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弨 批校本《周易兼义》出版暨前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4-03-28 20:16:51
标签:

卢文弨 批校本《周易兼义》出版暨前言

 

 

 

书名:《周易兼义》

作者:卢文弨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作者简介 


批校者:

 

 

 

卢文弨(1717—1795),清代校勘学家。字绍弓,一作召弓,号报经,又号几渔,浙江余姚人,寓居钱塘(今杭州)。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由编修累官至恃读学士。后乞养归,历主江浙书院二十余年。终生从事校勘工作,曾合经史子集三十八种,摘字而注之,名曰《群书拾补》,与其所校释的其他著作汇刻为《抱经堂丛书》,世称精审。其中《周易注疏校正》一卷,《周易略例》一卷及《易经正义表》(《五经正义表》之一),对易学研究颇有参考价值。另有《钟山札记》《龙城札记》《抱经堂集》等著作。

 

丛书主编:

 

 

 

陈东辉,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文献学、清代学术史、中国语言学史、浙江地方文献等。已出版《阮元与小学》《汉语史史料学》《清代学术与文化新论》《东亚文献与语言交流丛考》等专著7种,整理校点字数达400多万的《卢文弨全集》等古籍4种,编著或主编《阮元研究文献目录》《历代文献学要籍研究论著目录》等工具书10种以及《文澜阁四库全书提要汇编》《两浙艺文志辑刊》等大型古文献资料汇编13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90多篇。曾在多篇研究综述类文章中被列为阮元研究、卢文弨研究、清代学术史研究、浙江地方文献研究、四库学研究、古籍保护研究、古代藏书研究、古籍索引研究等领域的核心作者之一。

 

内容简介

 

《周易兼义》九卷,以国家图书馆藏卢文弨批校本《周易兼义》为底本进行影印,全彩印刷。这个批校本有三种颜色的批校,此为首次以彩图的形式向学界披露。

 

卢文弨所批底本为汲古阁刻本《周易兼义》。卢文弨对《周易》的校勘在《十三经》校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阮元及后世的《周易》校勘、编印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其校勘成果和学术观点主要反映在这个批校本中。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主干典籍,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载体之一,对于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周易》的校勘、整理以及相关资料的披露,是对《周易》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

 

目录

 

 

周易正义序

第二论重卦之人

周易兼义上经干传卷第一

周易兼义上经需传卷第二

周易兼义上经随传卷第三

周易兼义下经咸传卷第四

周易兼义下经夬传卷第五

周易兼义下经丰传卷第六

周易兼义卷第七  系辞上第七

周易兼义卷第八  系辞上第八

周易兼义卷第九  系辞上第九

浮签 夹条

 

前言

 

对于清学史上的校勘名家卢文弨,学界已有诸多研究,成果堪称丰硕。卢氏尽毕生之力潜心于校勘之学,勤事丹铅,朱墨并作,钞校不辍,年过古稀,仍手不释卷,可谓耗尽心血。据陈修亮《卢文弨钞校题跋本目録》[陈修亮:《卢文弨钞校题跋本目録》,陈东辉主编《卢文弨全集》第十五册,浙江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版,第三七三—四七六页。]统计,卢氏所校之书多达三百五十二种,范围遍及四部,着实令人钦佩。其好友钱大昕曾盛赞云:“学士卢抱经先生精研经训,博极群书。自通籍以至归田,铅椠未尝一日去手,奉廪修脯之余,悉以购书。遇有秘钞精校之本,辄宛转借録。家藏图籍数万卷,皆手自校勘,精审无误。凡所校定,必参稽善本,证以它书,即友朋后进之片言,亦择善而从之,洵有合于顔黄门所称者。自宋次道、刘原父、贡父、楼大防诸公,皆莫能及也。”[(清)钱大昕着:《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五《卢文弨群书拾补序》,陈文和主编《嘉定钱大昕全集》第九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第四〇二页。]而在卢氏衆多校勘著述中,《十三经注疏》校本尤爲重要,所涉问题颇多且繁杂,如卢氏校勘《十三经注疏》的缘起、体例、方法、所据版本、参引文献及前人著作、与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之间的关系等等。依据卢氏《羣书拾补》中诸经注疏校正选録的部分校语、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引述的卢氏校语,虽能窥其一端,然终究不是卢氏《十三经注疏》校本全书,致使许多问题模糊不清,有待进一步讨论。今国家图书馆与湖北省图书馆各藏有一部清人过録的卢氏《周易兼义》校本,颇爲珍贵,以下对其基本情况与学术价值作一简单介绍。

 


