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圣迹——《孔子圣迹图》版本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3-08-15 17:11:41
标签:《孔子圣迹图》

“先师圣迹——《孔子圣迹图》版本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

来源:“孔子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六月廿五日辛丑

          耶稣2023年8月11日

 

展览信息

 

开展日期:

2023年8月10日

展览地点:

孔子博物馆临展3厅

 

 

 

展览介绍

 

2023年8月10日,“先师圣迹——《孔子圣迹图》版本展”在孔子博物馆临展3厅开展。

 

关于孔子的画像,现存最早的是汉墓出土的屏风与画像石,而且画像多为单幅,所绘人物以孔子与弟子为主。宋元时期,多幅的绘画作品开始出现,明代则产生了数十乃至百余幅的大型绘画作品。清代以后,越来越多的文人画师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诉诸笔墨丹青,纷纷投身于圣迹图创作,留下了版本众多、数量可观的圣迹图作品。

 

时逢“江流万古文润千年——孔子博物馆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孔子博物馆特推出“先师圣迹——《孔子圣迹图》版本展”。本次展览以《圣迹图》版本源流为主线,以时代先后为序,对明代至民国时期的不同版本进行图文展示,包括绘本、刻本、拓本、石印本、铅印本、珂罗版印本等,共计60余种。多数版本系首次展出,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有较高的文献、文物和艺术价值。

 

展品介绍

 

 


 

孔子圣迹图

明绘本卷轴装一卷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藏

 

此长卷传为明张楷正统十年(1445)石刻《孔子圣迹图》之母本,虽为残卷,但保存了张楷手迹原貌,画法简净,趣味高古,是连环画式圣迹图刻本之祖本,在圣迹图传播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弥足珍贵。

 

 


 

圣迹图

明彩绘本绢本册页装一册

孔子博物馆藏

 

此本收图36幅,起“尼山致祷”,止“汉高祀鲁”,图上大多有题记,无题名。此册页构图精美,色彩明快,所绘人物神情生动,服饰、车马、风景描绘细致,为早期《圣迹图》绘本之珍品。

 

 


 

孔子圣迹图

明刻填色本册页装一册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博物馆藏

 

此本略有残缺,收图37幅(最后一幅仅存半开),起“尼山致祷”,止“治任别归”。此书图画、字体较为古朴,从填色风格看,敷彩亦当为明人所为。

 

 


 

圣迹全图

清乾隆十二年(1747)于敏中绘本

册页装四册

清于敏中绘/题

故宫博物院藏

 

此本收图112幅,为清大臣于敏中写绘进呈袖珍本,专供皇帝闲暇时阅览。图画清丽,字迹端谨,装潢典雅,用料考究,体现了皇家特有的气派,为清内府写绘本中的艺术珍品。

 

 


 

圣人图册

清木刻填色本经折装二册

首都博物馆藏

 

此本收图24幅,著录为木刻套色本,然细审之,线条轮廓为木刻墨印,彩色为手工着色。构图紧凑,人物表情、动作颇为传神,手工填色层次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圣迹图

清嘉庆六年(1801)滇会学宫补刻拓本

线装一册

私人藏

 

此本现存图112幅,拓本全仿曲阜圣图殿原本,镌刻工致。

 

 


 

《孔孟图歌》之孔子图歌

清光绪三十年(1904)石印暨铅印本

线装一册

清江钟秀编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此本收图29幅,首绘“至圣孔子”,止“治任别归”,均有四字题名,为石印。圣迹图后附“宣”(歌词)、“讲”(按语),为铅印。全书图像精工,歌词通俗易懂,便于记诵。

 

 


 

孔子圣迹图

民国三年(1914)商务印书馆珂罗版印本

孔子博物馆藏

 

此本现存图101幅,每图配以四字题名,并附事迹,题名多与常见版本不同,始“行教像”,终“再拜肃仪”。此书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珂罗版技术影印,图像精美,颇能传原作神韵。

 

 


 

圣迹图

民国二十四年(1935)商务印书馆彩色铅印中文、英文双语本

平装一册

民国孙毓修编,甘作霖译

私人藏

 

此本收图32幅,起“昌平降生”,止“万世尊崇”。各图均注题名,并附中文、英文解说,印刷颇为精美。编者在初版序言中称此书系从明万历石刻《圣迹图》中择其尤要者据以临摹。

 

 


 

孔子行状图解

日本宽政元年(1789)东都书肆嵩山房刻本

线装一册

日本高圆乘绘

私人藏

 

此本首为“孔圣行状图解目录”,次“先圣像”,后收图38幅,起“梼嗣尼丘”,止“汉高崇祀”,下图上文,附按语,刻印工致。

 

 


 

孔夫子圣迹图

朝鲜光武九年(1905)皇城洞口内监印所刻本

经折装二册

私人藏

 

此本原收图105幅,现存图95幅,首“先圣小像”,次“尼山致祷”,题名、事迹或有或无,末二图无文字。全书用朝鲜皮纸印制,绘刻颇精。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