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纪强】中国书院的现代化表达

栏目: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23-10-27 20:43:10
标签:

中国书院的现代化表达

作者:宋纪强

来源:《团结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七月十一日丙辰

          耶稣2023年8月26日

 

中国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可谓历史悠久,然而,古老并不意味着过时,追寻传统并不意味着复古。相反,一味仿古,追求所谓“古色古香”“中式装饰”,穿古装、学古乐、唱古诗,实则并不一定是传承。书院在今天需要有贴合时代的表达,也就是现代化表述,只有这样才能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进入现代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更好发挥它的作用。

 

还需不需要书院,这是书院在当下的定位问题,有国家的学校教育,也有补充技能的职业教育,书院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书院类似成人的继续教育学院,只不过它不是学历教育,而是基于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需要,可以让人因书院而得到心灵的安顿。

 

 

 

现代书院的内容与形式

 

说起书院的内容和形式,往往要找书院的传统,这当然没错,但必须与时俱进。内容和形式其实就是“礼”的部分,周公制礼作乐,但到了纷乱的春秋时期,也已经不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于是孔子说“周礼疲弊”,然后才有了“删礼乐,著春秋”。“礼”要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损益。比如原来的大家庭,作为儿女,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向父母问安,但如今则很难做到。所以,现代书院的内容也不必强求与古代书院一致,这样我们可以跳出框框,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发挥书院或者说是儒家安顿人心的作用。

 

从形式上,现代书院应该是一个“美”的存在,应该具有现代的装修风格。在内容上,现代书院应该是一个“善”的存在,是温馨的、和谐的,而不是教条的、刻板的。为了保证现代书院“美而善”的存在,要从制度上保证,书院不是公益慈善团体,它应该具备自我造血、生生不息的功能。

 

 

 

从山野走向城市的现代书院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打破了原来以乡村为主、以大家庭为主的生活结构,但我们安顿身心的文化依据是不是也变化了呢?从春节期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回到农村老家和父母团圆,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以乡村为核心的文化信仰中,他们并没有把城市当做依归,简单地说,就是人在城市里没有归属感。在城市里有个小家,而在乡村中有个老家。生活在城市,精神皈依处却往往是在乡村。

 

其实,我们的精神也应该在居住地得到安顿、有所依靠,能实现这种状态的很好的载体就是城市中的书院。从山野走向城市,安顿每一个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这便是现代书院的使命。

 

 

 

开放包容 熨帖人心

 

笔者认为,抓住现实问题,疏解现实疑惑,是办现代书院的正途。

 

具体而言,要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兼容并包多元文化,也就是说,既要学习中国的学问,也要开眼看世界,广泛吸纳艺术、宗教、科学、哲学等多个门类的内容,进而转化为普及性的教育。诸如,除了中国的琴棋书画,也可以有西方的古典音乐、文学艺术。

 

所以,办现代书院要有开放胸襟、包容心态,不能故步自封、固执守旧,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觉得书院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谈得上文化依靠。(本文转自《团结报》)

 

 

 

作者简介:

 

宋纪强,字正愚,本源社区书院讲师,“天下书院”项目执事。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