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利 邓洪波】2018年书院研究综述

栏目: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24-01-04 19:08:42
标签:

2018年书院研究综述

作者:丁利 邓洪波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廿一日乙丑

          耶稣2024年1月2日

 

摘 要: 2018年,书院研究继续良好的发展态势,成果较为丰硕。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出版书院类著作33部,博硕士学位论文39篇,期刊论文464篇,涉及历史学、教育学、文学、建筑学等多个方面。相比于以往的侧重传统书院研究,本年度当代书院研究成为热门话题,集中在书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当代书院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具有的优势等方面,但是存在研究内容相似,新意不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 书院;研究综述;传统书院;当代书院

 

一、2018年书院研究概况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数千年,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书院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2018年继续了以往良好的发展态势,《高校图书馆》杂志开辟专栏“书院文献”,刊载相关文章,突出书院文献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出版书院类著作33部,博硕士学位论文39篇,期刊论文462篇,涉及到历史学、建筑学、教育学、文学等多个方面。

 

出版著作中最为重要的是由邓洪波主编的《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一辑,[1]共100册。千余年来所积累的有关教育、学术、思想、文化、民俗、经济等各方面的书院文献数量巨大,而目前学界对书院文献的利用与研究还相对薄弱,在此背景下,邓洪波教授及其团队对书院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第一辑共辑录、影印书院专书文献125种,包括历代成书的书院志、课艺、学规章程、讲义、(讲会)会录、会纪、同门谱、藏(刻)书目录、山长志、学田志等类型,在影印的前提下,著录文献的书名、作者、版本、馆藏单位等信息,以便于学者使用。该书的出版为书院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古代儒家文化和思想的研究也有积极作用。麦哲雅《学海堂与晚清岭南学术文化》以阮元在广州创办的学海堂为中心,[2]考察了19世纪背景下的学海堂。其时,学海堂在广州城内占据领导地位,但是事实上在其他府州或三角洲腹地,还存在其他的被文人共同承认的文化生产基地。此文以学海堂为基础,考察文化学术派别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社会和地理上的认同现象,借此展现十九世纪前中期广州的社会政治文化状况。赵连稳《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以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为切入点,[3]论述了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同时从书院对士大夫价值观的培育和人才的培养方面着手,分析书院对士大夫产生的影响。罗明《学宫与书院——湖南古代文教建筑》通过系统的案例分析和考证,[4]实地调研湖南现存的学宫及书院建筑,并在统计数据和原型推导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湖南古代文教建筑的发展轨迹。彭小舟《同光时期书院教育研究》再现了同光年间书院教育的复兴,[5]分析了其复兴的原因,对当时书院师生、各界共同努力进行教育改革进行了理性评价。陈越光《八十年代的中国书院文化》追溯了中国文化书院的创建沿革,[6]对中国文化书院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所处的位置、作用及内部的动荡和分 裂进行了分析。其他如书院资料整理类的著作还有邓洪波主编 《新修岳麓书院志》[7]、陈论编集《重修岳麓书院图志》[8]、吴钦根辑录《〈申报〉所见晚清书院课题课案汇录》[9]等。有关个体书院的著作有陆阳《东林书院》[10]、汤乐田《渌江书院楹联选》[11]、李希郎《吉安书院图录》[12]、张践《尼山圣源书院》[13]、梁刚、王铁军《银冈书院》[14]、杜鱼《追源衍流——问津书院的前世今生》[15]、洪东亮《长苌书院》[16]等。区域书院的研究有武振伟,李钟琴《淄博书院史》[17]、邓敏杰,邓韬《广西书院研究》[18]、江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江西书院》[19]等。有关书院教育、学术的著作有王剑敏《书院教育研究》[20]、王艳芳《中国古代书院的学术传统研究》[21]等,肖永明、吴仰湘、 潘彬《中华优秀传统与当代本科生培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22]关注的则是当代书院导师制。2018年度学位论文和期刊报纸数量较多,主要分为传统书院研究和当代书院研究,下文将对此进行专题论述。

 

二、传统书院研究

 

书院在中国古代拥有数千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研究空间丰富。从整体上来说个体、 区域书院研究是传统书院研究的重点,书院四大基 本规制:讲学、藏书、祭祀、学田,也是传统书院研究的主要方面。

 

(一)个体与区域书院研究

 

