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石】王船山名言警句精选(十五则)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4-03-01 22:53:19
标签:

王船山名言警句精选(十五则)

作者:天山石

来源:“王船山故里”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正月十二日乙卯

          耶稣2024年2月21日

 

 

 

编者按:

 

王船山的哲学是指导生活的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哲学。斗转星移,新故相推,船山的哲学思想、精神境界和他的人格魅力越来越焕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船山之学,“以人为依,以史为归”。换句话讲,王船山的整个哲学可以看作一系宏观的历史性哲学体系,突出表现的是生命的历史性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个方面都援引了王船山的名言警句,体现了对王船山思想的推崇。现将船山先生颇具影响力的名句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一、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出自《尚书引义·太甲》。

 

释文:新旧事物交替变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停滞不前。

 

感悟: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时间的推进,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大自然的运行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握机会,积极作为,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二、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出自《自题画像堂联》。

 

释文: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是指经过孔子整理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开生面者,比喻开创出一种新的读经、解经模式。开创新模式,为的是经学道统。经学道统的传承,才是七尺男儿励志要做的大事。

 

感悟:经学道统,是船山关心的大问题。经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学道统,关乎家事、民事、国事、天下事。船山自比屈子,始终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六经责我开生面”者,讲经学要与时代接轨,解决大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困惑。船山逝世三百多年,人类世界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他所坚持的和他所反对的,都已不复当初的模样,但他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不同的时代里总是熠熠生辉。

 

三、不仁之人,不可以托国。

 

出自《宋论·太宗》。

 

译文:不仁德的人,不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仁之人即使得志,也不能为大众谋福利。欲达己而先达人,自私自利、中饱私囊者,令人不齿。

 

四、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出自《思问录·外篇》。

 

译文:名并不是自然造就的,一定要与事实相符。

 

感悟:“为学大病在好名。”古人讲究做学问“无一字不有来处”。学者一旦爱慕虚荣,就会被名利所累,耗费大量的时间恭维吹捧,便与学术道统渐行渐远。做学问就要耐得住寂寞,从实处着手,稳扎稳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出一句空。

 

五、盖离于质者非文,而离于文者无质也。

 

出自《尚书引义·卷六·毕命》。

 

译文:这里是说美必然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感悟:“文胜于质”或“质胜于文”的情形均大量存在,例如有些文艺作品喜欢炫耀技巧,搞悬疑惊悚,内容却苍白空洞。毋庸讳言,也有的作品搞变相的“题材决定论”,主题先行,书写重大题材,但“质木无文”。可见,作品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才算优秀作品。

 

六、集思广益,而功不必自己立,大臣之道也。

 

出自《宋论·英宗》。

 

译文:集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功劳不一定是自己的,这是大臣的为政原则。

 

感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每一条小流都是江河一支。同样的,每个人是组织、团体的一员,为组织付出,不居功自傲,这是优秀员工的品质,也是员工职业美德的体现。

 

七、以知为首,尊知而贱能,则能废。

 

出自《周易外传·系辞上》。

 

释义: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人就会失去实践能力。

 

感悟:读书做事,力求知行合一。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则只会成为固守成规的书呆子。天道酬勤,躺平式的生活习惯会让人变得慵懒。常言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铸成性格,性格影响命运。“尊知而贱能”,久而久之,性格偏执,后果堪忧。

 

八、天下之物无涯,吾之格也有涯。

 

出自《读四书大全说·大学》。

 

译文:天下的事物没有尽头,但是我了解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

 

感悟: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天下之物近于道,无穷无尽,而我们的认知却是有限的。凡事要尽力而为,享受过程,不过多地计较得失,方可止于至善。

 

九、士之有志,犹农之有力也。

 

出自《宋论·太祖》。

 

译文:读书人有志向,就像农夫有力气一样。

 

感悟: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胸怀天下者,做人做事有准则,且能持之以恒,就像农人种庄稼那样,能顺应四季,持续发力,长久耕作。“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耕读是农业文明有志之士的追求。人工智能时代,除读书外,还要用好科技设备,借力发力。

 

十、人我有异,而理则同。

 

出自《读四书大全说·论语》。

 

译文:人与人是有差别的,是真理让我们有了共同话题。

 

感悟:人人都在接受教育,但因受学识、个性、阅历及自身价值观的影响而有差异。求知的道路虽然不同,但真理不二。儒门释户道相通,“道”与“理”为我们创造共同话题。《易传》也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很多事情以共同话题为基石,千秋大业一壶茶,一个项目、一个大单都以共同话题为契机。

 

十一、天下无无用之体,无无体之用。

 

出自《读四书大全说·论语》。

 

译文:天下没有无用的本体,没有无本体的用。

 

感悟:“体”好比树木的根与主干,树根吸收大地的营养的同时,也为人们奉献果实。“用”依附于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土地,农人没地方种粮食;没有食材,大厨没法烹饪。“无无体之用”者,好比没有适合自己的平台,空有才华没地方展示。我们要懂得感恩,爱护自己的平台,且行且珍惜。

 

十二、此心之良知,昭然不昧,万古一日。

 

出自《静心录之三·文录三·答以乘宪副》。

 

译文:这颗心的良知,显著、明显地挂在那里不曾晦暗过,万古以来就像那个不变的太阳。

 

感悟:修心是第一位的。专心读书或虔诚修行,能唤起内心的良知,使本心昭然不昧。明心见性,不执迷、不染尘,方可见人之本真。得其本心,发愿做事,“万古一日”,必然大成。

 

十三、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出自《读通鉴论·卷六·光武》。

 

译文:天下有不变的道理但没有不变的方法。

 

感悟:天下唯一不变的理即是“变”,这是亘古之理。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要辨证地看待,灵活处理。法无定法,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

 

十四、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出自《周易外传·卷四》。

 

释义:才华因为应用而日益生发,思想因为启发而无穷无尽。

 

感悟:才华是可以培养的,思想是可以启发的。才华要用,常用常新。王羲之的字,手熟为妙。练字如同写文章,不常写,会生疏。启迪思想,如触喷泉,才思泉涌,用之而不竭。

 

十五、见闻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

 

出自《周易外传·系辞上》。

 

释义:所见所问,不如心中了解的,心中了解的,不如亲身实践体验的。

 

感悟:听到的,看到的,不如自己悟到的。“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好比做菜,自己不掌勺,不掌握火候,不知菜的属性,就烹饪不了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理论经得起检验,方可经世致用。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