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锡良】韩寒事件,考验着中国人的智慧与良知

栏目:思想动态
发布时间:2012-03-03 08:00:00
标签:

韩寒事件,考验着中国人的智慧与良知

作者:许锡良
来源:作者博客
来源日期:2012-2-16

 

 


  读过2012年2月16日《南方周末》头版整版报道韩寒的文章——《差生韩寒》,感觉很悲哀,没有任何新鲜的内容,都是从前报道过的陈年旧料,那些内容基本上都是过去为了宣传韩寒,各种媒体陆续报道过的陈年纪事。十多年来,这些关于韩寒作为“差生”的琐事,已经由耳入心,甚至已经是耳熟能详了。不知道为什么,《南方周末》这个时候要选择这样的资料来作报道。

  其实韩寒过去作为“差生”报道已经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了。正是因为那些令人惊奇的,违反常识与常理的现象反复在韩寒身上出现,因此,才造就了韩寒神话。而这些恰好是人们质疑的对象。再拿人们质疑的事情来说明韩寒怎样,其实是不具备说服力的。

  严格来说,过去的韩寒似乎比较难证明,但是,现在的韩寒却是很好证明的,可是很好证明的却偏不出来自证,而要去法院打官司,宁愿拿巨额悬赏来吓唬质疑者,也不肯走向公众,走向讲坛,作一次公开演讲与现场答记者问的记者招待会。要知道当年海外最著名的华人女作家严歌苓,以中文与英文双语创作小说,不仅高产,而且高质,涉猎非常广泛,也曾经一度被社会舆论质疑为有团队代笔包装。但是严歌苓一点也不慌张,而是不动声色地继续创作下去,不断地出现新的高产高质作品,而且风格几乎始终保持一致,她也不拒绝出来参加能够展示自己创作才华的笔会、演讲,终于渐渐地谣言不攻自破。这才是一个真作家所应该表现出来的姿态。凡是真作家,他们都有实力,有自信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对于一个真实的作家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了。而且越暴露,越令人相信她的真实性。这种证据链的高度一致性,逻辑上的严密性,根本不够成心理负担。这么容易做的事情放着不做,却选择根本不能够证明作家实力的法庭,这能不让人怀疑吗?

  这两天听说韩寒的事情不让报了,查看几大门户网站的门面,果然韩寒事件突然之间就几乎销声匿迹了。这不能够不令人感觉奇怪,因为这种神奇的力量显然是来自相关的权力部门,而且是高层部门。一个并不是公职人员的公众人物,一个据说是发自草根的发大众之声,发时代之声的作家、公知人物的韩寒,竟然也成为了讨论的禁区。这不得不令人再次生疑。莫非又一次触到了雷区?韩寒也是雷区?这样扑朔迷离的韩寒现象,真是令人吃不透,这确实是对人智商的一次很好的测量,是智慧的考验。韩寒莫非也是早就安排好的一枚棋子?

  我尝试着来解读韩寒现象,我这里只是像侦探一样,质疑一个个可疑的线索,为把这样一个迷案弄清提供一点参考的思绪。

  一个初中毕业,读过两年高一,七门功课不及格的差生,在长达十多年时间里,成为中国公共媒体最热闹的人物。从网络到电视,从报纸到杂志,从地方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他成为过热闹的新闻人物。有此殊荣的人,确实不容易。要知道,这些媒体本质上说都是喉舌,没有大脑指挥中心的允许,喉舌是不可以乱叫的。就让一个这样的“差生”来做公知领袖,就让这样一个连基本的社会常识与历史常识都极其缺乏的人来扮演一个说真话,求真相的意见领袖。用假的包装成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用假来包装一个自由民主人士,历时十多年,然后这里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可以让那些追求民主自由的公知们互相残杀。因为之前许多公知都会忍不住赞美这样年轻的公知韩寒,说出的话再收回来总是存在着心理障碍的。因此,维护韩寒的公知形象,天才形象就是许多公知人物必然的选择。而且也最容易达到讽刺自由民主的效果。因为假的总有一天会被识破,一旦识破之后,必然造成自由民主派的公知人物会产生破裂,有的要追求真相,有的却要保护韩寒的自由精神。因此,真相派与自由派分裂开来。达到了分化瓦解的作用。如果没有识破呢?就可以利用人们对韩寒的迷信与崇拜,借他的口发表维稳性质的文章,比如所谓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表达这样一个意思,革命不可行,民主要缓行,自由要跪求。而且效果果然不错。许多平时极力主张自由民主改良的公知,欣然赞美这样的态度。而且至今许多公知仍然坚持所谓“韩三篇”的作者确实就是韩寒,而不怀疑这可能根本就不是韩寒写的。并且把别人代作的文章——这些确实比较有水平有见识的时评、短文冠以韩寒的名字来发表,以达到影响社会的目的。韩寒后面也许躲藏着不止一个团队。如果韩寒不删掉以他的名字发表的所有的博文的话,分析下来,马上就可以质疑出那些文章其实可能是出自好多人手笔。而这些的手笔,也不排除有一些可能就隐藏在《南方周末》的作者群里。否则很难理解,在各大门户网站都对韩寒事件的讨论突然销声匿迹的时候,《南方周末》却能够以头版头条的整版整版地对韩寒以“差生”的名义,作完全正面的报道,以引导舆论,特别是引导公知的舆论。其实,稍作分析就不难知道,这种毫无新料的旧闻,仍然是不能够证明韩寒的真实性的。因为,那些旧闻本身现在也是在受着质疑的。