个体与区域书院研究,此处指的是对个体或区域书院进行整体上的研究,下文还会涉及个体和区域书院的某个规制或事业,将另外分析。因个体与区域书院研究相对成熟的模式与方法,是书院研究的热门。个体书院研究有高丽娟《徽州还古书 院研究》,[23]从还古书院的沿革和布局着手,对其日常活动和讲会活动进行研究,并将徽州还古书院与紫阳书院进行对比,认为两所书院在院落布局、规章制度,以及经费来源等方面有相似性,但在官方参与程度、所受心学思想影响的程度,以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张敏洁《清末吉林崇文书院研究》,[24]认为崇文书院应建于同治十一年,其日常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崇文书院处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时期,对吉林地区的教育事业产生了一定影响。田涛《北学海堂考》将视角放在目前学界关注较少的天津学海堂上,[25]对学海堂山长在任期间的作为进行了分析。北学海堂经古课在李嘉端时期就已经有筹划,正式设立的时间为张佩纶担任山长时期,之后黄国瑾、李慈铭、叶昌炽等人先后主持问津书院。田涛认为北学海堂经古课的开设,影响了天津地区的读书人,促使其学风出现转变。区域书院研究如舒方涛《明清山东运河区域书院研究》,[26]以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书院分布及地区差异为切入点,认为书院的发展兴盛,得益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地方官员的支持,以及当地士绅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士绅群体与书院互动的影响。窦现成《清代济南府书院研究》对清代济南府书院的具体数量进行了考证,[27]然后进一步分析区域内书院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教育活动,分析了近代 济南府衰落的原因,书院自身竞争力下降、西式教育的冲击,以及书院改学堂都加速了传统书院的崩溃。周梦《明中前期江西书院发展及其原因探究》主要是对明中前期江西书院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究。[28]张劲松《南昌县古代书院述略》对南昌县古代书院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南昌县书院 发展特点进行了概括。[29]

 

(二)书院教育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书院教学是书院的主要任务。不同时期,不同书院的教育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吴扣扉《象山学派及其书院教育》论及以陆九渊为代表的象山学派,[30]陆九渊早年行都讲学,后创立槐堂精舍和象山精舍,参加鹅湖之会与在白鹿 洞书院演讲等活动,多年的教育实践促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后人也多按照他的教育体系来育人,象山学派得以代代传承。程嫩生,文洋的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指出清代一些书院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31]而产生这一举动的动机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社会所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力图以学术导向矫正利禄歪风。谢可人《书院的书法教学》对历代书院的书法教学理念进行了梳理。[32]书院的书法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书院的教学理念容易受到学术思想的影响,教学内容受文教政策的影响。可惜的是,清代书院留存的大量课艺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书院的学规章程对于规范书院日常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赵梦梅《元代书院规约研究》认为在元代积极的书院政策影响下,[33]书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元代书院规约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既对书院的 办学宗旨进行阐述,也对日常管理运作进行规定。元代书院规约的执行主要是通过国家政令、专人监管的方式来实行,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地方豪强、僧侣对书院经济来源学田的侵占,使书院很大程度上会面临荒废的危险。其次,元代书院过多重视祭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书院的教育功能。刘金《〈白鹿洞书院揭示〉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梳理了《白鹿洞书院揭示》传入日本的过程,[34]分析了《揭示》对日本产生的影响,甚至到明治时期,日本教育家还对《揭示》进行灵活运用,《揭示》以一种崭新的方式继续影响了日本的近代化。师生关系是书院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窦海元 《南宋书院师生关系研究》从教学关系、情感关系和思想关系三个层面对南宋书院师生关系进行研究。罗曼丽《清代江西书院生徒管理研究》利用学规和 地方志等材料,从学生的道德、学业、教务管理和生活常规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其中也涉及如何对待老师。于祥成《论清代湖南乡村书院的社会教化》关注的是数量巨大的乡村书院的社会教化。[35]清代湖南书院的社会教化始终围绕着成就儒家理想人格而展开,主要包括知识传播、德性培育和事功建立三个层面。乡村书院对地方教育的普及、对民众的教化意义重大。书院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是许多从事教育工作者热衷的话题,共有 28 篇文章,如邓洪波,宗尧《明代书院教育及其对现代大学的启示》认为明代书院强调学生读书学习要“各随资质”,[36]注重“应举业”与“尊德性”的统一,而明代书院教育的新特点是社会化与大众化,教育对象由读书人扩展到平民, 教育内容也趋向生活化,教育方式通俗化,这对现代大学也有颇多可借鉴之处。徐梓,黄漫远《传统书院的现代价值》认为教学、藏书和祭祀作为书院的三大功能,[37]支撑传统书院走过千年,其价值在现代却走向式微。事实上,传统书院人数较少的规模, 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朝夕相处的研究学问,是传统书院最有生命力的地方,也是传统书院对现代教育启示最有价值的地方。郭艳琳,陆俊的《中国古代书院师德文化与当代高校师德建设》认为中国古代书院形成的“敬业爱生,诚实求新,知行合一,传承文化”优秀师德文化对当今高校师德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38]应批判性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优秀师德文化,做好师德培育的制度建设。余闻婧《书院课程整合的基本范式与当代启示》认为古代书院课程整合的基本范式有三种,[39]分别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学术传承为中心和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虽然课程目标与课程理解结构都不同,但是其核心观点都是相信人发展的自觉性,激发人发展的主动性,意图实现人发展的完整性,这是现代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书院规制

