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修书院——韩国书院(1)
作者:梁钊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正月廿五日戊辰
耶稣2024年3月5日
(绍修书院全景)
2019年7月6日,“韩国书院”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主要依据为:韩国书院至今保存着与性理学有关的教育与社会文化传统,很好地反映了性理学的历史变迁,具有卓越的普遍价值。众所周知,五百年的朝鲜朝以程朱理学作为治国纲领,朝鲜朝的儒士信奉性理学并将其本土化,书院从景观建造、文献刊刻、祭祀礼仪等方面综合体现着朝鲜半岛性理学的发展脉络。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韩国书院”即韩国所称的“九大书院”,分别是绍修书院、灆溪书院、玉山书院、陶山书院、笔岩书院、道东书院、屏山书院、武城书院、遁岩书院。
(18世纪绘《广舆图·顺兴府》)
(1920年代的绍修书院)
绍修书院是韩国最早创立的书院,位于庆尚北道荣州市顺兴面,原为新罗宿水寺旧址。1542年8月,丰基郡守周世鹏(1495-1554)开始营建将性理学引入朝鲜半岛的安珦(1243-1306)之配享祠堂——文成公庙。1543年2月,祠堂竣工。同年4月,地方儒生开始组织营建讲学堂、直方斋和藏书阁。至8月,形成书院雏形。于是,在1543年8月,周世鹏将安珦的影帧奉安之后,正式命名“白云洞书院”。
(安珦肖像)
书院之名与宋代朱熹复兴的“白鹿洞书院”有关,因其周围风景不逊色于庐山且常有白云环绕溪谷而得名。周世鹏想要通过设立书院来发扬安珦的“心性论”和“敬思想”,以此达到“藏修”与“教化”的效果。
(绍修书院院名匾额)
1548年10月,退溪李滉(1501-1570)任丰基郡守并上书朝廷请求赐额。于是,明宗命大提学申光汉(1484-1555)为书院命名,申光汉据“既废之学,绍而修之”而命名书院为“绍修书院”。1550年2月,朝鲜明宗赐匾,绍修书院成为了朝鲜朝最早的赐额书院。以此为契机,朝鲜朝确立了性理学的正统地位并认证了书院的社会功能。朝鲜半岛书院的奉祀先贤和教化社会等功能正式确立并持续至今。
(绍修书院景濂亭)
1545年,在绍修书院入口处修建景濂亭,取敬慕濂溪周敦颐之意。1549年,翠寒台建成;1614年,濯清池完工;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1614年增设住宿宅舍——至乐斋;1807年,于直方斋旁建日新斋,日新斋后建学求斋。
(绍修书院日新斋、直方斋)
自17世纪至19世纪,绍修书院的重修和修葺工作持续进行。1657年,重建景濂亭;1677年,修葺祠堂和讲堂;1730年,修葺讲堂和典祀厅;1799年,重建至乐斋;1805年,修葺直方斋和学求斋;1813年,修葺祠宇、典祀厅和围墙;1819年,重建藏书阁。
(绍修书院内现存部分印板)
绍修书院于1963年被韩国列为史迹第55号,1975年在院内建影帧阁,1982年增建史料馆,用于展示与书院相关的历史及人物。1992年,建造忠孝教育馆,用于展示文物,实施传统文化教育。2004年,讲学堂和文成公庙被列为宝物。
(绍修书院影帧阁)
绍修书院的讲学活动自1543年正式开始,直到1888年终止,共持续345年。六年后,朝鲜朝因甲午改革而废除科举考试,讲学活动难以恢复。绍修书院的讲学活动包括讲会、居斋、居接、白日场以及旬题等,按照惯例,主要是考虑到天气原因,7月至9月进行讲会和居斋;10月至12月进行居接和白日场;1月至6月进行旬题。
绍修书院的儒生是如何度过一天的学习生活呢?他们早起后整理寝具,先端坐读书片刻,然后前去用早餐,儒生相见时会相互行揖礼。饭罢后再行揖礼,儒生一人开始“敬读”,内容有《白鹿洞五规》《朱文公十训》《敬斋箴》《夙兴夜寐箴》等。之后,儒生们开始“通读”,主要读《心经》《近思录》《朱子书节要》等性理学书籍。敬读和通读结束后,儒生各自回斋室自习儒家经典,称为居斋。居斋后会实施背讲并进行评价,对全面领悟诸书的儒生给予“大通”或“纯通”;对基本懂得要领旨趣的儒生给予“通”;对熟悉一章大义的儒生给与“略通”;对一章稍有见解的儒生给与“粗通”;对一知半解的儒生给与“不通”。寒来暑往,在绍修书院学习的儒生达4000余名。
(绍修书院讲学情景)
2016年,在绍修书院运营委员会和东洋大学韩国先儒研究院的主持组织下,绍修书院的讲学活动得以恢复,主要有入院礼、经典讲读等。
(绍修书院司马儒生入院礼)
周世鹏在《白云洞书院院规》中言:“上巳之清明、重阳之佳节, 即公平生所浴禊游赏于此者, 追⽽祭之, 公必乐而降歆。”故在每年季春和季秋的上丁日,绍修书院举行享祀仪式,持续至今。
(绍修书院文成公庙内部)
(周世鹏和李滉制定的安文成公春秋享图)
*如果您发现存在史实错误、图片错用和表述欠妥之处,请不吝指正。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莲池书院:回望800年历史,谱写当代华章
【下一篇】【梁钊】陶山书院——韩国书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