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弟】品《论语》之智,育桃李芬芳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4-01-30 12:54:16
标签:

品《论语》之智,育桃李芬芳

作者:陈巧弟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腊月十八日辛卯

          耶稣2024年1月28日

 

一、缘起

 

在喧嚣的尘世中,独守自己的一方净土,安静地读书,真的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读书可以明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安放自己的灵魂。

 

 

 

读书首当读经典,读书不在多,在精,要向源头去读书。读那些可以产生其他书的“原书”,即经典。经典之经指四书五经之经;典则是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论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必然要求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大力深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论语》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杨绛先生说,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北大教授杨立华说,从《论语》中可以获得安顿自我的力量。吾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赓续不止,因我们文化基因传承不断。《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可带我们入至善之境,寻智慧之源,筑国学之魂!

 

 

 

农历癸卯年九月初四未时,吾与至友段晓霞老师因健身气功比赛之故,相见于天水金龙大酒店门口,相拥表达三年未见之情义。感叹于时光易逝,不觉间老之将至!感慨于往日之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恰同学少年,已是满脸岁月之沧桑!

 

 

 

以文会友,唯德成邻!友送我《论语译注》、《学庸论语》、《论语》复印本三本书,我内心温暖而感动于友知我心者。我至爱中华传统文化,只是多年来,好读书,不求甚解,泛泛而读,领略其概要。



在友的耐心鼓励与支持下,我加入了“妈友蜜·思齐《论语》”打卡读书群,开始诵读《论语》“学而第一”,后又因段晓霞老师对我的偏爱,她给杜华伟老师的举荐,和杜老师“相见恨晚”的几次热情交流后,我加入了杜华伟老师的“明明德读书会”QQ群。杜老师又热情地寄我她的《涵养德性——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研究》、《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研究》、《各言尔志——明明德读书会师生录》几本书及专门为我定制的竹书签。我终于找到“组织”了,我的内心温暖而激动,感恩于志同道合者的周到帮助,正式开启我的《论语》诵读打卡活动!

 

 

 

初读之时,差错良多,好在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其诸异乎人之诲之矣,我改错者三,逐日亲切而顺口,孔老夫子携弟子,再一次如暮年老者温和地向我“走”来......自2023年10月21日诵读打卡以来,至今已有七十余日了。我赶着读完了二十篇,一定要写些什么了。

 

二、品《论语》之智

 

读完《论语》二十篇,一幅温馨的孔子行教图呈现于我的面前: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弟子三千余人,贤者七十二人。其弟子中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予、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距今约两千五百年前的孔老夫子及弟子如智者之耳旁私语,告之我何为做人?何为学习?如清风明月般,唤醒我昏沉的大脑,照亮我黑夜中前行的路,一步步领我迈向精神的桃花源,享用精神的饕餮盛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相较于令人生畏的“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人耳目一新,心灵轻盈愉快,每当打开书籍,此句激励我“乐”读书,读书“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诚实之心面对学问,不耻于不知,一句“是知也”,消除了我所有的顾虑,不用再去掩饰自己的无知了,只需真诚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在喧嚣的闹市中,物欲横流,不断告诫我如何保持内心的安宁,坚守自我内心的价值追求,“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十世之邑,未有丘之好学也”,“子入太庙,没事问”,孔子尊为圣人,因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圣人好学之形象立刻出现在我面前,每当我想放弃躺平时,子语宰予之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如杖叩我,我猛然清醒,振作精神继续赶路前行。

 

前行路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遇精神上能够互通有无之友,自远方来“把酒话桑麻”,好不温馨啊!“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多少次自己蠢蠢欲动,说话直截了当,伤害了别人,自己浑然不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自入职以来,常为个人蝇头小利担心,顾虑,焦躁不安,何曾坦荡荡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古之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今之者,何谓也?吾三省吾身: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乎?如切如蹉,如琢如磨乎?告诸往而知来者乎?吾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未也,未也!夫子之温、良、恭、俭、让,吾相去甚远,吾将竭其力而求之:不知不愠,主忠信,学则固;无有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今如能内自讼者,是吾之幸也!

 

三、育桃李芬芳

 

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逝者如斯”,转眼人生已过半百,为了不给余生留下过多的遗憾,我竭力品《论语》之智,迁善改过,修己安人。

 

身为教师,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要话语权,经济重心、政治格局、科技与产业、全球治理之变,全球化进程在加速,机遇与挑战并存,吾泱泱大国之未来,全在我少年。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士不可以不弘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中,注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任重而道远”。唯有肩负重任,砥砺前行!从教师的职业观,认识教师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把教师的职业转化为自己的事业,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中心,服务育人,重教研,重学习,重课堂探究,以服务意识,更好地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努力实现自己的“课堂革命”。

 

夫子之恭、敬、礼如此周全,以《论语》之智,正己言行,躬行不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夫子因材施教,同一问题“闻斯行诸?”,因“求”也退,故曰:“闻斯行之”;“由”也兼人,故曰:“有父兄在”,学夫子之教育理念,教育学生“三省吾身”,“言而有信”,“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以颜回之好学精神引导学生勤奋好学,“学不可以已”。待人恭而有礼,“食不语,寝不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言必信,行必果”,面对个人恩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自己的未来前程,告诉学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虚度光阴,趁早谋划,“君子求诸己”,要自强不息,靠自己打拼。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处理矛盾冲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然善诱人”,“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个人简介:

 

陈巧弟,甘肃天水秦安人,天水师范学院副教授。1995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1999年本科毕业。2002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于2023年10月25日加入明明德读书会。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