 

书院有六大事业,包括学术研究、讲学、藏书、刻书、祭祀和学田,也是学界关注较多的层面,但2018年度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在藏书、刻书和祭祀。黎文丽《明清时期陕西书院的祭祀及其社会意义》以藏书、祭祀、讲学为书院三大事业,[40]并以陕西地区为例,对书院的祭祀功能进行分析。首先,是书院的祭祀对象,分为至圣先师、地方乡贤、学术大儒和地方官员四类。而祭祀的场所一般是在孔庙或者大成殿、文昌阁,个别书院会在藏书楼设祭祀之处。祭祀是很庄重的事情,会有特定的形式及仪礼,作者将书院祭祀分为释奠、释菜和朔望仪。最后则是书院祭祀的社会意义,书院祭祀是对学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能够促进人文教育,也能对乡土的礼仪风俗产生影响。张晓新,何燕《我国早期图书馆章程对近代书 院藏书制度之继承与发扬》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41]不仅仅是西方文明强势植入的结果,更是我国图书馆体系自我发展的结果。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与近代书院藏书有深刻的内在联系,近代书院藏书制度背后还存在着古代藏书楼传统。通过对1904—1925年间9所图书馆颁布章程的考察,发现其与近代书院藏书制度有很多相似条款,有力佐证了我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有一个从近代书院的藏书实践中汲取传统文化的阶段。周倩《清代书院史籍藏贮初探》探讨了清代书院史籍的藏贮情况。[42]清初到道光年间,书院史籍在官方赐书活动的引领下稳步发展;咸丰年间,受战乱影响,书院藏书受到打击;到同光年间,复兴文教政策使书院史籍藏贮超过前代,得到扩充。不同时期与不同类型的书院藏贮史籍都有各自特征,是清代书院史籍藏贮不断进步的体现,也与清代历史教育地位的提高相关联。此外,还有任蒙《中国书院藏书事业考略》[43]、台湾地区陈冠至《明代江西的书院藏书》[44]等文章。陈明利《元代福建书院及其刻书考》通过对元代福建地区的书院文献进行分析,[45]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书院,对元代福建书院刻书活动进行了梳理。

 

(四)书院改制

 

清末,受书院本身弊端及外来冲击,书院改制为学堂。陈彤《趋新与速效:晚清陕西书院改学堂研究》以陕西省作为研究地域范围,[46]考察清末书院改学堂在地方的具体运作过程,呈现出清末学制改革中的地方性。季禾子《传统教育的离异与回归——从经心书院到存古学堂(1869—1911)》把经心书院作为湖北传统教育的一个代表,[47]对经心书院到存古学堂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反射湖北的传统教育在近代化背景下的问题。张东亚《从书院到学堂、从学堂到大学——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机构演进》认为传统书院的弊病是推动高等教育机构近代化的重要原因,[48]而书院到学堂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教育机构体系由单一趋向系统,课程内容也发生从中学到西学的转变。

 

(五)书院建筑及景观

 

