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平·萨特维尔】新希腊主义

栏目:他山之石
发布时间:2023-08-26 21:25:00
标签:

新希腊主义

作者:克里斯平·萨特维尔 著 吴万伟 译

来源:译者授权儒家网发布

 

 

 

约翰·卡格著《与尼采一起搭车旅行》

 

到了2010年,学界哲学已经到了一个小关口。在过去的10年,20世纪末期的大部分杰出人物已经离开人世,这就包括威拉德·冯·奥曼·蒯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雅各·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伯纳德·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还有保罗·利科(Paul Ricœur)。

 

长期以来,无论分析哲学还是大陆哲学一直都处于整理和提炼的阶段而非充满狂野创造性和颠覆性的革命阶段。没有人期待新一代的维特根斯坦或者海德格尔在霹雳轰鸣中到来。人人似乎都满足于修改或者应用先辈的成果,或者重新唤起他们曾经的辩论。就像其他学科一样,而且比其他学科更彻底,哲学界似乎成功地在学界实现了职业化,而且感到心满意足。期刊上发表的大部分论文,无论写作风格如何,对于非专家来说基本上都是看不懂的。到了2010年,大陆哲学和分析哲学的专门术语已经详细论述和精炼了一个世纪之久。哲学家们相互之间甚至都没法交流,更不要说与公众交流了。除此之外,这也使得哲学更难吸引学生。如果吸引不了学生,大学管理者自然就不愿意再聘请教授了。

 

分析哲学本身就是对学界哲学在20世纪初期产生的上一次专业危机所做出的回应。这个新学科方向有时候被称为“语言学转向”。19世纪哲学(黑格尔主义和康德主义占支配地位的)是无用的形而上学探索,缺乏用来判定为真实或者貌似真实的标准,针对这种焦虑,20世纪的伟大人物,部分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成功确定了一个能够展现专业技能的领域,能很好理解和广泛共享相关技能,就像在科学中出现的情况那样,该领域的分支学科也冒出来很多专家。到了2000年,哲学家们花费一辈子的职业时间在阅读有关自由意志问题的当今技术文献或者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晚年思想,或者在最近什么结果上,模态逻辑(modal logic)说明我们能否合理地描述未来。

 

这种做法似乎更像是在填充角落而不是回答大问题。哲学研究在众多领域(比如元伦理学领域)取得了不断积累的进步,但是,与外界隔绝的孤立状态意味着哲学的阅读面越来越狭窄。哲学作品的风格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和雅各·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独特的文笔和清醒的舆论塑造意识,他们趾高气扬、信心十足,转向适合学术期刊的专业化语言,帮助那些焦急不安的年轻教授们赶紧获得终身教职。

 

但是,从2010年左右开始,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那些在20世纪80年代接受训练的人对此无不感到吃惊。有些哲学教授开始撰写很多带有个人色彩的东西,他们试图显示哲学观点如何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或可能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有人开始写一些被称为哲学励志类作品的文字:比如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如何应对令人疲惫衰弱的抑郁,你也能对付这个困境,懂一点儿斯多葛派哲学如何能让你的生活变得不那么糟糕。而且他们开始试图为大众写作,谈论刚刚出现的更紧迫问题,他们上的课也开始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前来旁听。

 

这些人包括阿格尼斯·卡拉德(Agnes Callard)、约翰·卡格(John Kaag)、克兰西·马丁(Clancy Martin)、斯凯·克利里(Skye Cleary)、贾斯汀·史密斯(Justin E. H. Smith)、基兰·塞蒂亚(Kieran Setiya)、科斯提卡·布拉达坦(Costica Bradatan)等。我认为,他们是比我这一代作为他们老师的教授们更加优秀得多的作家,意识也更加清醒。他们的文字更加通俗易懂,更加注重文学文体,是在脱颖而出、名声鹊起、职业生涯如日中天的文学明星。对于像我这样的现在六十多岁的专业哲学家来说,我觉得你是无法说出这样的话的。这些新哲学家已经系统性地回归20世纪哲学史上往往忽略的不同方面,当时哲学在不懈努力朝着科学风格的进步迈进。 

 

