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宋朝公主的名字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24-03-05 19:52:24
标签: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宋朝公主的名字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正月廿四日丁卯

          耶稣2024年3月4日

 

 

 

今天来讨论一个微小但有趣的话题:宋朝公主的名字。

 

我倾向于认为,宋朝公主很有可能是不取名字的。当然这么说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只是个人的猜测。那么我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个猜测。

 

最大的原因是,我们在宋代史料中找不到绝大多数宋朝公主的名字,只有个别公主有留下名字的记载,但都是特殊情况。

 

留有名字的宋朝公主分别是:

 

宋太宗女儿卫国大长公主,名清裕。

 

宋真宗女儿昇国大长公主,名志冲(一记为妙元)。

 

宋仁宗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名懿安。

 

宋仁宗女儿唐国大长公主,名幼悟。

 

有没有发现,这几个名字都带有佛道的意味?没错,这几位公主都有出家为尼或自幼入道的经历,清裕、志冲、妙元、懿安、幼悟其实是法名。《宋会要辑稿》记载:大中祥符二年,皇第七妹“赐号报慈正觉大师,赐紫,法名清裕”,明确说“清裕”为法名,皇第七妹即最后追封为卫国大长公主的宋太宗第六女;宋真宗女儿昇国大长公主则是幼年入道(大概是为了祈求神灵庇佑),法号清虚灵照大师,名志冲;宋仁宗女儿懿安与幼悟也是自幼入道,前者赐法号崇因保佑大师,后者赐法号保慈崇佑大师。

 

除此之外,我们在宋代史料中再找不到其他宋朝公主名字的记载(或许尚有遗漏,恳请补充)。我们知道宋朝公主的封号、谥号,就是不知道多数宋朝公主的名字,因为史料没有记录。这当然不足以证明宋朝公主通常情况下不取名字,但至少可以说明宋人在叙事时用不着以名字来指称某位公主,换言之,即使宋朝公主有名字,这个名字似乎也没有使用的功能,一般人如果不取名字的话,人们就不知道如何指称他/她,但公主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公主出生后便会赐封号,完全可以用封号来指称某一位公主。

 

按宋朝惯例,公主“初封多择美名,进封乃以郡国名,至特恩始有兼两国者”。初封多在公主出生第二年,封号为寓意吉祥、美好的二字,之后晋封则改为郡国名,先小国后大国,偶尔也有封两国公主者。举个例子说,宋仁宗长女,景祐五年生,次年封福康公主,嘉祐二年进封兖国公主,徽宗初年追封周国、陈国公主。时人指称仁宗长女,一般都用当时的封号,称福康公主,或兖国公主,或周、陈国公主。福康公主究竟是何名字,是否取了名字,则史无明载。

 

 

 

至于网络流传的福康公主原名徽柔的说法,那是网文作者的以讹传讹而已。徽柔其实是网络小说《孤城闭》给福康公主虚构的名字,由于根据《孤城闭》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清平乐》热播,徽柔之名广为人知,不明就里的网友便误以为历史上的福康公主名叫徽柔。实际上,福康公主并未在历史记载中留下名字,如果她有名字的话,那也决不可能叫徽柔,因为福康公主的嗣子叫李嗣徽,古人取名是决不可能犯母亲名讳的。另外,网上流传的宋朝宝安公主赵浅予之名,也是出自网络小说。

 

在古代中国,女性名字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体现在男女缔结婚姻的六礼中。所谓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礼仪程序。男方家聘请媒人备礼上女方家求婚,此即纳采;女方同意后,男方家又请媒人询问女方名字和出辰八字,带回家庙占卜,此即问名与纳吉;纳征,则指男方家给女方家送聘礼;请期,指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指新郎亲至女家迎娶。宋人缔结婚姻,六礼是必不可少的礼仪。但宋朝公主下嫁,则省略了问礼的程序,因为公主的封号众所周知,不需要问名,用宋朝礼官的话来说,“公主封爵已行诞告,不得问名而卜之。”这也从侧面说明宋朝公主可能是不取名字的,其封号已代替了名字的功能。

 

说到这里,或许有一些朋友会说:不对,史料中还记录了许多宋朝公主的名字,你在网上一搜,就能搜到宋徽宗女儿的名字:赵玉盘、赵金奴、赵金罗、赵福金、赵富金、赵瑚儿、赵巧云、赵圆珠、赵真珠、赵串珠、赵多富、赵佛宝、赵缨络、赵仙郎、赵香云、赵金儿、赵珠珠、赵金珠、赵金印、赵赛月、赵金姑、赵金铃……

 

但这堆所谓的宋朝公主名字仅见于《靖康稗史》(含《行程录》、《瓮中人语》、《开封府状》、《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七种),而不见于其他任何宋代史料。而《靖康稗史》除《行程录》系抄自《三朝北盟会编》袁祖安本之外,其他六种基本可以确定是清末出版家谢家福出品的伪书。出版人齐秋女士已撰有论文与其他文章力证《靖康稗史》为伪书,感兴趣的朋友可找来一阅。

