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作者简介:杨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东梁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任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山东省政协常委,第十四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出版《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八德诠解》等学术著作20余部。 |
赓续中华文脉 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必修课”
作者:杨朝明
来源:《中国文物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正月廿六日己巳
耶稣2024年3月6日
“要立足长远,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有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建议,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杨朝明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均衡,并存在与应试教育不相协调,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和心性教育内涵不足的情况,系统性的传统文化教育亟待开展。
杨朝明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的目标,培育传统美德、提高文化修养、增长思想智慧。
为此,他建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为必修课,制定各种有利于推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配套政策、措施,与整个学校教育有机融通。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以文化经典、文化常识等为主要内容,以理解中华文明、培育核心价值、弘扬中国精神、筑牢民族根基为教育中心。
这还需要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基地、体验基地、践行基地。
此次,他还提出关于赓续中华文脉、涵养文言文写作能力的建议。
“涵养文言写作能力,会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更加有血有肉,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杨朝明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民族有着稳定的、完整的文史记载系统。
他介绍,目前,文言文教学以记诵和理解为主。因此,在强调文言文“输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文言文的“输出”过程。在文化自信高度彰显的当下,还需要拓展文言文写作。
“这不是要回到过去,不是要故作高深,更不是‘返古之道’,而是面向未来,古为今用,借文言文写作手段学习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杨朝明说。
他还建议广泛宣传文言文的价值与意义,在传统节庆活动等倡导原创文言,营造雅言国风。并且设置网络文言空间,拓宽文言文写作呈现和交流的空间。
在此基础上,组织国内外各院校、企事业单位优秀文言学者、教育工作者编撰文言文教材和教辅,并培养一批师资人才,开展文言文写作教育和培训。
同时,文旅景区的勒石纪事上,可结合书法多撰写文言文,引导游客与研学者参与互动,提升阅读与写作兴趣,增强社会效用,让文旅融合,让文教发光。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