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对话中探讨生生哲学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4-01-04 19:05:32
标签:

在中西对话中探讨生生哲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廿二日丙寅

          耶稣2024年1月3日

 

本报讯  (记者张清俐  通讯员胡晓培)2023年12月23日,第二届生生哲学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哲学虽然有别于西方哲学,但依然具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因其能够在终极的形而上问题中提供可靠支点。

 

表面看来,“无论文”探讨是本届论坛的一个“特立独行”之处。事实上,与会学者们对诸如“建构生生哲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生生哲学的出发点或逻辑起点”等论坛关键议题已有长期积累。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即兴式发言互动,却在基于学理与学术史的思想脉络中,将一些哲学关键问题的回应层层推向思想的深处。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杨泽波提出,西方哲学热衷于寻找不受时间和空间变化影响的绝对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本体,中国古代先哲建构的生生哲学的合理性在于,揭示了“此在”作为活的生命意义。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认为,作为“生生”原典出处的《易传》仍为存在者化的哲学,但“生生”这一观念直击了中西方哲学最前沿的思想视域,可以用来做前存在者的诠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沈顺福则认为,如果仅以“生”释人,有将人归于物的倾向,而淡化或忽略了人的超越性本质。他主张,应当基于人的抽象反思能力,强调反思性的生生。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丁四新通过对“生生”在先秦和汉代语境中意义结构的分析,认为生生哲学的重新诠释涉及动力因以及终极本体的问题,要放在哲学史传统的系统中进行理解。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余治平表示,生生哲学涉及万物是否有内在本质,以及内在本质是动还是寂两个重要问题,有助于开启丰富无限的思想视域。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李尚信提出,生生构成了天地万物的终极本质。世界的无限与有限是质的问题,正是由于质的不受限制而有生生,也正是由于质的受限而凝聚为实体,宇宙因此而自化或独化。

 

与会学者还就生生哲学的议题延伸到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解读与会通、心本论与物本论的哲学立场分歧、哲学如何实现现实指向、形上问题的“不可说”等前沿问题的探讨。

 

论坛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周易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