传统书院建筑研究以及对当代书院建设的启示也是2018年度研究的热点问题,少部分文章对当代书院建设进行研究,因此放在一起讨论,2018年度期刊论文共29篇。刘聪聪《赣江流域书院建筑空间形态解析》以案例调查切入,[49]对书院的选址与布局以及空间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倪文吉《长江流 域书院的空间布局研究》通过对长江流域书院的空间布局研究,[50]分析了书院的空间特点及其中所体现的文化与思想根源。王鹏《春秋到两宋时期中国古代书院园林变迁营略》注意到了书院这种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形式,[51]在不同时期,书院园林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书院园林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但是此文作者文中所谈及的书院教育制度在隋代就得到确立这一观点疑问较大,不知有何史料能佐证此观点。当代书院建筑如孙文《风景旅游区地景建筑研究——昭山风景区潭洲书院地景建筑设计》引入地景建筑的设计理论,[52]结合潭洲书院实际情况,分析了建筑地景化的设计方法在风景旅游区的特殊适应性。李蕾《现代书院园林景观设计研究——以济南美里湖国学工社为例》认为其致力于再现书院文化精神,[53]彰显济南地域文化,探讨了传统文化对当代书院园林景观的影响,并且归纳了当代书院园林的造景要素和景观设计手法。

 

(六)书院与学术、社会关系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延续数千年的教育组织,它与社会、学术风气等息息相关。王冰青《教会书院与西学传播——以上海中西书院为中心的考察》以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中 西书院为考察对象,[54]对其课程内容及聘请的教习进行研究,书院设立自然科学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等,拓宽了学生了解西学的途径,有利于西学更好地传播。中西书院是整个教会书院的一个缩影,从中也可见教会书院在西学传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李雪,卓进,王建军《湛若水的教育活动及教学 思想研究》以湛若水的教育活动及思想为中心,[55]而湛若水的教育活动主要围绕书院展开,其一生创兴书院近40所,在院中祭祀其师白沙先生,以揭学术源流,在讲学过程中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思想,注重书院建设与讲学,注重读书、著书、科举,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等。

 

(七)书院文献

 

书院文献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史、学术史资料,但是学界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书院文献除专书文献外,还有单篇文献,现有的资料也可以进一步深入,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2018年度《高校图书馆》杂志开辟“书院文献”专栏,刊载相关文章,就是很好的做法。赵伟,邓洪波《官办书院与私修院志:端溪书院的三次修志活动》对嘉庆、道光、光绪时所修端溪书院志书从体例与内容上进行了分析,[56]认为与官修志书相比,书院私修志书更能体现作者的学术修养和价值取向,但是编纂者更有可能面临编纂与刊刻过程中的诸多困难。王胜军,杨灿《论书院志编纂体例转换与学术思潮的演进》认为明清至民国期间的三股主要学术思潮:理学、汉学和近现代史学相互交织,[57]促使相对应的书院志编纂体例的出现,使其具有各自的特色,如理学型书院志会以理学人物的生平、思想和形象建构为重心,编纂中会多角度再现书院人物传播理学、传扬道统的活动。

 

三、当代书院及书院制研究

 

书院在清末改制以后,暂时性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当代,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与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书院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当代书院的出现,有关当代书院的研究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就论文数量而言,2018年度当代书院研究已经超越了传统书院研究。当代书院研究主要 集中在当代书院所面临的问题和探索以及书院制研究。

 

(一) 当代书院研究

 

当代,提倡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掀起国学热潮, 书院的星星之火再次燎原。对当代书院从理论上进行研究。何毅《现代大学书院的性质定位及其教育理念》将众多的现代大学书院性质界定为理念组织、文化组织、教育组织、 学生管理组织、拔尖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58]教育理念则主要是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精英教育及人格教育。书院的教育理念也就决定了书院的性质定位,要将其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并内化为教育实践。王净华,吴光辉《书院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当代书院教育的构建》认为构建“书院教育”这一重大课题,[59]应该注重三个问题:一是广义的“书院”概念;二是把“书院文化”放在东亚视角下考虑,是一个以中国为核心、辐射到朝鲜与日本的“一体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三则是关注“书院精神”。周方舒《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现代书院书院建设的元分析》运用元分析的统计方法,[60]对中国高等教育现代书院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但是对现代书院发展趋势的认知存在分歧,研究问题及热点具有分散性,研究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扩展,现代书院建设要思考应该如何与当代社会的需要相契合。以具体案例对当代书院的研究。冯添华《书院和学院的分工合作研究》以东部地区某大学的实体书院作为研究对象,[61]主要是通过访谈及现场观察等形式搜集资料,认为书院和学院的分工具有一定 的优势,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相关机制也尚未完善,师生、管理者都存在困扰,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完 善。叶杨晖《“公共图书馆+书院”模式下关于书院 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以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为例》,[62] “图书馆 + 书院”模式是当代存在较多的形式,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的实践探索表明书 院要与新时代接轨,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蒋慧中《“万科梅沙书院”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研究》将视角放在国际化学校“万科梅沙书院”的公众号运营上,[63]这也是近年来出现的研究热点。书院复兴带来书院泛滥,各式各样的企业借用 “书院”一词,如孙磊《华商书院营销策略研究》中的华商书院即为以国内董事长、总经理为培训对象的全国游学国学培训机构,[64]罗文《梧桐书院教育集团发展战略研究》中的梧桐书院为教育培训机构。[65]这些机构与古代书院的教学目的与宗旨都是存在差异的,应该呼吁社会,慎用“书院”一词。