随着新运动的出现,产生了一种之前很少存在的随笔甚至书籍。除了被顶尖的商业出版社(Farrar, Straus & Giroux)出版之外,卡格的《美国哲学:爱情故事》(2016)将个人的和思想的历史与灵巧机敏的作家技能结合起来,成为非专业哲学家读起来赏心悦目的佳作。此外,这是真正的、活生生的浪漫爱情,有连贯的叙述,也有美国实用主义的精彩应用。几年之后,卡格又出版了一本书《尼采一起搭车旅行》,这是一本集游记、回忆录、通俗哲学于一身的作品,永恒轮回主题被纳入其中。他将理解尼采哲学的工程变成了令人愉悦的快乐享受,虽然书中也谈了卡格面对自己的黑暗时刻的很多痛苦。

 

或者我们不妨想想卡拉德。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学界哲学中出现的任何人相比,她可能都更加有趣,波西米亚色彩的个性更加强烈。作为研究古典学的学者,卡拉德似乎准备在芝加哥大学讲授古代哲学,业余时间里在学界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以此方式度过余生。与此相反,她却在更广泛的文学和思想文化界获得相当程度的关注,这是过去几十年学界哲学家很少做到的事。卡拉德诙谐幽默的文笔和文中表达的令人吃惊的观点,人们很难不受到吸引。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很多随笔比如2022年的“如果我被抵制,就让他们活活把我吃了”:

 

如果我被抵制,我的朋友们应该怎么办?

 

十年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我只是专门为少数学者写作的非公共哲学家。但是,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今,任何一位拥有公众形象的人都必须思考万一声誉一下子被彻底毁掉的前景。

 

她不得不直接面对这样的处境,就像她在《要点》和《纽约客》等期刊发表的随笔和有关她的文章清晰表明的那样。

 

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下克兰西·马丁(Clancy Martin),此人令人吃惊地撰写有关爱情和自杀的像书一般长的文章,谈论的多是带有强烈情感的个人生活。(最近的一篇随笔是谈论终结自己生命的权利的,开头是“我的第一次自杀尝试发生在我小的时候。”)但是,马丁作品中的这种忏悔式口吻根本没有不是无缘无故的。即使那种回忆录在哲学界之外非常时髦,但是,马丁是将其直接与最传统和最深刻的哲学问题结合起来的人。卡拉德和马丁这种袒露内心的文字给了他们巨大的影响力,如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开发表出来,可能毁掉学界职业生涯,但在今天,这种作品反而是激发人们重新对传统哲学问题感兴趣的核心。

 

这种新哲学部分可以被更广泛的文化和文学发展容纳进来和解释一番。到了20世纪90年代,回忆录和个人随笔已经成为主流文学样式,这当然导致了某些得到广泛阅读的代表作品,比如美国锡拉丘兹大学文学教授、诗人、作家玛丽•卡尔(Mary Karr)《只要说出来你就会好很多》(1995),书中常常集中讲述作者如何摆脱吸毒上瘾和心理疾病的挣扎,讲述这些毛病如何得到改善和克服,至少改善到足以写书的程度。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的《普鲁斯特如何改变你的人生》(1997)显示,高端的智慧途径励的志类作品照样可以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这就为每个人,尤其是每个年轻哲学家树立了一个榜样:“[插入你最喜欢的哲学家]如何改变你的人生”。每次这样的尝试都是在确认哲学不仅仅是思想练习或者在最高普遍性意义上对真理的抽象追求,而是某种有用的东西,甚至是改变人生的契机。

 

这些人常常要求我们将理念当作严肃的、切实的问题来思考,甚至当作生死攸关的问题来思考。其实,科斯提卡·布拉达坦(Costica Bradatan)的《为理念而死》(2015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年出的中文版名字改为《生死之间:哲学家实践理念的故事》---译注)集中在苏格拉底、希帕蒂娅(Hypatia)、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让·帕托什卡(Jan Patočka)等哲学家的危险人生上,他们就是为理念而死的。20世纪的天才哲学家们比如索尔·克里普克(Saul Kripke)或者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对其任务的设想当然不是这样的。不过,思想生活作为神圣性和痛苦之源,英勇无畏的自我克服或者自我确认的场景正是古代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或者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等所谓的希腊主义哲学家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认识,正如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在《哲学作为生活方式》中论证的那样,这本在1995年出版的作品产生了微妙和持久的影响。换句话说,思考这种思想潮流的有用方式就是新希腊主义。

 

