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文】我在岭南书院当山长

栏目: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23-10-27 21:07:40
标签:

我在岭南书院当山长

原标题:《学者冯达文:我在岭南书院当山长》

作者:冯达文

来源:《南方杂志社》2023年 第20、21期

 

 

 

冯达文,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远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山长、广东省21个岭南书院的首位山长。 受访者/供图

 

年逾八十,精神矍铄。依然奔波多地,活跃在不同的讲堂上,不断思考和梳理教与学的成果。这样的情境正是冯达文现在的生活日常。作为清远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的山长,也是全省21个岭南书院的首位山长,冯达文的这一职务在其职业生涯中看起来是略显跳脱的。但了解冯达文的人方知,这一身份正是“冯达文风格”之下的选择。

 

何为山长

 

山长是什么?主要做什么?追溯这一身份和称谓的由来和变化,人们需要翻阅千年之久的中国书院发展史。

 

五代的永州名士蒋维东,在南岳衡山隐居,以讲学为生,被称为山长。此后,山长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在书院管理体制形成并得以确立的南宋,理学家和书院结为一体,赋予书院更多的学术教育理念,使书院承担起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当时有的家族乡村所建小型书院,规模较小,如宋代盱山书院。山长之外,有堂长、学长、斋长诸职“相与励翼之”,其最简者可以就是山长一人。较为普遍的以山长负责制、堂长负责制为代表的管理体制及与之配套的组织系统,从组织上保证书院的管理有序有效地进行。

 

号为天下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在宋代就有山长、副山长、堂长、讲书、讲书执事、司录、斋长等。而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明道书院则是宋代管理组织最庞大最完善的书院,它设有山长、堂长、提举官、堂录、讲书、堂宾、直学、讲宾、钱粮官、司计、掌书、掌仪、掌祠、斋长、医谕等共15种职位,构成一个庞大的组织管理体系。而山长始终是书院中最为核心的职务。山长是书院的主持者,负责书院的管理和教学工作,故而山长也有“掌教”“主讲”的称谓。

 

2020年6月20日,冯达文接受一默书房、岛上书院(清远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前名)邀请,出任岛上书院首任山长。“我们期待给清远市民带来更多的文化服务,我自己也在这里做一个休闲快乐的山长,一起守护我们的文化,守护我们绿色的生命。”自此,江心岛书院更接近于历史中的传统书院模样,也有了更多与未来的连接点。

 

“先生出任书院山长,江心岛有了灵魂。”江心岛书院执行院长秦鸿雁表示。

 

“做有意义的事是人生享受。”在冯达文看来,做山长这件事远没有古代先贤那样辛苦,要事无巨细、责任复杂。江心岛书院山长的工作中,他主要发挥多年的专业积累,除了面向读者讲课,与教学团队一起研究设计和把关讲课课程,还要联系中山大学和其他高校、机构的老师来江心岛书院讲课。经过五年耕耘,“岛师团”队伍不断扩大,其中不少专家学者亦是冯达文的学生。他们中有许多人受到老师言行的号召,多次来到清远的江心小岛上讲课。凡事贵在坚持,这对于冯达文来说是乐事一桩,但其中费的心思、花的精力,并不比在大学课堂上少。

 

一分钱都不拿的山长

 

“我们接下来要去惠州岭南书院讲关于苏东坡的课,这期课程目前已安排八讲,还要在惠州召开‘苏东坡与宋学’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一楼的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冯达文兴致勃勃地向《南方》杂志记者谈起接下来的讲学计划。除了一手创办的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冯达文常驻的江心岛的办公室,同样有着浓厚的哲学意味。

 

江心岛书院屋舍数间,唯有院长工作室也是山长工作室小巧玲珑,偏居一隅。走进去,满屋是书,柜子上不少泛黄的老古董书已度过几十春秋,是冯达文以前使用过的或收藏的,一并从广州带到清远江心岛上来。这种开放的心态和思维,在冯达文于江心岛书院讲课特别是出任山长期间,处处显现。

