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孔子之道与现代社会不悖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2-03-12 08:00:00
孔子之道与现代社会不悖
作者:马勇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2012年03月09日
提要:一个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的大型文明共同体,必然有其生存的奥秘,必然有其健全的治理之道。这个奥秘、这个治理之道,构成了这个共同体的历史学和政治哲学不能不面对的大问题。有意义的历史学和政治哲学论说,必须面向这个道,寻求这个道,思考这个道
差不多一百年前,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从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信仰独立、妇女解放等诸多层面论证儒家伦理、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不合,以为中国要向现代转型,要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就必须彻底批判孔子之道,必须全盘西化,接受法兰西文明自由、平等、博爱及民主,与世界同步,与传统决裂。
陈独秀的看法自有其道理。因为中国自从与西方接触以来,从明末清初开始算起已经三百年了;即便从1840年算起,到陈独秀说这话的时候也已经七十多年了,然而中国依然在旧的轨道上徘徊,从洋务到维新,从新政到立宪,一步一步逼到了共和。结果共和也就短短三四年,中国竟然重回帝制老路。追根溯源,参加过辛亥的年轻革命家陈独秀责怪孔子之道情有可原。在他看来,中国如果不能在“伦理”上“最后觉悟”,中国必将继续沉沦,万劫不复。
一百年后重新审视陈独秀的看法,在承认其思想价值的同时,也不能不指出其思想有偏颇之处,他对孔子之道的观察,还值得重新估价。最近阅读姚中秋(秋风)先生的《天下》与《封建》,更加觉得陈独秀那一代激进主义者带给中国的除了真理,还有谬误。
根据秋风的看法,一个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的大型文明共同体,必然有其生存的奥秘,必然有其健全的治理之道。这个奥秘、这个治理之道,构成了这个共同体的历史学和政治哲学不能不面对的大问题。有意义的历史学和政治哲学论说,必须面向这个道,寻求这个道,思考这个道。而这个道,在秋风心目中,就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孔子之道。
短短一百年,中国人的思想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一个不变的孔子之道竟然能够得出如此天壤之别的不同结论。应该承认,秋风与陈独秀那一代人的认识差异,不是秋风比陈独秀水平高、学识更丰富,而是时代变了,中国毕竟在这一百年,在现代化道路上取得了些微成绩。孔子之道经过台湾地区及一些亚洲国家的试验,已经证明并不都是糟粕,如运用得当,孔子之道不仅有助于重建东方社会核心价值,有助于社会稳定,更有助于社会发展,乃至经济腾飞、社会提升。
传统并非都是负面,更非都是问题,中国在向现代转型时绝对不应该将传统视为包袱,视为负面,应该正视其正面价值。只是秋风可能对这个传统太偏爱了,因此他反复要论证的,就是几千年“华夏-中国治理史”的经验,足以证明古典中国就是宪政,西方现代宪政思想与实践在古代中国不是一种萌芽形态,而是一种成熟,只是我们后人不曾觉悟而已。
秋风的这个判断太有震撼力了,这是五四以后新儒家都不曾敢如此直白表达的。不过,从历史主义观点看,传统中国治国理念或许在某些方面与西方宪政暗合,但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西方宪政是工业文明时代成熟的政治理论,而传统中国政治哲学只是具有宪政思想要素而已。
中西哲人都曾指出,人类思想不可能在某地单独发生,人类在最初阶段所面对的问题是相同的,因而解决方法不可能南辕北辙相差太远,东海西海,同心同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在阅读秋风大著时一直在想,这或许是在用实证方法证明胡适一百年前的一个期待,即要想让宪政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必须深入挖掘古典中国宪政要素,让现代民主宪政与古典中国宪政要素接上头。
(中国新闻周刊554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