这些新哲学家在重新考虑哲学史的时候完全忽略了20世纪,除了几个例外:存在主义者(特别清晰的多维度探索)和实用主义者(卡格等人重新拉了回来)。这些学派的哲学还有切实可行的应用价值的简单事实本身是让后来的职业哲学家们觉得尴尬的因素。其实,存在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哲学家本人坚持认为,他们的哲学不应该仅限于象牙塔之内。他们在2003年不受欢迎的理由到了2023年变成了他们受欢迎的理由。

 

但是,新哲学家们也转身朝向整个哲学史,在某种程度上转向非西方哲学,以此来寻找对其面向实际生活的新工程有用的东西。这也是另一个非常显著的转变,尤其是考虑到美国和英国分析哲学长期占据支配地位的状况,哲学史从原则上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将哲学作为当今准科学学界领域的尝试之上。

 

其实,哲学的每个方面在今天都被改造和重新想象,就像人们不是写亚里士多德研究逻辑的专著而是写伊壁鸠鲁的书信,爱比克泰德的格言。基本的写作形式不是长达20页拥有123个脚注的期刊论文或者400页的专著,不仅干瘪乏味晦涩难懂而且三分之一都是有关“学术机构”的东西。相反,在阿格尼斯·卡拉德或者贾斯汀·史密斯的博客或者报纸文章中,你看到的是只有2500字左右的清脆的、出人意外的随笔。

 

塑造公共哲学、个人哲学随笔和思想性励志类作品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纽约时报》的哲学专栏“哲人之石”,2010年到来时的最初绰号正是“博客”,正当其时。

 

该专栏为哲学家提供了面向广大读者讲话的机会,由彼得卡塔帕诺(Peter Catapano)编辑,得到西蒙·克里奇利(Simon Critchley)在灵感和专业上的帮助。在2010年,几乎每个美国教授都阅读《纽约时报》,几年之后,哲人之石”的文章出现之后,几乎每个美国哲学教授多多少少都阅读。最初,是亚瑟·丹托(Arthur Danto)和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等学界大牛撰文,随后也有更年轻的不那么有名的学者获得发言的机会。

 

现在,如果你想为《哲人之石》投稿,你就必须接受若干基准线现实(这是我从个人经验中归纳而来的)。首先,你写作的方式是《纽约时报》的普通读者都能立刻明白你在说什么。你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勾住”人的话题。新闻报道故事中提出的哲学问题或当今人物或电影中的某个东西。而且很快,你需要为读者提供一种可以拿走的东西:脆利落的一块儿有用的真理,或需要深入探讨的某个吸引人的话题。比如,你不能使用过去的五篇学术论文中做得很好的套路,与你的同行专家之一喋喋不休地谈论你擅长的某个人或段落的解释。

 

我上文提到的所有人都曾经为《哲人之石》专栏撰稿,专栏发表的这些文章已经被编辑出版了三本文集(该专栏2022年结束)。卡塔帕诺帮助塑造了很多文章,甚至包括这些文章的作者,不是说改变了他们的体验或拥有的观点,而是说帮助将其学术语言转变成为优美贴切的散文,耐心地与作者一起塑造出表里如一的声音,在言论栏目上产生了最佳的效果。《哲人之石》专栏继续发表很多资深大咖的作品,但也有更年轻的学者多次在上面发文,享受这样的编辑过程。换句话说,哲人之石专栏培养了人才,那些从来没有为其写稿的人也从阅读该专栏中学到如何像专栏作者那样写作。写作技巧训练是20世纪末期哲学研究生训练的组成部分,如果你认真阅读的话,应该能够从卡塔帕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哲人之石》已经成为这次思潮转变过程中的结晶。它并没有发明创造个人随笔、哲学观点随笔或某某某如何改变人生的概念,但是它鼓励了这些思想变化的发展方式,给了哲学家们发言和发表的机会和平台。现在,像贾斯汀·史密斯等哲学家听起来非常具有当代人的色彩,就像作家一样给你震撼,你可以在哲学界内外找到这样的人。他们的写作口吻中存在一种让你参与进来的承诺:给广大读者以启迪和思索。

 

