类所知、所用。

 

下表列举了十天干的常见甲骨文写法和金文写法,金文写法与甲骨文写法没有明显差异的不特别列出:

 

 

 

根据易学的基本常识,十天干的阴阳五行属性分别是这样的: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戊(阳土)、己(阴土)、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阳性主刚,外显或正面;阴性主柔,内在或侧面;在力量上,同样五行的天干,阳干强于阴干。

 

以这些阴阳五行属性为理解背景,重新审视天干古文字的写法,大约就会产生某些新的理解思路了。结合古文字图像,我们也许可以这样释读:

 

(1)甲,象征植物种子裂壳发芽;(2)乙,象征植物的柔性生长;(3)丙,象征鼎下(类似于灶门)可见的大火;(4)丁,象征从鼎口的角度往下推知有持续之火在烹饪;(5)戊,象征我以武器保卫我方的利益;(6)己,象征我方有各种关于自我的考虑需要达成(与乙可以参照理解);(7)庚,象征摇动铃铎向别人传达诰令;(8)辛,象征警告不服我诰令的人将受惩罚;(9)壬,象征一条水流;(10)癸,象征水流可以有各种交汇甚至可能会调整线路。

 

关于十二地支,下表列举了其常见的甲骨文写法和金文写法,金文写法与甲骨文写法没有明显差异的不特别列出:

 

 

 

从上表来看,这些地支或许象征了人事在一年十二个月之中的循环,或者说一轮周期。

 

十二个月,即子月,夏历(今日所说农历)十一月;丑月,夏历十二月;寅月,夏历正月;卯月,夏历二月;辰月,夏历三月;巳月,夏历四月;午月,夏历五月;未月,夏历六月;申月,夏历七月;酉月,夏历八月;戌月,夏历九月;亥月,夏历十月。

 

对应于这些月份,从古文字图像来看,我们也许可以这样释读:

 

(1)子,婴儿形,象征留在家中养精蓄锐;(2)丑,手形,象征精力养足可以行动了;(3)寅,执弓箭向上,象征猎鸟;(4)卯,剖杀畜类,象征猎兽;(5)辰,蚌器之形,象征开沟、作垄等农事前期活动,一年农耕的正式开始;(6)巳,祭祀,种黍之前,先取陈黍祭祀神明;(7)午,麦穗形,麦子成熟;(8)未,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9)申,闪电形,秋旱是最可怕的,希望上天此时降雨;(10)酉,秋收之后酿酒,并以美酒答谢神明;(11)戌,武器形,我以武力保卫劳动成果;(12)亥,多余的粮食拿来养猪。

 

十二地支不仅能象征时间,同时也可以对应空间,其排布类似于钟表盘面(下图):

 

 

从象征时间,到对应空间,十二地支是怎么完成这种统一的呢?其中的枢纽,太阳的旺衰路线可能是一种解释。一年有十二月,一日有十二时,两者其实是同理的。一年十二个月,阳气生于春,旺于夏,衰于秋,藏于冬,一日则生于晨,旺于午,衰于昏,藏于夜。在空间方面,就一日来看,除了春分和秋分以外,日升于东北,旺于正南,落于西北,北方则是不临之方,推之于月,寅月始暖如日之升,午月之热如日之旺,戌月始寒如日之落,亥子丑冬月如日之远。时间与空间就这样以太阳运行为纽带,得到了对应和统一。

 

十个天干本无固定方位,十二地支才固定对应时间和空间,或者说,任意一个方位都可能搭配相应阴阳属性的某个天干,例如西北的戌,可能是甲戌、丙戌……壬戌,东方的卯,可能是乙卯、丁卯……癸卯。每个天干的五行,在对应地支的时候,会因为所处时空(地支)的原因,而呈现出强弱(旺衰)的力势差别,例如甲寅之甲木强,而甲申之甲木弱,乃至癸亥之癸水强,而癸未之癸水弱,等等。后世常以十天干对应方位,说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或许即源于对这种规律的笼统表达,换句话说,甲乙木在东方寅卯位上最强,乃至壬癸水在北方亥子位上最强,戊己土在四隅(东南西北四正交接的中间)位上最强,所以就索性以天干对应特定方位了。

 

这样来看的话,古人使用干支纪年月日时,天干就表达了天地之间阴阳五行按照木→火→土→金→水→木→……顺序的循环主导,地支则体现了该天干所处的时空定位,或者说该天干赖以施展的平台情况(此时易学术语称为受生、得地,或受制、不得地,等等)。从而,干支纪时的方法不是随便安排的,而是一套精妙、成熟的理论体系的产物。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明、涂白奎编著:《古文字类编(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3]国学大师网之“字形演变”,http://www.guoxuedashi.net/zixing/yanbian。

 

作者简介:陈嘉许,男,西元1979年生,主要研究先秦儒学与宗教。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