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藏本爲清人张作楠、韩应陛旧藏,共四册,底本爲明末毛晋汲古阁刻本《周易兼义》九卷,过録者不详。卷端钤有“丹邨子”“金华张氏翠薇山房”[此两方印皆爲张作楠藏书印。张作楠(一七七二—一八五〇),字丹邨,浙江金华人,清嘉庆十三年(一八〇八)进士,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所撰著作若干种,汇刻成《翠微山房丛书》行于世。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八,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版,第一三〇六四—一三〇六五页;又见(清)阮元、(清)罗士琳等着,冯立升等校注:《畴人传合编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二年版,第四七九—四八〇页。](朱文方印),“丹邨子”“北京图书馆藏”白文方印。书前有韩应陛题识云:

 

卢氏校本得之苏州书友蒋恕斋,时在戊午三月中。夬斋主人借校録一过,并多是正处,遍爲贴籖,而后此书方成善校本。盖此本原非卢氏手校,系他人度本,致多错误耳。咸丰八年六月十六日记,应陛。

 

卷末有清人张尔耆跋文曰:

 

抱经卢氏所校《周易注疏》依钱求赤影宋本,阮芸台相国重刊十行宋本注疏亦取资焉,谓在十行本之上。书中征引各种以考异同,如陆德明《释文》、李鼎祚《集解》及他刻本曰“宋”、曰“古”、曰“足利”者,证诸《校勘记》中,尚有遗漏,又有曰“沈”者,案即浦镗《十三经注疏正字》。朱墨间出,校閲非止一二过,洵称完善。惟中有曰“卢本”者,未知所指,疑此本已非抱经原书,或后人所增也。戊午夏日,从渌卿舍人借校毕,书此以志岁月。夬斋学人张尔耆识。

 

湖北省图书馆(以下简称“湖北省图”)藏本则来自张尔耆旧藏,其底本亦是毛氏汲古阁刻本《周易兼义》,书内钤有“张柳泉藏书记”“尔耆”“伊卿”朱文方印,卷首有张尔耆题识云:

 

抱经卢氏所校《周易注疏》依钱求赤影宋本,阮芸台相国重刊宋本注疏亦取资焉,谓在十行本之上。书中征引各种以考异同,如陆德明《释文》、李鼎祚《集解》及他刻本曰“宋”、曰“古”、曰“足利”者,证诸《校勘记》中,尚有遗漏,又有曰“沈”者,案即浦镗《十三经注疏正字》。几经校閲,颇称完善。惟中有曰“卢本”者,未知所指,疑此本已非抱经原书,或后人所增也。戊午夏日,从韩渌卿舍人借校原本,朱墨间出,莫辨先后,今悉用朱笔録之,或从《校勘记》中补入者,缀一“补”字。校毕,记此以志岁月云。长至后三日夬斋学人张尔耆识。

 

按,韩应陛(一八一三或一八一五—一八六〇),字鸣唐,一字对虞,号渌卿,清松江府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举人,官至内阁中书。韩氏藏书宏富,邹百耐《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録》着録四百余部,多爲明清著名学者如文征明、毛晋、何焯、惠栋、钱大昕、卢文弨、段玉裁、沈钦韩等校跋本,其中有百余部得自黄丕烈、汪士钟等旧藏,另有《读有用书斋杂着》二卷。[邹百耐:《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録》,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三年版,第一页。]

 


张尔耆(一八一五—一八八九),字符瑞,又字伊卿,号夬斋,清松江府娄县人,诸生,出生于诗书门第,家富藏书,仰承家学,幼好铅椠,世称“夬斋主人”,着有《夬斋诗钞》《夬斋杂着》《庚申纪事诗》《国朝文録小传》等。[徐侠:《清代松江府文学世家述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〇一三年版,第八五五页。]

 

蒋恕斋,生平不详。据邹百耐《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録·史部》有宋椠《三国志》残本九卷,録有韩应陛手跋云“咸丰己未(一八五九)秋,得此书于书友蒋恕斋”[邹百耐:《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録》,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三年版,第一九页。]。王国维《传书堂藏善本书志》载有《经典释文》三十卷(潘豑廷临诸家校本),后有管吉云跋曰“忆余于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春,曾于坊友蒋恕斋处借得江铁君所临惠、段、臧、顾诸家评閲本,亦曾照録一通”[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王国维全集》第九卷《传书堂藏善本书志》,浙江教育出版社二〇一〇年版,第六三页。]。同书中又有顾炎武《求古録》钞本一卷,附有潘秋谷手跋云“是本爲书友蒋恕斋所贻,因付重装,并写目録,仅五十四种,或是钞本脱简,或《唐岱岳观双碑》原作二种,书以俟考。同治丁卯(一八六七)秋日,潘康保记”[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王国维全集》第九卷《传书堂藏善本书志》,浙江教育出版社二〇一〇年版,第四四九页。]。由此可知,蒋恕斋很可能是清末道光、咸丰、同治时期苏州一带的藏书家或书商,他十分重视宋本、旧钞本与名家过録本,曾与韩应陛、管吉云、潘秋谷等好友切磋藏书与学问,交往密切。

