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鑫 著《竹简〈五行〉章句讲疏》出版暨后记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4-01-31 19:26:45
标签:
何益鑫

作者简介:何益鑫,男,西元一九八六年生,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著有《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研究》《竹简〈性自命出〉章句讲疏》《<周易>卦爻辞历史叙事研究》等。

何益鑫 著《竹简〈五行〉章句讲疏》出版暨后记

 

 

 

书名:《竹简〈五行〉章句讲疏》

作者:何益鑫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内容简介】

 

郭店竹简《五行》作为思孟学派的核心文本,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出土、公布以来,诸多学者时贤围绕《五行》做了大量重要的研究工作。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早期儒学的问题意识和发展线索为基本的理解背景,通过逐字、逐句、逐章的分析讨论,重新论定《五行》的内在旨趣、行文思路和思想要义。与前书《竹简〈性自命出〉章句讲疏》一样,本书也采取了“章句-讲疏”的写作形式,以“导论”为纲领,以“章句”为根本,以“讲疏”尽其义。

 

【作者简介】

 

何益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儒家哲学、早期易学。著有《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成性存存: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竹简〈性自命出〉章句讲疏》《〈周易〉卦爻辞历史叙事研究》等。获评2019年第八届“士恒青年学者”,2020-202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新锐奖”(2023年)。

 

 

 

【目录】

 

导论:德的生成——子思《五行》篇的德行生成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五行》章句

《五行》讲疏

一、总纲

二、由仁而智圣以至于

三、由圣智而仁以至于和

四、余论

引用文献

后记

 

【后记】

 

2015年11月底,我从上海来到北京,开启了两年的博士后经历。稍加安顿之后,从12月初开始,我投入了孔孟之间儒学思想文献,尤其是郭店竹简相关研究的系统研读。经过一个多月的阅读和思考,自认为对《五行》有了一些感受和把握,于是在1月下旬随手写下了《<五行>章句》,以便日后随时批注,记录理解上的点滴进步。当时的简注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后续作了大幅的修改,但题解关于《五行》宗旨的判断一直保留下来,基本未作改动。这是我研习郭店竹简的一个开端。

 

与《竹简<性自命出>章句讲疏》一样,本书最初也是为研究生研讨课准备的讲稿。2020年1月到3月下旬,我撰写了《讲疏》部分的初稿;2021年春作了部分修改,于4月初定稿。随后,在4月中旬撰写了本书的导论。其实,关于《五行》的主要思想,我在博后出站报告(即去年出版的《成性存存: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中,已经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本书的目的是紧扣《五行》文本作逐字逐句的疏解,并对前人的研究作出必要的梳理、消化和评判,以便把相关的思想解读建立在更加稳靠的基础之上。现在看来,这一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在撰写过程中,我原本关于《五行》的一些解读得到了更正,另一些想法则得到了更为精细的阐明。

 

《五行》的专题研究,让我真切地意识到子思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时贤已有颇多的论述,但我还是不厌其烦,想要再加申说。在我看来,子思实是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总体思想格局的哲学家,他对儒学思想的展开和传统价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有两点值得专门指出。

 

其一,由子思所提出的仁、义、礼、智、圣“五行”之说,经过孟子的仁、义、礼、智“四端”之说,发展到汉代、定型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说,确立了后世两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

 

其二,子思继承了孔子仁智并举的为学之道,在《五行》中创发性地阐述了始于仁、始于圣智两条德行生成的道路。对仁的体认,深入到心术的底层发生;对圣、智的发明,又紧扣天道、君子之道的领会和理解。以仁为内在的根基,以圣智去认知、去开拓,此正是《中庸》所谓“成己成物”,“合外内之道也”。

 

智的开拓,以及由此而来的儒家之道在礼乐制度层面的创设、继承、损益与圆成,在《中庸》中得到了更为集中的探讨(可惜,这一点在以往《中庸》研究中尚未得到清晰阐明)。要之,仁、智作为孔子的根本德行,在子思处得到了结构性的诠释;仁、礼作为孔子的思想要义,在子思处得到了创造性的发挥。与孟、荀相比,子思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明,似要更为完备。当然,这一观点的论证,需要得到更多具体研究的支持。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21JHQ032)的支持。结项评审专家给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一一落实。导论部分《德的生成——子思<五行>篇的德行生成论及其思想史意义》,已先行发表于《哲学研究》2022年第8期。今年3月,我受邀以《郭店<五行>“三思三形”部分对德行生成的意识现象描述》为题,在中山大学作过一次讲座。友人杨立军为本书的编校费力颇多。在此,一并致以真诚的感谢!本书的讨论大多基于前辈学者的重要研究,借此机会,致以特别的感谢!另外,书中可能提出了一些大胆的猜想和争议性的解释,也请学界同仁宽谅,并期待方家指正。

 

生命的神奇,总有不期的相遇。就如读者与作者之间,总有超出文本之外的神会。我与程晖相识、相知、相伴的一年间,已然深深嵌入了彼此的生命之中,发生了生命诠释学意义上的“视域融合”。或许,这是生存的基本意义。

 

2023年11月9日,于创智坊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