在我看来,这是新哲学的一个问题或关键问题:思想智慧如何被纳入到生活之中。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或者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或许真正能够帮助你辨认出生活中的某些东西,改善你的人际关系,使你的生活不那么糟糕。在世界著名的自我反思者帕斯卡尔或者蒙田、尼采或克尔凯郭尔的陪伴下,你的自我反思会更好一些。我认为,对于因特网上的信息误导或者种族暴力对知识产生的影响,认识论或许能说出某种有趣的话。本世纪的哲学家们一直打算证明哲学在这些工程上是有用的。

 

但是,正如我本科时的古代哲学教授向古代希腊主义者提出的问题那样,他们或许写出比亚里士多德更好的、更可爱的随笔,但他们在哲学问题上取得了任何进步吗?在阅读了季蒂昂的芝诺(Zeno of Citium)或者卢克莱修(Lucretius)的作品后,人们可能感觉好多了,但是他们在真理、善、正义、美的本质上获得了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更好的阐述了吗?在这个意义上,希腊主义时代是衰落时代吗?我的教授打算将这个问题作为反问句?在他看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他或许低估了某些希腊哲学家,严重低估了过一种体面的和可忍受的生活工程的重要意义,但传统上理解的哲学进步这个问题的确是有些合理性的问题。

 

我想象卡塔帕诺和西蒙·克里奇利在设想“哲人之石”专栏时,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开启一种新的写作风格或哲学阶段或哲学派别,而是如何使用这个学科的现有深刻见解来应对当今问题,就像报纸读者能从报纸上看到吸引人的、有用的信息那样。虽然如此,值得提出的问题是,新哲学家们的工作是否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进步。在此想象如何超越维特根斯坦或者德里达或许有些困难,这对于卡格或者卡拉德来说可能是过高的期待。不过,希腊主义者有时候就是这样定位自己的,比如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或者汉朝时期的儒家或道家做的那样:我们该如何超越过去伟大的思想家先辈呢?

 

而且,这些新写作方式或使用哲学观点的方式才刚刚开始而已。对于知识的本质或者自由意志问题,它们或许拥有显著的隐含意义。对于传统问题而言,个人的或公共的意志或许提供了基本的进步路径或者引发全新种类的答案。不过,这都还没有发生呢。但无论如何,就在哲学作为学界学科再次因为预算缩减以及名望和实用性的考虑而陷入危机之时,新哲学毫无疑问已经带来了迫切需要的变化,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变革的紧迫性、能量和实用目的意识。当然会给哲学领域带来好得多的作品和更加愉悦的阅读体验。

 

译自:The New Hellenism July 21, 2023 Crispin Sartwell 

 

The New Hellenism (lareviewofbooks.org)

 

作者简介:

 

克里斯平·萨特维尔(Crispin Sartwell),最新著作是《美:快速浸入其中》(2022)。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文中提到的若干哲学家的相关文章:

 

1. “公共哲学好不好?”《儒家网》2019-03-03 https://www.rujiazg.com/article/15916 

 

2. “情感警察”《爱思想》2019-05-04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6156-11.html

 

3. “哲学是拳击俱乐部吗?”《爱思想》2019-05-04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6157.html

 

4. “哲学家还搞什么请愿签名?”《爱思想》2019-08-14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7692.html   

 

5. “抄袭有错吗?”《爱思想》2019-11-23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9147.html

 

6. “思考与祈祷”《爱思想》2020-03-17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0481.html 

 

7. 新世代人类生存追问:末日来临?《爱思想》2020-03-17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0482.html 

 

8. “如何将课堂政治化”《爱思想》学人Scholar公众号2020-06-18https://mp.weixin.qq.com/s/ehyC42d8dUaaBLUaUNwUrA

 

9. “末日来临”《爱思想》2020-03-17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0482.html

 

10. 【阿格尼斯·卡拉德】不发表就滚蛋 - 儒家网 (rujiazg.com) 2020-07-31 

 

11. 我们应该清除亚里士多德吗?《儒家网》2020-08-05 https://www.rujiazg.com/article/18996 

 

12. 生日没收到好朋友的礼物怎么办? https://www.sohu.com/a/456403299_120703985 

 

13. “为何养育孩子变成自我折磨?——接受孩子决定的家长”《澎湃网》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884374   

 

14. “其他女人”《儒家网》2021-03-02  https://www.rujiazg.com/article/20168      

 

15. 【阿格尼斯·卡拉德】制怒 - 儒家网 (rujiazg.com) 2021-02-27

 

