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文化时空阻隔的思想对话
——评陈晓霞的“跟着孔子去游学”系列之《游学四孟》
作者:李宗刚(山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来源:“孟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如何更好地走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文化的活力,为当下的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助力,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人们积极探索阐释中国传统经典的新路径,其中,陈晓霞的“跟着孔子去游学”系列《游学四孟》便在这方面作了值得肯定的积极尝试。
陈晓霞著的《游学四孟》由九州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与《游学圣人故里》《儒家名言警句简释》《游学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一起,构成了“跟着孔子去游学”系列。她的这四部书围绕着“如何让经典走进当下”这一核心问题,通过“游学”的体例来讲述儒家名言警句、讲解“四孟”、走进圣人故里和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点,从而穿越了历史的时空,把古代与当下有效地对接了起来,把中国传统经典性著作的精髓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融会贯通了起来,这便使得历史不再是游离于我们生活之外的历史,而是融会于我们生活之中的历史,使历史与现实获得了互联互通。
《游学四孟》围绕着孟子诞生的时代背景、孟子生平、孟庙(上中下)、孟府、孟子林、孟母与孟母林、邹鲁灵秀——峄山七个部分展开,为了能够把这不同的七个部分贯通起来,作者通过首都大学的儒学家、二级教授程传茹与其丈夫文昌昊,孙女文广闻和外孙董天一四人一起游学的经历,让历史的展现与当代人的游学有机结合。这样一来,“游学”系列的主体便不再仅仅是古板的历史,而是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正是在游学的过程中,他们面对着历史的经典著作、名言警句、古代建筑,发出了当代人的疑问,由此使得历史的真实面相像舞台上的帷幕一样徐徐展开,历史也由此向人们走来,并在当代人的发问中获得了自我呈现的无限可能性。比如,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亚圣孟子为什么会诞生在邹城呢?”显然,这是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志士一直在探寻的问题,这既涉及邹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又关乎中华文化的发源与发展;至于孟庙的历史变迁,则折射了孔孟学说的命运变迁。从孟庙的创建到孟庙的变迁,折射出的中华文化在不同朝代的价值取向,在祖孙三代人的游学经历和面对历史发出的叩问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孟庙的阐释还在历史的选择中逐渐地获得了发展,并成为呈载孔孟文学说的一种物质载体。
通过游学体例对历史发出的叩问,便与教科书式的讲解模式有着鲜明的不同。把当代人代入到了历史的长河中,通过层层探寻和追问,让历史发展的脉络得到了有效呈现,历史便变得更为鲜活,当代人也由此获得了走进历史的深处的一种途径。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作者的解释也不追求“终极答案”,而是在于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这样一来,本书的价值便不在于其解释的深浅,而在于发问本身便蕴含了一种更具普遍价值和意义的“历史之问”,这便凸显了当代人的主体价值和地位,让人们在在发问中获得自我解释历史的能力。这便激活了中国传统经典的当下价值和意义,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对人类文明内在奥秘的探寻是一个始终在路上的过程,这一过程没有终点,也不会终止。它将随着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对历史发出新叩问,对既有的历史之问作出新阐释,使历史与现象在交互作用下获得无限发展的空间。由此说来,陈晓霞的“游学系列”《游学四孟》从“四孟”和现实生活中获得了切身体验,找寻到了一套属于自我的游学系列的解读方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经典再阐释的路径,这不仅承继了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时于问答之间传道受业之遗风,而且还铺设了一条让经典直抵当下的通衢。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