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思想转型暨纪念顾炎武诞辰4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3-10-02 12:36:55
标签:

原标题:推动明清之际思想转型研究

作者:王广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八月初七日壬午

          耶稣2023年9月21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 王广禄)9月9日,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文脉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明清思想转型暨纪念顾炎武诞辰4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明清之际,阳明学的兴起、传播、分裂以及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月清表示,明清之际从学术角度看是西学东渐、儒学再兴和实学兴起的时代,社会思想形态发生重大转变。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周可真认为,顾炎武的儒学发展思路不同于宋明理学家融合儒、释、道的儒学发展思路,而是主张在保持儒家文化纯正性的前提下发展儒学,体现儒学的经世致用之功效。其学术起始于尽“保国”之责,终归于尽“保天下”之责,始终以“明道救世”为己任,从事于“下学而上达”的圣人之学,体现出明确的实学价值观。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晓东对顾炎武的《春秋》学进行考述并提出,在明清鼎革之际,顾炎武述《春秋》大义,其重要目的是在民族大义上发挥古典著作的价值引导作用。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有学者认为他的《明夷待访录》是中国思想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巨著,发出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先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谢遐龄认为,黄宗羲对传统政治的思考在今天仍具有参考价值。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具有深刻的进步意义,他在《学校》《取士》中将国家治理寄希望于君子,以弥补西方民主制度“国民单一类型”预设引起的诸多不良后果。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李洪卫认为,宋代理学到明代心学的演变过程,实际上也是良知心理、自然情理与公共天理的一体性重建过程。王阳明基于良知本心的价值判断和吕坤等人基于感性认同或否弃的思想相互影响,促进了对公共性价值的重新思考,这是黄宗羲和戴震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明清之际“天理观”一体性重建,但没有真正成熟,因此“天理”与“人心”在明清之际思想中的展开过程既有统一性,又存在内在张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陆月宏提出,明清学术转型表现为从虚到实,也就是从玄虚之学转向经世之学,也表现为由王学末流转向朱学,进而由理学转向经世之学,而顾炎武“明道经世”的思想特质,正是这一学术转型的重要体现。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