 

(二)书院制研究

 

书院制在现代大学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王洪才《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兴起、意义与局限》谈及的“兴起”指的是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方案的出现,[66]代表着知识分子精神的回归以及作为通识教育寄养所出现。龙跃君《书院制融入我国现代大学的价值探讨》认为现代大学在科学主义 的背景下,[67]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日趋明显,这与我 国传统书院教育注重道德人格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刘海燕《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发展路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讨》认为我国现在的书院制改革与西方住宿学院的内生发展路径不同,[68]它是一种建构的发展路径,也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 如教学管理模式与学生管理模式难以兼容,书院文化特色难以形成等问题,书院建设还需要更多实践探索。刘海燕,陈晓斌《中国大学三种书院教育模式讨论》将我国大学书院分为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种模式,[69]每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也是校本化的有益探索。对书院导师制的研究。田建荣《论交往视野下现代导师制的完善》认为现代大学书院制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70]交流深度和频次欠缺,交流内容单一等问题,应通过优化导师遴选办法,调控书院师生比例,实行双向选择等方式完善书院导师制。杨超《学以成人: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与本科生生活导师制——以岳麓书院为例》从当代本科新生转型期所面临的困境着手,[71]分析中国传统的“学长制”具 有的优势,而岳麓书院本科生生活导师制的探索对当代大学教育是非常有益的。将我国书院制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刘阳,宋永华,伍宸《再论书院制——英、美及我国香港顶尖大学书院制模式比较及其启示》对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书院制和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书院制,以及我国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模式进行比较分析,[72]发现书院制是诸多世界一流大学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三种模式均是秉持博雅教育办学理念,但是在书院行政和 财政权、招生权分配以及导制具体实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说,这六所大学书院制发展与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人才培养及创新书院制模式具 有借鉴价值。书院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组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学界对书院关注颇多,建筑学、文学,甚至管理学、传播学等的涉入,拓展了书院研究 的领域。书院文献的影印出版,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书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研究逐渐走向僵化,注重碎片化的研究,个体、区域书院研究因固有的模式得到研究者的青睐。在大力提倡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书院的研究值得更多人关注,其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邓洪波.中国书院文献丛刊[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
 
