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 著《宋明理学精义》出版暨序言、后记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4-02-08 22:35:32
标签:

刘宏 著《宋明理学精义》出版暨序言、后记

 

 

 

书名:《宋明理学精义》

作者:刘宏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序言】

 

丁师序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事件,对此后数百年的思想文化、社会管理、制度设计乃至民众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数十载的中国哲学界,对其展开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也达成了某些学术共识。当然,如何悉心体会宋明诸儒的著述与思想,对其展开进一步的哲学研究和现代诠释,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持续努力。究竟如何把对哲学史的研究与哲学理论的创新结合起来,也许还处于破题阶段。宋明儒在本体论、心性论、工夫论、境界论等方面的理论成果,有待今人进一步消化吸收和创造转化;对以程朱陆王为代表的理学家的著述解读和哲学诠释,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西方哲学界新的实践哲学转向的出现,吸引了一大批思想敏锐的学者借鉴其视角,从“内圣外王”“良俗善治”“制度完善”等角度进一步评估宋明理学的历史贡献和现代启示,其间有待发掘和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此外,从哲学理论上对理学的系统观念与精神特质加以处理,也成为好学深思之士的关注焦点。

 

大约十多年前,我因讲授“宋明理学研究”这门课程,与刘宏君结识于芜湖赭山。由于刘宏君从余问学,我便经常与他一起讨论王阳明、刘宗周的思想差异与理论特色,知道他熟读典籍,心知其意,时有新的想法闪现,遂告知多加玩味先贤遗篇,争取身体力行。而今,我早已不再去江城授课,而刘宏君不仅接续了这一工作,而且获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近日,当着他的《宋明理学精义》书稿即将付梓之际,要我说几句话。我得以先睹为快,并乐见其成,深感“雏凤清于老凤声”。愿他的学思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新的学术成就。

 

是为序。

 

丁怀超

2023年12月18日于合肥默耕堂

 

【自序】

 

是书定名《宋明理学精义》,“宋明理学”取通义,“精义”鉴朱子有《论孟精义》。“精义”者,非考辨精密,义理精干尔。谋篇初心不为通史之著述,只求一贯之文章。

 

绪论之外,是书九章。一讲韩李,明“性与天道”为儒学复兴之问题。二讲濂溪,“孔颜乐处”以学圣人,《图》《书》天道以贯人道。三讲横渠,“太虚即气”破无立有,“天地气质”性有渊源,“德性见闻”大心足以体物,“民胞物与”人中处天地。四讲明道,“体贴天理”自明吾理,“生之谓性”天生人成,“定性识仁”天人无二,“诚敬和乐”活泼泼地。五讲伊川,“形上形下”所以然之道,“体用一源”泄露天机,“性理气质”善恶可移,“涵养进学”主敬以穷理,“心有体用”未发当存而不可求。六讲朱子,“理气二分”“理先气后”“理静气动”“理一分殊”不离不杂、挺立本体,“未发已发”“心统性情”“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心与理一、性情定位,“主敬省察”“即物穷理”“知先行后”新知培养、工夫豁然。七讲象山,“心即理”千古心同理亦同,“发明本心”收拾精神自主宰,“六经注我”堂堂正正做个人,“朱陆之辩”德性为本学为末。八讲阳明,“心外无理”心意知物在一身,“知行合一”本体工夫不可离,“致良知”人人心中有仲尼,“四句教法”彻上彻下无善恶。九讲东原,“气化生生”生生而条理,“血气心知”有情有欲亦有知,“心通物则”察理义,“以理杀人”要权衡。“九”之义,为多,为刚,为久,为未满,为有悔。九章以下,一附蕺山以见阳明学之终境;二附明清以探学统之转型;三附当代以问理学或可复阳。然亦有悔。

 

2007年从丁师讳怀超游,得窥理学门径。至今犹记丁师云,理学是学术亦是学问,学术是给人家看的,学问是自家受用的。近人治理学者,夥矣,广矣,深矣!是书,大可不做。然学术是公家之利器,吾何能与辩;学问是私人之生命,是书亦可谓吾人一滴骨血。又,是书何敢希先圣于性天,唯不污观者之目足矣!

 

时庚子(2020)小雪后一日

草就于花津第十楼

 

【目录】

 

 

 

【后记】

 

接触宋明理学是在丁师的课上,当时丁师问学生们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感受?我大胆直言,说读了周敦颐的《通书》,感觉字字珠玑,比踢一场足球赛还痛快淋漓。丁师默然,课后收我为弟子,自此踏入理学门径。

 

先是找来黄宗羲的《明儒学案》,花了一个暑假,天天趴在在老家的凉床上边看边记。记得有一天大中午的时候,邻居来串门,跟母亲说,你儿子是研究生,真有本事,竟然看这么厚的书。窃沾沾自喜,以为常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真不欺我,有点古人不以科举为意的意思。后来,在丁师指导下,选择宋明理学的殿军刘宗周为研究对象,感慨于其绝食二十多天而殉道的事迹,知道这世上有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因为研究刘宗周,免不了读阳明,因为读阳明,又上溯陆象山。读到陆象山,对我形成很大冲击力,曾在《陆九渊集》上写下:“东奔西走二三载,方知象山是真师。”后又读程朱、读孔孟,每与丁师谈起读书想法,老师总是把手边的书籍赠送于我,又谈及自己的读书感受。久之,升起一份走入学术殿堂的感觉。

 

等到硕士毕业之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丁师知我性格沉静,一不能为官,二不能从商,唯有为学之路可走。当时,大陆新儒学已蔚然兴起,丁师告知“生活儒学”创立者黄玉顺先生设教山东,便推荐至黄师门下。黄师有着自身原创性的一套理论体系,但极为尊重学生个人兴趣。一次吃饭时,偶然谈起博士论文选题,知我硕士期间研究理学,便建议博士论文最好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我说,作为皖人,有研究皖学的意愿,黄师便提议研究戴震,博士论文选题就此定下。戴震是理学的批判者,在研究戴震的过程中,让我对理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回到师大工作之后,接手丁师的《宋明理学研究》课程,深感为学难,讲学更难。于是,重拾理学家原著,对其重要文献和核心观念细细揣摩,一边讲给硕士生听,一边做些课后整理,终成此书稿。学无止境,是书错漏甚多。现在出版出来,可算是对自己十几年来浸染理学的一个交代。

 

最后,要表达三重感谢:第一重,致敬于丁师和黄师,是你们给了弟子精神上、学术上的生命!第二重,给所有上过这门课的学生,谢谢你们在寒冷的清晨与我共学共进!第三重,给本书的编辑,也是我的老同学陈艳,谢谢你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种种辛劳!

 

刘宏2023年12月27日

 

 

 

出书已不是文人的专利,不求有几个人读,可能要让老同学的出版社亏本了。

 

拙作主要做本校中国哲学硕士生教学用。对于有意指正的师友,在本人有书的情况下,可赠送一本。对于学生,将钤印“道心不动”一枚以共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