  韩寒事件真相究竟怎样,恐怕用不了太久,就会真相大白。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很简单,韩寒经这一质疑事件之后,他再不能够像原来那样躲藏在后面拒绝公开露面了,如果拒绝公开露面,则进一步坐实了他因为缺少真才实学而胆怯,没有自信。如果,他公开露面发表演讲,则其视频更是检验的好资料。不加编辑的视频确实是不太好隐藏的。

  我的一些朋友因为我参与质疑韩寒,见面就骂我。说我好糊涂,方舟子这样做是在以大恶质疑小恶。韩寒即使是包装,是代笔,也只是小恶,而方舟子才是大恶,以大恶打击小恶,那是恐怖的。还说方舟子就是一个坏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这次是带着上面的任务来摧毁韩寒这个公知形象的。说得我哭笑不得。韩寒这个假公知嫌疑,看来还真的达到了撕裂公知群体的效果。而且也弄乱了人们的正常思路。一个是要追求真相,一个是要捍卫自由。好像都说得对。其实,当自由被赋予在一个假相上的时候,自由早已经不存在了。因为韩寒被扮演过自由民主人士的形象,这次连他的真假问题也不能够讨论了。质疑他的真假,竟然是“私设公堂”,是违背了“消极自由原则”,是“文革”时的“抓辫子、打棍子与扣帽子”,是典型的“文革”作风,而且有朋友还把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比成“文革”时姚文元批判吴晗的《海瑞罢官》,全然不顾方舟子只是想要一个真假的问题,而姚文元却是给吴晗的观点扣一个“反动派”的帽子,却并没有说吴晗的《海瑞罢官》是代笔的假作。那个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至于方舟子是不是“坏人”,我想他肯定不是什么“好人”,至少对那些靠造假学历、假经历、假文凭、假论文与假小说等等之类的假来牟取暴利的人来说肯定是十足的“坏人”。因为他坏了他们红火的生意,挡了他人巨大的财路。有理有据的质疑,对于假的来说确实是十分致命的,但是,对于真的来说,那种质疑无异于免费为他做宣传广告。美国著名华人女作家严歌苓就是经历了无数次的这种质疑之后,才日益名声大振的。真作家还会害怕质疑吗?那种质疑是不择手段吗?是私设公堂吗?

  至于有人批评方舟子在这样的打假事件中,他完全是为一己私利,才去打假的,我想这个倒是不假。人做事哪能够没有一点私心?但是即使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能为社会还回一个真相,那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对自己有利,对社会公共利益有益的事情了。但是,我却没有能够看到方舟子从打假中获得过什么金钱财富。如果一定要说他确实有什么利益的话,也许就是他的对求真的一种偏执与洁癖吧。其他的利益,我确实还一时看不出来。只知道以前他连连吃官司,被罚过一些钱,而且还有一次连性命都差点丢掉了。这难道就是他打假得到的“利益”?而韩寒的商业活动的巨大利益与巨额的稿费版税收入,那是明摆着的,也确实是方舟子所望尘莫及的。但是一些学术信誉不错的朋友也一口咬定,方舟子是“大恶”之人,是十足的“坏蛋”,即使杀十次百次都不足平民愤,这我确实就有些不明白了。难道这些学术信誉良好的人,还嫌这个社会的学术诚信不够坏?假造得还不够多?其实也不是的,我细问之后,原来方舟子竟然还有一个叫司马南的朋友,而这个人是朋友十分痛恨的人,痛恨的原因不是因为有私仇,而是痛恨他的政治立场,这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方舟子因为结交了一个政治立场不好的人,结果他自己也受到了牵连,变成了十恶不赦。

  韩寒事件一出来,这确实是考验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公知们的智慧与良知的好标本。每个人都要学会单独对自己负责,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无论对错,都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去负责。时间会证明一切,只要是假的,不论他以什么面目出现,都是经不住时间的检验的。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