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在荀学的大池塘中捕鱼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23-10-20 19:20:50
标签:
梁涛

作者简介:梁涛,男,西历一九六五年生,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学学刊》执行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孔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文化部“孔子文化奖”推选委员会委员,孟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荀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儒学 史、经学史、出土简帛等,出版《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孟子解读》、《儒家道统说新探》等,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社科理论人才等。

在荀学的大池塘中捕鱼

作者: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本文为作者在第五届国际荀子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来源:《中华读书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八月廿七日壬寅

          耶稣2023年10月11日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作为主办方之一,在荀子的故里邯郸,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荀子研讨会,主题是“荀子思想的价值和地位”。荀子虽然是孔子、孟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家,被称为先秦儒家的殿军,但是在儒学史上,他命运多舛。司马迁写《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将孟子、荀子并列。又在《儒林列传》中称:“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孟荀齐号”,说明在汉代荀子的地位、影响与孟子是旗鼓相当的。但是,自从唐代韩愈提出“道统说”,将荀子逐出道统之后,荀子的地位就在不断下降。到了宋明时期,荀子“大本已失”,不入道统,成为学术界的主流看法。明代嘉靖年间,荀子甚至被罢祀孔庙。今天我们到曲阜孔庙参观,大成殿内的四配十二贤,没有荀子的身影,大成殿外东西两庑供奉的156位儒家学者,同样看不到荀子的牌位。研究儒学,人们经常要讨论一个问题:荀子到底是不是儒家? 是儒家还是法家? 所以第一届国际荀子会议,我们要为荀子正名,肯定荀子的儒家身份,对其在儒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做出合理评价。

 

2014年,我们举办了第二届国际荀子学术研讨会,主题是“荀子研究的回顾与新探索”。自民国现代学术确立以来,《荀子》作为一部子书受到学者的关注,围绕荀子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学术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而应在充分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前推进。所以我们利用第二届荀子会议,对前人的研究做出总结和梳理,会议之前我们做了分工,安排学者分别综述荀子人性论、天论、礼法论、正名论等某一方面的研究,以及欧美、日本、港台等海外荀子研究的成果。可以说,第二届荀子国际会议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学术的基础。会议之后,工作没有停止,我们建立了荀子研究的微信群,利用网络的便利,不断交流、分享荀子研究的信息和成果,为荀子研究提供了一个国际性的科研信息平台,我的一些研究就得益于那次会议和会后设立的信息平台。

 

2016年,我们召开了第三届国际荀子学术研讨会,主题是“荀子和儒家的外王之道”。传统上人们把儒学称为是内圣外王之学,认为儒学既有内圣、心性的一面,也包括外王、政治的一面。由于受港台新儒家的影响,大陆的儒学研究一度主要关注心性、内圣的一面,特别是1998年郭店竹简的公布,学术界的热点转向了思孟学派,而思孟学派就属于儒家内部的心性儒学。前些年有大陆学者提出政治儒学的转向,强调大陆儒学研究不同于港台新儒家的地方就在于对政治儒学的关注,但他们所说的政治儒学主要是指《公羊》学,忽略了荀子这一更为重要的人物,没有认识到荀子才是政治儒学的奠基者。我曾经指出,大陆儒学的研究应该是心性与政治并重,内圣与外王贯通,所以我们在关注思孟学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荀子这一派,荀子代表了儒家的外王之学,用今天的话说,是政治儒学,所以我们就以“荀子与儒家的外王之道”作为第三届荀子会议的主题。

 

