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政】明贬暗褒,孤愤独抱 ——王夫之绝笔散文《船山记》浅释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4-01-26 20:00:03
标签:

明贬暗褒,孤愤独抱

——王夫之绝笔散文《船山记》浅释

作者:李康政(中共衡阳县委统战部)

来源:“王船山故里”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腊月十四日丁亥

          耶稣2024年1月24日

 

2024年的第一个周末,湖南王船山故里研学基地理事长胡国繁先生在雁城国家高新区的科创智谷新辟场馆,我与王、章二先生往贺。在新年新场地的新气氛中,我第一次跟着老师们通读《船山记》,觉得这篇“记”很有特色,与曾经熟读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等有不同,国繁先生追问,有哪些不同,我一时不敢作答。连续几天,我抱着胡国繁、胡兴衡共同编著的《船山文化经典》,打开《船山记》,苦思冥想,渐渐有了些许感觉。

 

 

 

一是被“记”的对象不同。上古高士许由遁耕中岳,隐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不受尧禅让天下;为了避世阮籍、嵇康等人隐于山阳县竹林;严子陵隐于桐庐富春江畔,司空图隐于晋南深山绝壑之地王官峪,林和靖隐于千里莺啼、菡萏接天的西子湖畔,无一不是“天与之清美之风日,地与之丰洁之林泉,人与之流连之追慕”之胜地,是各位“主人”心仪并“记”的对象。而王夫之所“选”隐居之处,其“冈”“溪”“木”“草”“田”“沼”“前”“右”“禽”“狞者”“农”“俗”等无一不透出鄙陋,王夫之要“记”的竟是一块如船之“顽石”,迥异于秀美的小石潭和独具特色的桃花源甚至大气磅礴岳阳楼、泰山等。

 

二是文章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许多的“记”通过写景状物,要么褒贬结合,抑扬顿挫,甚或层层递进,一褒到底,让读者受用“形散而神不散”之美。而《船山记》几乎通篇都是在“贬”,初读后让人觉得石船灰不溜秋,缺乏美感,虽欲“望道而有与谋”“怀贞而有与辅”,在世俗人的眼里,却难觅“步影沿流”“长歌互答”之场景。

 

三是文章表达的意境不一样。《桃花源记》给我们推陈出没有战乱、自给自足、老幼怡然自得的理想社会;《小石潭记》给我们送来寂寞清幽、孤芳自赏之意境;《岳阳楼记》则通过景色描绘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登泰山记》给我们描绘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高旷和日出的壮观。这些意境,作者们皆以快语道出,共鸣于读者心灵,如泉水激石,如好鸟和鸣。而《船山记》写景状物不多,但意到境生,抒情蹇重顿挫,多读几遍,会有一股无可名状的力量于心里潜滋暗长。

 

 

 

四是文章的笔法表现不一样。通常的“记”往往表意明了,用语鲜明,然《船山记》笔致悲凉沉雄,用字略偏,用句略拗,晦涩难明,多读即可感到似乎字下有意,话里有话,让山之神韵与人之雄魂高度契合。石船山立于天地之间,不受草木禽畜待见,不受世人青睐;王夫之即以之自况,自喻“棘人”,不受欢迎,和船山这片“顽石”一样只能生长在荒山野岭,孤愤独抱。此时石与人已互为知音,惺惺相惜,石船山变成了“此吾山”——王船山,“于此阅寒暑者十有七”,人像“顽石”一样,将对生命和环境的需求降至最低,却始终聚拢、守护心中最后一抹正气元神,任凭狂风骤雨、天崩地裂也不失散。王船山居此17载,最终坐集千古哲思,探求“古今之通义”,撰注数百万言,为往圣继绝学,开六经之生面。谦虚的总结“终于此而已矣”,实乃毕生梦圆之自信。通篇明贬,至此才读出一份暗褒的情愫出来,深读至此,才悟出王夫之先生隐藏笔下的不愿同流合俗的境界来。

 

五是文章的地位不一样。“南国儒林第一人”的王夫之,毕生只写过两篇游记,一篇为《小云山记》,另一篇就是相传的绝笔散文《船山记》。后者写于王夫之生命的终点到来之前,汇聚了先生一生之笔力,凝聚了先生一生之情愫,用含蔓隐晦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抱独之情”和“亡国之恨”。王夫之先生当初没有想到,因这一“记”,自己众多雅号之一的“船山”竟成为后世追随者们最尊敬的称呼,甚至盖过本名“夫之”的风头。而《船山记》一文,自从击败柳宗元、曾国藩的相关代表作,跻身湖南三千年文章之“九章”,已点染古今散文集锦之画屏,在文艺的高地上万众瞩目。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