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非】警惕無意識的去中國化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4-01-04 19:54:35
标签:
吴笑非

作者简介:吴飞,字笑非,号太常、经礼堂,男,辛酉年(西历1981年)生,山东济南人。业郑学,尊周书院(网站)、道里书院(网站)管理员。出版有《汉学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4月)《礼学拾级》(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警惕無意識的去中國化

作者:吳笑非

來源:“尊周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十一月廿一日乙丑

          耶穌2024年1月2日

 

微博上看到大同市博物館的再創作《北魏貴胄出行圖》,他們把所有北魏衣冠都畫成了左衽!

 

我想任何一個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北魏從道武帝建制到孝文帝的全盤漢化,應該見過一些北魏純然漢風的壁畫遺跡,或者見過那相當漢風的佛像,或者聽說過一些北朝漢化或向慕漢化,或崇拜漢高、漢武的史料。一句化,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習得中,北魏是持續增進漢化的,直到由於激進的全盤漢化造成了鮮卑內部的分裂,六鎮反叛,然後才出現鮮卑逆漢化潮流,以及伴隨的北方板蕩,及元氏的悲劇。

 

也就是說,就史料和圖像文物,我們只能說在北魏崩潰後出現了胡化傾向,或者腦洞打開說也許在北魏前期也許漢化不夠所以胡化元素尚存。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北魏朝廷(注意我說的是朝廷,以元氏皇帝為中心)曾經一方面不得不漢化,卻一方面又對漢化心存抵觸,並且達到了不能不直白表達的程度。——這是從來沒有任何歷史痕跡的。

 

所以,北魏服飾不是說不存在鮮卑舊俗遺存,不是不存在魏晉以來直領流行造成的左右衽混亂。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北魏曾經可以制度化推行“左衽”——這是聞所聞問,完全違背北魏統治邏輯的事情!

 

而這些再創作者,居然就那麼虛構了一個制度化的“左衽”。

 

為什麼會如此?大家只能想到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制度化“左衽”案例——金國。所以大家不難考證一遍漢化,一邊制度化“左衽”的寓意,就是金國一方面不能不接受漢化,另一方面他不同於當年匈奴、鮮卑,乃至契丹的地方,就在於他們同時抗拒漢化,他們不認同民族融合,他們要保持涇渭分明。所以他們在明確知道“左衽”是孔子指夷狄的符號,並恰恰因此運用在了他們的服飾體係中。(還有一個隱蔽的,就是漢化的金國王族使用六冕,但為了和漢人群臣區別,品官祭服不使用冕服。)這種抗拒,其實已經是很文明或者說對金國而言很進步的了,因為此前他們還曾經下“薙髮令”強制北方各族女真化。不過當年的金國以及北方人(比如契丹後裔)還猶有人才,最終促成了漢化政策,並在日後逐漸加強(以致有被清人諉罪為亡金的緣由)。且最可惜的,就是自稱女真後裔的滿洲,並沒有學到金末的心胸,而是繼續退化到民族分裂政策,薙髮易服,滿漢畛域,為中國近代留下了無窮的障礙。

 

如果這種左衽的創作是無心之失的話,那暴露的問題更嚴重。如果只是少數創作者夾帶私貨,那我只說是某些人在污衊北魏漢化,把北魏等同於金、清等拒絕漢化政權,這是對民族融合的抵觸,或者一定要在民族融合的政治正確中搞去中國化。

 

但如果是集體無意識,那就只能說是這種觀念,在歷史界,在考古界已經形成風氣,那就是把“抵觸民族融合”或“民族融合的去中國化”變成了默認的政治正確,那註定是要帶來嚴重後果的。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