 

在冯达文的领衔和大力支持下,2019年,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联合一默书房,在江心岛开办了持续20期的高端传统文化国学公益班。开班和结业,冯达文亲自到场,还为学员讲授“儒家思想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国古典的宇宙论—阴阳四时五行学说新探索”。此次国学公益班受到了学员的热烈欢迎和极高的评价,继而哲学提高班又增开8期,由冯达文亲授。此后,江心岛书院的课程愈发丰富、形成体系,教学团队将每位老师的授课录制整理下来,已出版了第一辑讲义内容。

 

作为江心岛书院山长,冯达文希望,书院是一个温润心灵、涵养心性的“湿地”。根据几年的讲课经验,冯达文认为,岭南书院的课程最关键的,要让学员有基本的训练,作经典导读。“要回到经典、了解经典、读懂经典,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如何传承与创新传统的精神教养。因此,做岭南书院的山长首先要关注这个问题。”

 

“我们还在近期开启了学思坊,坚持至少一月举办一次。以往我们的授课都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学员与老师的对话、学员之间的对话还不够多。希望通过对古典到近代的经典文献的阅读和讨论,回到原点提出问题,思考与回应。”冯达文说道。

 

“我喜欢这样的书院”

 

“宋朝是书院最发达繁盛的时期,那时候很多举人回乡办学,将书院这种教育组织机构从精英层面向世俗层面推广,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凝聚力,尽管也有局限性,但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冯达文认为,现在的岭南书院更开放、包容,更利于市民、读者的精神教养。社区作为当下国家治理层面中的基层单元,书院的出现直接惠及广大的社区、乡村。这一建设不仅是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情怀的需求,还是对未来文化生长、关怀方式与生命状态回归乡村的趋势的回应。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书院,我觉得它更加纯粹。江心岛书院的院训是‘为己之学,学以成人’,这体现了江心岛书院的价值追求、家国情怀。因此,我认为岭南书院这样一个涵养心性的教育平台,相比大学注重知识、学术体系的训练,它更有利于将纯学术的内容转化为普通人的价值意识,成为提高人的文化精神的思想资源。这对于授课者来说,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锻炼。所以,选择授课者非常重要,最起码要选择有过严谨的学术训练的人来讲通俗课。”冯达文说道。

 

亲眼见证了江心岛书院的发展壮大,冯达文深刻感受到岭南书院的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又有社会力量的参与,真正体现了社会协同、公共参与,也发展出了强劲的文化生命力。”他说。

 

在冯达文看来,这样一个他喜爱的书院,仍然具有一定的成长风险,如果过于技术化,书院也就失去了其人文性,难以吸引市民、读者聚集。“我们对岭南书院的定位还是那句话:‘为己之学’,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学以成人’,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有家国情怀的人。”

 

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复办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中,冯达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包括要重新反省近代以来的价值观所带来的功利化、工具化走向,以及由这种走向带来的困境;要开发我们传统的思想资源,来重新建构人类未来的理想生活,使我们得以回归社群、回归自然。我想这就是我们人类未来要追求的一个愿景。

 

在江心岛书院的种种实践中,能发觉这种借以对传统的开发而塑造未来精神生活的尝试。“虽然说,人文学科很多时候没有答案,但面对当下社会中人们遇到的一些困境,我还是希望哲学能够让青年回归真实世界,不要陷入虚无主义、个人主义。下来的课程,我们还将在岭南书院里讲授西方文化经典,让学员们在不同文明的互鉴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也将讲授家庭有关的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告诉大家如何经营美好生活。”冯达文说道。

 

“人除了谋生,总要追求有意义的事。”作为岭南书院首任山长,冯达文连同他的朋友们、学生们,为江心岛构建了令人惊叹的人文景观,其自身也成为江心岛这一文化意象的内在。

 

哲学问学不仅是冯达文究其一生的理想与使命,在岭南书院这一全新的平台上,冯达文也将哲学中丰厚的内涵和情思带给了与书院曾经、正在相遇和相知的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