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德风润千年
作者:王伟凯(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
来源:《团结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九月初五日庚戌
耶稣2023年10月19日
黄帝之后的五帝之间存在着较为亲近的血缘关系,颛顼传位于族侄帝喾,帝喾传位于儿子挚和尧,尧传位于族孙舜,舜传位于族祖禹,若按司马迁所论,这是典型的家族内部的选贤任能机制。
“三皇五帝”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缔造者,被尊为华夏始祖,道之初也,世代为中华儿女所敬仰。从《史记·五帝本纪》中可以看出,五帝之间存在着较为亲近的血缘关系,且在帝位传承上彰显了“惟贤”大于“惟亲”的价值观,应该说正是他们的这种政治美德,获得了后世的高度赞誉,并构成了中华优秀政治文明的源头。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按唐朝司马贞所注的《史记索隐》所载,“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也就是说,黄帝出身于少典部落,《国语》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祖母华胥氏”,炎黄子孙之称当源于此。
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作为黄帝正妃,生二子,一曰玄嚣,名青阳,“青阳降居江水”,一曰昌意,“降居若水。”据唐朝司马贞所考,“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国也。”《水经注》又云,“水出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南过邛都,又东北至朱提县为卢江水。”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青阳和昌意的封地都位于蜀地,且昌意娶了蜀山氏女,生高阳,史称“高阳有圣德焉。”附带而言,对三星堆文明,很多人曾发表了多种观点,但这些记载充分证明,早在黄帝时期,蜀地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和辐射区域,尤其是五帝皆出身于蜀地,因此三星堆文明自然也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去世后,继承政权者为高阳,后世称之为颛顼。如果按传统的血缘关系表述就是,黄帝之后,政权没有像后世那样传于“嫡”或“长”,而是越过了子辈和长子支派,传承给了次子一脉,由自己的次子血脉之孙颛顼继承。
颛顼去世后,政权则转移到了黄帝长子玄嚣一脉,“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从血缘上看,颛顼和帝喾的父亲蟜极都是黄帝的孙子,那颛顼和帝喾之间可谓是叔侄传承。所谓“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帝喾去世后,起初政权传承给了长子“挚”,但由于“挚”的“政微弱”,而另外一个儿子尧“德盛”,于是“挚”便禅让于兄弟尧。“帝喾娶陈峰氏女,生放勳”,“帝尧者,放勳,其仁如天,其至如神。”帝喾、挚和尧之间,是典型的父子兄弟传承。
尧之后传承于舜,舜是昌意和颛顼的后人,“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也就是说,舜是黄帝的八世子孙,尧是黄帝的四世子孙,其和尧的关系显然是同族祖孙关系。
舜之后传承于禹,禹也是昌意和颛顼一脉的子孙,“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可见禹和尧是同辈的族兄弟,禹和舜则是血缘更亲近一步的同族祖孙。
通过上述可知,黄帝之后的五帝之间存在着较为亲近的血缘关系,颛顼传位于族侄帝喾,帝喾传位于儿子挚和尧,尧传位于族孙舜,舜传位于族祖禹,若按司马迁所论,这是典型的家族内部的选贤任能机制,所谓“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
虽然五帝之间都存在着选贤行为,但为何后世对尧、舜的赞誉高于其他,谓“尧、舜,贤主也,皆以贤者为后,不肯与其子孙,犹若立官必使之方”,“尧、舜之德,譬犹偶烛之施明于幽室也,前烛即尽照之矣,后烛入而益明。”有一点应该就是他们在政权传承关系方面,彰显出来的政治美德,即突破了本支系传承,而是从黄帝长子玄嚣一脉传给了次子昌意一脉。但从禹开始则传子于启,启死后,子太康立,“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少康立,”之后一直到夏桀失国,彻底形成了“家天下”体制,至此,惟亲之选已完全取代了五帝时期的惟贤之选。
责任编辑:近复
【下一篇】【孙陆军】梁漱溟的新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