16. 哲学是一种谦逊:意识到你缺乏极具重要的东西《爱思想》2021-08-24

 

https://xw.qq.com/cmsid/20210824A0DNC300 

 

17. 大学的真正丑闻_爱思想 (aisixiang.com) 2021-09-15

 

18. 【阿格尼斯 • 卡拉德】如果我被抵制,就让他们活活把我吃了 - 儒家网 (rujiazg.com) 2022-07-04

 

19. 【阿格尼斯‧卡拉德】艺术让人看到罪恶 - 儒家网 (rujiazg.com) 2022-08-09

 

20. 爱欲魔鬼《儒家网》2023-07-17 【阿格尼斯·卡拉德】爱欲魔鬼 - 儒家网 (rujiazg.com)

 

21. 遭遇虚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死掉?《儒家网》2021-12-08【约翰·卡格】遭遇虚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死掉? - 儒家网 (rujiazg.com)、

 

22. 人生的超越体验是教出来的吗2017-02-21人生的超越体验是教出来的吗? - 智慧养生 - 中国艺硕.com_艺术人才的专栏名片 (zg-xbwh.com)

 

23. 忧心忡忡的父亲《爱思想》 2017-01-12忧心忡忡的父亲_爱思想 (aisixiang.com)

 

24. 让灵魂上市:为什么哲学家也炒股?澎湃新闻,2020-03-16让灵魂上市:为什么哲学家也炒股? (thepaper.cn)

 

25. 哲学何以蔑视口头文化的智慧?《爱思想》 2016-06-19哲学何以蔑视口头文化的智慧?_爱思想 (aisixiang.com)

 

26. 搞哲学是为了钱?《爱思想》2016-10-29 搞哲学是为了钱?_爱思想 (aisixiang.com)

 

27. 哲学家的气质 《儒家网》2023-07-18【基兰·塞蒂亚】哲学家的气质 - 儒家网 (rujiazg.com)

 

28. 私人信息也是哲学《儒家网》2022-05-07 【基兰·萨蒂亚】私人信息也是哲学 - 儒家网 (rujiazg.com)

 

29. 恐惧时间和疫情湃客:學人scholar 2020-07-29 恐惧时间和疫情 (thepaper.cn)

 

30. 哲学家应该更积极地谈论人生的意义《爱思想》 2018-06-17 哲学家应该更积极地谈论人生的意义_爱思想 (aisixiang.com)

 

31. 临终之言为何有价值?《儒家网》2021-03-20 【尼尔·列维】临终之言为何有价值? - 儒家网 (rujiazg.com)

 

32. 哲学需要新定义《儒家网》2017-12-25 【科斯提卡•布拉达坦】哲学需要新定义 - 儒家网 (rujiazg.com)

 

33. 谦逊的人有福了《儒家网》2018-12-26 【科斯提卡·布拉达坦】谦逊的人有福了 - 儒家网 (rujiazg.com)

 

34. 学界骗局屡屡得逞说明了什么?《儒家网》2022-09-02 【科斯提卡·布拉达坦】学界骗局屡屡得逞说明了什么? - 儒家网 (rujiazg.com)

 

35. 我为何来美国失败?《儒家网》2023-01-16 【科斯提卡·布拉达坦】我为何来美国失败? - 儒家网 (rujiazg.com)

 

36. 倪培民:哲学家与功夫2010-12-16 12:53来源:中国思想论坛 作者:吴万伟 译倪培民:哲学家与功夫_半壁江中文网 (banbijiang.com)

 

37. 哲学若无多样性,只配称为欧美哲学《爱思想》2016-05-16哲学若无多样性,只配称为欧美哲学_爱思想 (aisixiang.com)

 

38. 哲学家是什么人?笑柄还是心不在焉的小丑?《儒家网》2021-05-07 【西蒙·克里奇利】哲学家是什么人?笑柄还是心不在焉的小丑? - 儒家网 (rujiazg.com)

 

39. 当苏格拉底遇见斐德罗:哲学中的爱欲《中国学术网》2013-11-10 西蒙·克里奇利:当苏格拉底遇见斐德罗:哲学中的爱欲_学术聚焦_中国(广东)学术网 (southacademic.com)

 

40. “致子孙书”《实践与文本》,2015-01-18 亚瑟•丹托:致子孙书 (nju.edu.cn)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