[2]麦哲维. 学海堂与晚清岭南学术文化[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
[3]赵连稳. 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M].  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18.
[4]罗明. 学宫与书院——湖南古代文教建筑[M].  长沙:湖南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5]彭小舟. 同光时期书院教育研究[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8.
[6]陈越光.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7]邓洪波. 新修岳麓书院志[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
[8]陈论. 重修岳麓书院图志[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 [9]吴钦根.《申报》所见晚清书院课题课案汇录[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
[10]陆阳. 东林书院[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8.
[11]汤乐田. 渌江书院楹联选[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8.
[12]李希朗. 吉安书院图录[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
[13]张践. 尼山圣源书院[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
[14]梁刚,王铁军. 银冈书院[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8. [15]杜鱼. 追源衍流——问津书院的前世今生[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
[16]洪东亮. 长苌书院[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
[17]武振伟,李钟琴. 淄博书院史[M]. 吉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
[18]邓敏杰,邓韬. 广西书院研究[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
[19]江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西书院[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20]王剑敏. 书院教育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8.
[21]王艳芳. 中国古代书院的学术传统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2]肖永明,吴仰湘,潘彬. 中华优秀传统与当代本科生培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
[23]高丽娟.  安徽还古书院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8.
[24]张敏洁.清末吉林崇文书院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25]田涛.北学海堂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6]舒方涛.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书院研究[D]. 聊城:聊城大学,2018.
[27]窦现成. 清代济南府书院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8]周梦. 明中前期江西书院发展及其原因探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29]张劲松. 南昌县古代书院述略[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5) .
[30]吴扣扉. 象山学派及其书院教育[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8. [31]程嫩生,文洋.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J].湖 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6) .
[32]谢可人. 书院的书法教学[D].重庆:西南大学,2018.
[33]赵梦梅. 元代书院规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34]刘金. 《白鹿洞书院揭示》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D].长沙:湖南大学,2018.
[35]于祥成. 论清代湖南乡村书院的社会教化[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4) .
[36]邓洪波,宗尧. 明代书院教育及其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J].大学教育科学,2018(5) .
[37]徐梓,黄漫远. 传统书院的现代价值[J].厦门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4) .
[38]郭艳琳,陆俊. 中国古代书院师德文化与当代高校师德建设[J]. 思想教育研究,2018(4) .
[39]余闻婧. 书院课程整合的基本范式与当代启示[J].  全球展望,2018( 9) .
[40]黎文丽. 明清时期陕西书院的祭祀及其社会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6) .
[41]张晓新,何燕. 我国早期图书馆章程对近代书院藏书制 度之继承与发扬[J].图书馆,2018(7) .
[42]周倩. 清代书院史籍藏贮初探[J].史学史研究,2018 (3).
[43]任蒙. 中国书院藏书事业考略[J].图书馆学刊,2018 (5).
[44]陈冠至.  明代江西的书院藏书[J].东海大学图书馆馆刊,2018(27) .
[45]陈明利. 元代福建书院及其刻书考[J]. 沈阳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5).
[46]陈彤. 趋新与速效:晚清陕西书院改学堂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8.
[47]季禾子. 传统教育的离异与回归——从经心书院到存古学堂(1869—1911)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8]张东亚. 从书院到学堂、从学堂到大学——近代中国高 等教育的机构演进[J].当代教育论坛,2018(1) .
[49]刘聪聪. 赣江流域书院建筑空间形态解析[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50]倪文吉. 长江流域书院的空间布局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51]王鹏. 春秋到两宋时期中国古代书院园林变迁营略[J]. 中国园林,2018(3).
[52]孙文.风景旅游区地景建筑研究——昭山风景区潭洲 书院地景建筑设计[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8.
[53]李蕾. 现代书院园林景观设计研究——以济南美里湖国学工社为例[D].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2018.
[54]王冰青. 教会书院与西学传播——以上海中西书院为中心的考察[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8.
[55]李雪,卓进,万建军. 湛若水的教育活动及教学思想研究[J]. 高教探索,2018(9) .
[56]赵伟,邓洪波. 官办书院与私修院志:端溪书院的三次修志活动[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6) .
[57]王胜军,杨灿. 论书院志编纂体例转换与学术思潮的演进[J]. 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5) .
[58]何毅. 现代大学书院的性质定位及其教育理念[J]. 大学教育科学,2018(2) .
[59]王净华,吴光辉. 书院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当代书院教育的构建[J].  东南学术,2018(5).
[60]周方舒. 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现代书院建设的元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9).
[61]冯添华. 书院和学院的分工合作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62]叶杨晖.“公共图书馆 + 书院”模式下关于书院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以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为例[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8(1) .
[63]蒋慧中. “万科梅沙书院”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8.
[64]孙磊. 华商书院营销策略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8.
[65]罗文. 梧桐书院教育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66]王洪才. 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兴起、意义与局限[J]. 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3).
[67]龙跃君. 书院制融入我国现代大旭的价值探讨[J]. 大学教育科学,2018(5).
[68]刘海燕. 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发展路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讨[J]. 教育探索,2018(1).
[69]刘海燕,陈晓斌. 中国大学三种书院教育模式讨论[J]. 大学教育科学,2018(2).
[70]田建荣. 论交往视野下现代大学书院导师制的完善[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
[71]杨超.学以成人: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与本科生生活导师制——以岳麓书院为例[J]. 大学教育科学,2018(2).
[72]刘阳,宋永华,伍宸. 再论书院制——英、美及我国香港顶尖大学书院制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18(8) 。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