2018年,我们举办了第四届国际荀子学术研讨会,主题是“荀子与道统重估”。前面我们说过,荀子地位的下降与道统说的提出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今天如何看待、理解儒家的道统说? 如何从道统的角度重新审视、理解荀子在儒学史上的地位? 便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学术史上看,曾经存在过两种道统说,一种可以称为“即道言统”,即首先确立什么是儒家的道,也就是核心价值观,然后根据道去确立儒家的道统谱系;另一种可以称为“即统言道”,即根据儒学的历史传统来确立儒家的道统谱系。今天讨论儒家道统,是应该“即道言统”还是“即统言道”呢? 当然应该是“即道言统”,道统不是对思想的发展做出描述,而是指出贯穿思想发展中的恒常价值。韩愈认为儒家道统的核心是仁义,无疑是正确的。但他将仁义仅仅理解为“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原道》)则失之片面。在儒家那里,仁义实际存在着由仁而义和由义而仁两个进路,前者强调扩充、培养内在的仁,进而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孟子的“居仁由义”(《孟子·离娄上》),韩愈的仁义即来源于此;后者则主张通过公正、正义的制度来实现仁,这就是荀子的“处仁以义”(《荀子·大略》)。不论是由仁而义还是由义而仁,都可以在孔子思想中找到根据,前者来自孔子的“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后者来自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所以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讨论儒家的仁义,既要重视孟子的“居仁由义”,也不能忽略荀子的“处仁以义”,二者相结合才代表儒家完整的仁义观,以此仁义观为核心的道统说,才能代表儒家的真道统。在此道统说中,荀子当然具有一席之地。所以第四届国际荀子会议,我们就定为“儒家荀子与儒家道统”。

 

本来计划在2020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荀子学术研讨会,被一推再推,2023年9月,这届姗姗来迟的会议终于在邯郸学院得以召开,本届的主题是“荀子与先秦诸子思想”。我们知道,荀子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写有《非十二子》,对墨翟、宋钘、惠施、邓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位先秦时期著名学者提出批评;他写过《解蔽》篇,指出“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埶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更重要的是,他在齐国稷下学宫生活了二十多年,并且三为祭酒,稷下学宫是战国学术文化的中心,是诸子争鸣辩驳的场所,所以他对先秦诸子思想是非常了解的,不仅有批判,同时也有学习和继承。从先秦诸子的角度,可以对荀子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2011年暑假,我在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台大中文系的伍振勋教授来宾馆看我,他说了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梁兄啊,荀子是小池塘,养不了大鱼,你要谨慎啊!据伍教授说,这是他在台湾清华大学博士班读书时,导师朱晓海先生对他的告诫,他当时没有听进去,那时他已经出版了一本荀子的专著,但似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慨。后来高研院的院长黄俊杰教授请我吃饭,问我的研究计划,我说准备研究荀子。黄教授说:荀子还没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是值得研究的,但荀子不似孟子受人关注,这点你也要考虑。黄教授说的是实情,靠研究孟子出名的学者有很多,像台湾的黄俊杰、李明辉、袁保新等,都是研究孟子的大家;大陆的杨泽波教授与我,也是因为研究孟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比较而言,因研究荀子而成名的学者则少之又少,目前研究荀子的代表性著作,哲学方面比较突出的,是韦政通先生的《荀子与古代哲学》;学术比较过硬的,是廖名春教授的《荀子新探》,但它们分别出版于上个世纪六十与九十年代。廖名春教授虽然已是名家,但他出名并不是因为他的荀子研究,而是之后的出土文献研究。这似乎印证了伍振勋教授的说法,荀子是小池塘,折腾不出大波浪。所以当时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把荀子的池塘挖大,大池塘养大鱼。

 

经过学者们这些年的努力、以及这五届会议扩散的影响,毫无疑问,荀学研究已成为当代的显学之一。2018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从2012年到2018年的六年时间里,共出版荀子研究专著40多部,每年发表的论文也都在二三百篇,而且有大量的博士生以荀子为选题。2018年到现在,虽然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我知道又有很多重要的专著出版。这届会议,我们专门设立了青年儒学论坛,与会的十余位青年才俊,或者是因为以荀子为题通过了博士答辩,或者是正在撰写荀子研究的博士论文。他们的到来,为荀学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使荀学研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