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龙 著《宋儒微言:多元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建》重版暨后记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3-12-03 22:42:04
标签:

卢国龙 著《宋儒微言:多元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建》重版暨后记

 

 

 

书名:《宋儒微言:多元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建》

作者:卢国龙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

 

【内容简介】

 

北宋儒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政治哲学,它所代表的时代精神,是对文明秩序及其最高的体现形式——政治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和重建。批判是追索文明秩序的合理性依据,所谓天道性命之理,即由此发畅;重建是探讨文明秩序、政治制度的合理模式,于是需要推阐“王道”,作为最高的政治宪纲,从而将师古与用今结合起来,使现实政治朝着合理模式的方向调整。正是围绕批判与重建的时代课题,触发北宋儒者的思想激情,形成各种学派,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思想史画卷。

 

【作者简介】

 

卢国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著有《中国重玄学》《道教哲学》《郭象评传》《宋儒微言》。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宗教在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目录】

 

绪 论  政治变革中的北宋儒学复兴

第一章 庆历学术与庆历新政

第一节 庆历学术新气象

第二节 师古与用今的理论思考

第三节 庆历新政的启示及影响

第二章 王安石“由是而之焉”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祖宗不足法”的变革主张

第二节 “由是而之焉”的运思理路

第三节 天道之义涵

第三章 王雱“任理而不任情”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新学派中的《老》《庄》之学

第二节 “穷理”的本体论哲学

第三节 “尽性”的精神哲学

第四节 “任理而不任情”的政治哲学

附录一 陆希声的《道德真经传》

附录二 陈景元的道家学术

第四章 张载“理一而分殊”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名教可乐”问题

第二节 以《易》《庄》相发明的本体论哲学

第三节 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程颢程颐“体用一源”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警告危机 呼吁改革

第二节 对熙宁新法的批评

第三节 政治改良的“大中之道”

第四节 孔颜所乐何事

第五节 对佛道教的批评和吸收

第六节 体用一源 显微无间

第六章 苏轼苏辙“推阐理势”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苏轼苏辙的人格

第二节 蜀学之驳杂与一以贯之

第三节 蜀学的思想逻辑

第四节 蜀学与儒道思想

第五节 苏轼《东坡易传》的政治哲学

第六节 苏辙《老子新解》的政治哲学

征引文献

重版后记

 

【重版后记】

 

回想撰写《宋儒微言》时的情景,我住丰台北大地,在世宗所的道教研究室工作,那是上世纪90年代。原计划,弄完晋唐重玄学之后,顺延要研究研究宋代道家道教的思想学术,主要对象还是《老》《庄》注疏和道教的经论,没打算写一本涉及儒学的书。尽管也知道,研究中国的哲学和宗教,儒学儒教是个大背景,回避就可能意味着架空历史和社会文化,所以关注儒学儒教是有的,随机阅读相关著作也是有的,但与正面研究毕竟是两码事。只是由于两宋是个儒学复兴的时代,研究这阶段的道家道教,对儒学的知识性了解和思想性理解的要求,应该更高些。于是先读宋儒的文集,却无意间生出一个自己放不下的问题,现代的宋儒研究,如果交给宋儒,他们能看懂吗?问题不在语言概念等表述形式,也不在思想逻辑,而在问题意识。宋儒无意与佛教道教争一日之短长,从欧阳修到二程等人的言论都有明证,因为儒者给自身的思想文化定位就与二教不一样,即使理论上有所是非,关切处也是对于社会现实的影响,而不是理论本身。这表明宋儒的思想学问,不是没有现实焦点的普遍性哲学建构,而是围绕具体的时代问题,在各派论争中朝“向上一路”寻求解决,最终发展出普遍性哲学,所以具体的时代问题,是他们思想学术的生长点,自然也就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学术的出发点。而研究道家道教———或许还包括其他的流派,也应该从儒学复兴的出发点出发,否则弄不清研究对象与其时代现实的关系,不知今夕是何年,真实的思想内涵难以索解,学问未免要做成起舞弄清影。基于这个想法,就不急于梳理宋代道家道教的思想学术了,先看看儒学复兴的问题意识及其思想逻辑再说,结果就写成了这样一本书。其中与道家的关联,烙印也很明显。

 

书稿完成时,我是很忐忑的。虽说学术应该跟着问题走,规划、预设并不重要,但毕竟术业有专攻,顺行与横跨是两种步伐。只是在作为国家社科课题结项时,余敦康、牟钟鉴、何光沪诸先生都很鼓励,余先生甚至说我本来就不必做道家道教的专家之学,又不是经学家,还看守什么门户。书稿在2001年经华夏出版社面世后,学界诸多师友都有所交流,如同事陈明、哲学所的张志强、人民大学的梁涛、任锋诸位,都表达过学术观察的评论。赵广明组织在青岛召开的“宗教与哲学”学术研讨会,还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此书展开讨论,我听了许多有益的意见。这次得以重版,要首先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方强先生。我们至今未谋面,甚至也未曾通电话,只是微信交流,但出版的事务很顺利,可见学术的事情也可以是很单纯的。书中的引文,我用的是手头有的刻本,早些年买的,少占地方,还便宜,重版时方强先生悉数核对经过整理的版本,又添加征引文献,方便读者查阅;修订了原书稿中甲子纪年的未确之处,引述我自己旧作的个别文字出入,做了许多细致的后期工作。

 

重版只是做了文字校正,未予修订。

 

 

卢国龙

2023年8月29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