 

据上述序跋可知,韩应陛先从苏州好友蒋恕斋处得到一部佚名过録的卢氏《周易兼义》校本,后于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被张尔耆借去抄録一部。又据国图藏本的张尔耆跋文云“朱墨间出,校閲非止一二过,洵称完善”,而湖北省图藏本的张尔耆跋文却云“朱墨间出,莫辨先后,今悉用朱笔録之”,由此可知湖北省图藏本是张尔耆据国图藏本的转録本,已不区分朱墨校语,另经过笔者详校,二本所録卢文弨校语内容基本一致,差别不大,故下文皆据国图藏本。

 

国图藏本首册卷端有墨笔小字题记一行云:

 

明天啓时有钱孙保求赤号匪菴影宋钞本,与毛氏本科段大不相同,今武英殿本略近之,而亦未全是也,今取以校正称钱本,其殿本称新本,卢文弨识。

 

最后一册卷末有朱笔跋云:

 

大清乾隆四十四年,岁在屠维大渊献,四月十有八日,文弨校。辛丑又五月十一日复细校。

 

由上卢氏题跋,结合张尔耆跋文,可明晰卢氏校本参引书籍有钱求赤影宋钞本《周易注疏》,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周易集解》,日本学者山井鼎、物观《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以下简称“《考文》”),浦镗《十三经注疏正字》(以下简称“《正字》”),清武英殿刻本《周易注疏》等。[此外,卢氏校本中还出现少量万本、正嘉本的异文。万本即明万历北监本《周易兼义》,正嘉本即元刻明正德、嘉靖年间修补本《周易兼义》,经笔者核对,这两种版本异文亦爲卢氏从《考文》转引而来。]此外,张尔耆还提到书中有曰“卢本”者,不知所指,疑爲后人增入。今按,此“卢本”乃是卢文弨从浦镗《正字》中转引而来,据王晓静考察,《正字》所引“卢本”爲明人卢复所辑《三经晋注》本《周易》[王晓静:《清代浦镗〈周易注疏正字〉“卢本”发覆》,《天一阁文丛》第十六辑,第七二—八〇页。],可见张尔耆的怀疑不可信。另据顾永新考察,卢文弨曾利用钱求赤影宋钞本校勘《周易》经传注疏,后于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获见日本学者山井鼎、物观《考文》,四十五年(一七八〇)从翁方纲处得见浦镗《正字》,于是“兼取所长,略其所短,乃复取所校《周易》,重爲整顿”,于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一七八一)成《周易注疏辑正》一书,惜今已不存。[顾永新:《钱求赤钞本〈周易注疏〉考实》,《文献》二〇一八年第一期,第五二—六五页。]此与上述卢氏跋文所记时间一致,且国图藏本每页都有相当数量的校语,足以证明其确实源自卢氏校本。

 


然需要指出的是,国图藏本中还有一些緑笔校语,如“阮芸台相国重刊十行宋本‘九’作‘凡’,以下有似此者称阮本”、“当云‘此文言第二节,此释初九爻辞也’观下疏自明,补”。据上述张尔耆跋文“证诸《校勘记》中,尚有遗漏。……或从《校勘记》中补入者,缀一‘补’字”,可知这些緑笔校语应该是张尔耆依据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增补的,并不是卢文弨的校语,我们在使用、研究该书时要多加留意[湖北省图藏本亦有张尔耆增入的校语,但改用蓝笔,张氏于首页明确云“覆校用蓝笔”。经与国图藏本中的緑笔校语对比,湖北省图藏本中的蓝笔校语有若干溢出者,表明张氏又进行了增补。]。

 