 

这里我再补充一点《靖康稗史》为清代伪书的证据:《靖康稗史》之《开封府状》载“皇子妃三十四人”、“亲王妃一十八人”、“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瓮中人语》载“诸王王妃”,《呻吟语》载“又娶宋仪王妃”,但宋朝皇子、亲王的妻子都是不称妃的,宋人不可能出现“王妃”与“皇子妃”的说法,伪书作者不知道宋人的称谓习惯,将明清人的称谓习惯套到宋人身上了。类似的称谓上的张冠李戴在《靖康稗史》中俯拾皆是。

 

我有一个研究宋史的朋友不认为《靖康稗史》是伪书,理由之一是《靖康稗史》列出了非常多的宋朝女性名字,要编造这么多名字很不容易。然而,恰恰是这些宋朝女性名字(包括宋朝公主的名字)透露了《靖康稗史》为后世文人伪造的信息。

 

 

 

你有没有感觉到,《靖康稗史》列出的宋朝公主名字散发出一股扑面而来的风尘气息?宋代一般士大夫家庭都不会给女儿取什么赵玉盘、赵金奴、赵圆珠、赵真珠、赵串珠、赵珠珠、赵金珠(这么多珠,估计谢家福编不下去了)这样的俗不可耐的闺名,更何况宋徽宗,要知道他不仅是皇帝,而且是文化艺术修养超一流的文艺天才。

 

更奇葩的是《靖康稗史》记录的宋朝妃嫔名字,什么月里嫦娥、散花、羞花、弄玉、月宫、金奴、宝奴、娇奴、小娇奴、香奴、三宝奴(这么多奴字,估计谢家福编不下去了)、串珠(与谢家福编造的宁福帝姬名字赵串珠重名)、媚娘、月媚、青莲、小红、春桃、柳腰、蜂腰、醉贵妃、醉仙桃、小金鸡、猫儿……,活脱脱就是一堆青楼女子的花名。打死我也不相信宋王朝的妃嫔会取一大堆欢场味儿这么充沛的闺名。

 

如果是宫女、私身(宫女、女官的奴婢)取一个粗俗的名字,尚情有可原,譬如宋仁宗时有一位女官的私身就叫韩虫儿;个别出身低微的妃嫔可能也会叫“某娘”、“某奴”之类的小名,但宋朝妃嫔与公主都取诸如月媚、小红、春桃、柳腰、蜂腰、珠珠、金珠、圆珠、赛月这样的风尘气息透纸而出的芳名,这有可能吗?我想,假如赵佶有知,一定会将棺材板踢翻的。

 

为方便我们了解宋代上层女性取名的用字习惯,体会一下宋朝上层女性的取名风格,我列举一些宋代墓志铭、文集、地方志等文献记载的士人家庭女性名字:李仲琬、沈德柔、黄德方、胡淑修、晁德仪、曹柔则、曹柔美、曹希蕴、黄舜英、邹妙善、邹妙庄、陆德正、费法谦、宋道柔、徐文美、徐文英、徐文柔、朱希真、郑孝德、郑孝纯、翁宁、辛媛、范远、刘彤……。此外,人们熟知的宋朝女性还有李清照、朱淑真、唐琬、王弗、王闰之,等等。与《靖康稗史》捏造的宋朝妃嫔与公主名字相对照,取名风格之天差地别,一目了然。

 

 

 

宋代女性取名还习惯采取姓氏+数字+娘的形式,如孙二娘、徐四娘、周五十娘,但《靖康稗史》中出现的宋朝女性姓名,恰恰未见取这样的名字。当然,宝奴、娇奴、春桃、柳腰风格的女性用名确实可见于宋人,但主要集中在歌妓与侍姬群体,比如王巩家妓名柔奴、陆藻侍妾名美奴、苏轼侍妾名榴花、吴七郡王侍妾名梅娇、杏俏、南宋官妓则有金赛兰、潘称心、倪都惜、梅丑儿、钱保奴,等等。

 

后世明清风月小说与晚清欢场中的女子,取名全是这种风格。谢家福喜欢逛欢场,对明清风月小说也相当熟悉,那么,他用欢场经历与风月阅读经验来捏造宋代公主与妃嫔名字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有一篇论文《宋代士人阶层女性取名风尚探析——以墓志铭为中心的考察》说,娆、罗敷、丽、华、珠、玉等“刻意展示女性的身体姿态或者观赏特征”的常用字,“除了徽宗的妃嫔及女儿,这些名字在宋代中上层女性之中都很少再见到”。作者敏锐地注意到宋徽宗妃嫔与公主取名用字的异常(应该是阅读《靖康稗史》后的感觉),却可能没想到,徽宗妃嫔及女儿的名字其实是晚清文人谢家福伪书《靖康稗史》捏造出来的。我们在宋代史料中,除了清裕、志冲、妙元、懿安、幼悟等寥寥几个法名之外,是找不到其他宋朝公主名字的。很有可能,一般情况下,宋朝公主是不取名字的(入道、出家等特殊情况除外)。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