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朵生】《春秋》中的“天子”和“人子”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3-08-24 00:03:00
标签:
慕朵生

作者简介:慕朵生,男,独立学者,曾创办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并任总编。

《春秋》中的“天子”和“人子”

作者:慕朵生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表,原载“春秋学微”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七月初五日庚戌

          耶稣2023年8月20日

 

上帝有着重要的政治神学内涵。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王者受命于天”,是为“天子”。盖“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繁露·深察名号》)

 

不受天命不是天子,不可为王,不可祭天,也就没有天意、宗教和神学意义上的政治合法性。故隐公元年《经》书“春王正月”,《公羊传》释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何注云“文王,周始受命之王,天之所命,故上系天端。”

 

就此而言,天子虽是尊贵的君王,但“虽为天子,必有尊也”(《谷梁传·庄公十八年》)。天子所尊者,即天或上帝这一神圣的、最高的权威——这是神对人、神权对君权的限制和束缚,是为人君戴上天神的络头,故“《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繁露·玉杯》)

 

 

 

《公羊传》记载子家驹讥讽“天子僭天”,或者贡禹批评的“天子过天道”,说的就是上帝的至高无上、不可僭越,而今文经学颜、严博士则有“天囚”学说——天子为天所囚禁,只能在天所允许的范围内行动。“天囚”在古代可是个大胆的学说。

 

当然,王者受命是为天子,并不等于庶民众人不是天之子。《诗曰》“天生烝民”、《书》曰“天降下民”,人人为天子、天民,人人信奉尊崇上帝,这点在春秋时期和《春秋》经传中也是基本的共识,故曰“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左氏传》文公十三年、襄公十四年)是也。

 

简言之,只要是人,谓之“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但礼法上需要“尊者取尊称焉,卑者取卑称焉”(《谷梁传×庄公三年》),即王者称天子、庶民称人子。对此,康有为特别予以解释:“其实人人皆为天之子也,孔子虑人以天为父则不事其父,故曰天者万物之祖也。父者子之天也,天者父之天也。则以天为祖矣,所以存父子之伦也。”(《春秋董氏学×本天》)

 

同时,人们生活中均对天盟誓、咒誓,如秦求楚盟曰“昭告昊天上帝”、晏婴仰天发誓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左氏传》成公十三年、襄公二十五年)。这表明上帝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是一种普遍的临在了。

 

当然,康有为的解释也有些差强人意。毕竟,一个人他自己和他自己的父亲,都是上天之子,这个仅从人伦逻辑上是很难讲通的。我倒是觉得,“天生烝民”也好,“天降下民”也罢,其要在生,是生成、养成的意思,而不是产生、诞生的意思。同时,其要也在民,这个民不是单独的、个体的意思,而是人群、人类的意思。

 

 

 

简言之,我们说上帝或上天创造了人类,当无不可——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是有逻辑的。而耶教中的上帝,也是如此创造了人。

 

人人为天子天民,其中必然蕴藏着人人自由、社会平等、政治民主的意思。只不过,意思就是意思。《春秋》经传也好,儒家学者也罢,一直没有深入挖掘这些内涵,特别是没有将其发展成一整套制度体系,反而更加注重对天子和人子的误解而造成的差异化的等级秩序了。

 

耶教的现代转换,也是很晚的事。所以,思想入历史,一切都不晚。还来得及!

 

(一篇文章的一个小节,临时发挥了一些。写罢,难受!)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