国图藏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杜泽逊指出“山井鼎、浦镗、卢文弨、阮元四家的成果构成了清代《十三经注疏》校勘的主干,称得上《十三经注疏》校勘四大家,在清代校勘学史乃至中国古籍校勘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杜泽逊:《影印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序》,《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二〇一五年版,第一二页。]。四家校勘成果唯独卢氏《十三经注疏》校本不知所踪,或已不存,今国图藏本重见天日,意义非凡,有助于我们深入考察卢氏校勘《周易注疏》的详细情况,如校勘使用的版本、征引的他书文献、参考的前人著作、按断分析语等,甚至能够解决一些重要问题。如关于钱求赤钞本《周易注疏》的版本性质问题,卢文弨曾得见之,判定爲“影宋钞本”,成爲他校勘《周易兼义》的主要参校本,后世学者几乎衆口一辞,都沿袭此说,惜钱氏钞本今已不存,遂不知是否属实。近来顾永新通过考察提出“钱本并非影宋钞本,而是以宋刻宋元递修八行本和明万历北监本爲主体,兼及单疏本和经注本,汇校各本异文重构而成的、新的校定本”[顾永新:《钱求赤钞本〈周易注疏〉考实》,《文献》二〇一八年第一期,第五二—六五页。]。国图藏本中卢氏标注了大量不见于他书的钱本行款与异文信息,如“钱本俱顶格”“钱本连上段”“钱本作某”等,笔者曾据这些新材料作进一步考察,赞同顾永新的观点。[樊宁:《卢文弨校〈周易注疏〉所据版本补考》,《中国典籍与文化》二〇二一年第三期,第四七—六二页。]再如,通过国图藏本可知,卢氏校勘参引的前人著述中最主要的是山井鼎《考文》与浦镗《正字》。对于《考文》,卢氏最重视书中记録的稀世珍本(古本、足利本、宋刻八行本)异文,大量吸收利用,而对其譌误之处则加以纠正,并非一味信从。对于《正字》,卢氏一方面对其无任何版本依据的校改持谨慎态度,而另一方面又十分赞赏浦镗灵活多样的校勘方法,尤其是广泛征引他书文献,如对李鼎祚《周易集解》的引用,皆被卢氏所吸收。总之,卢氏将二书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再参以己见,开创了一条重要且可行的校勘《十三经注疏》的方法和路径,此举对阮元等人编纂《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深有启发,被广泛借鉴使用,其影响之深远,至今犹在。

 


其二,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书前“引据各本目録”中并未明确提及卢文弨的校勘著作(仅列有卢氏传校的钱求赤校本),然文中却多次引用他的校勘成果,惜没有一一标明出处。王宁经过考察提出“《周易注疏校勘记》对卢氏校勘成果的吸收不仅限于《羣书拾补·周易注疏校正》,其批校成果也一并采録”。[王宁:《卢文弨〈周易注疏〉校勘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〇一六年,第六三—六四页。]。结合国图藏本,不仅能证实王宁的观点,还能进一步探析《周易注疏校勘记》对卢氏校本的使用情况。除了直言“卢文弨校本作某”之外,《周易注疏校勘记》还存在一些参引卢氏校本却没有明确标注的条目,如《周易注疏校勘记》卷一“心处僻陋”条云:卢文弨云“‘心’疑‘身’之误”。[(清)阮元主编:《周易注疏校勘记》,《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嘉庆十三年文选楼刻本,第一八〇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二年版,第二九三页。]查閲卢氏《羣书拾补·周易注疏校正》无此条,卢氏校本此处“心”字旁有墨笔校语“当作‘身’”,据此《周易注疏校勘记》当是依据卢氏校本增入。然翻閲浦镗《正字》此条作“‘心’疑‘身’字误”[(清)浦镗着:《十三经注疏正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九二册,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三年版,第六页。],可知卢氏校本实转引自浦镗观点,但没有标明,以致《周易注疏校勘记》误当作卢氏的校勘功劳。此种类型的条目《春秋左传注疏校勘记》亦有许多。由于严杰承担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大部分最终修订工作,又是《春秋左传注疏校勘记》的分校者,这些例证表明严杰在校勘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没有翻閲原书,误把他书(如《考文》《正字》、陈树华《春秋经传集解考正》)内容当作卢氏校勘成果的情况,我们在閲读、使用《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时要特别注意。

 

以上考述了国图藏清人过録的卢文弨《周易兼义》校本的基本情况及其学术价值。由于该书属于善本,一般人难以寓目,虽然“中华古籍资源库”公布了该书的全部图像,但是图片黑白呈现以致无法区分书中的朱墨校语,更难以想象还有张尔耆增入的緑笔校语,足见研究校本的条件之高。今浙江大学出版社有意高清彩印该书,收入“卢校丛编”,笔者得知甚爲惊喜,爲了能够早日见到这个至今“未见庐山真面目”的“老友”,积极应约撰写前言,学识有限,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樊 宁

二〇二三年八月七日撰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