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纲】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 ——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⑥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3-09-05 20:06:28
标签:

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

——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⑥

作者:邓子纲

来源:《新湘评论》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六月初二日戊寅

          耶稣2023年7月19日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富民厚生、义利兼顾”既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又是安邦定国的民生基石。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经济伦理,为发展中国现代经济伦理、携手世界经济共享繁荣提供了重要指引。

 

“富民厚生”脱胎于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尚书·五子之歌》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作为根本的人民安定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我国古代经济伦理始终将富民摆在首位,以此作为处理国家与百姓经济关系的首要准则。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民本,在社会治理上的实践是重民生,“富民厚生”是传统中国追求善治的国家治理追求。“义利兼顾”所关注的义与利是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关系,即仁义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关于义利先后、义利矛盾等问题的义理之辩持续千年,最终义利兼顾成为当代重要的价值导向和经济伦理。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一直把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目标和实践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体现,党的二十大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有着重大意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人民幸福,以“富民厚生”的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养老、医疗、托幼、住房、教育等领域“义利兼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论述,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不渝,笃行实践,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共享”发展理念与“富民厚生、义利兼顾”高度契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哲学、价值、道义、社会等方面有机结合的思想结晶。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必须秉持正确的经济伦理观和义利观。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人民的富裕和幸福放在首位,兼顾道义与事功、公平与效率,通过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基本民生等方式,实现富民厚生。最迫切的是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不断协调区域发展,统筹城乡融合发展,让发展成果普惠更多群众,实现义利兼顾、义利统一。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将坚定不移走人民至上、共同富裕之路;在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价值伦理指引下,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将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将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