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
王安石竟然题反诗、有反志?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赐稿
节选自吴钩新书《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二月十九日辛卯
耶稣2024年3月28日
嘉祐四年至嘉祐八年,是王安石仕途生涯中最为闲逸、安乐的一段时光。京官比较清闲,所以王安石有了更多的闲暇跟朋友、同僚诗酒唱酬。他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诗歌中,最受关注的诗是两首《明妃曲》: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即汉朝的王昭君,因失意于汉宫而自请出塞和番,远嫁匈奴,终老于塞外。汉后,历代都有诗人咏叹昭君的身世与命运,王安石的《明妃曲》却别出心裁,没有哀叹王昭君命运的崎岖,也没有渲染她对故国的思念,而是直言“咫尺长门闭阿娇(指失宠的汉武帝皇后陈阿姣),人生失意无南北”、“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隐含着儒家士大夫“从道不从君”的思想 。
许多年之后,由于发生“靖康之变”,宋室南迁,一位叫范冲的士大夫对宋高宗说:“臣尝于言语文字之间得安石之心,然不敢与人言,且如诗人多作《明妃曲》,以失身单于为无穷之恨,读之者至于悲怆感伤。安石为《明妃曲》,则曰‘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然则刘豫不是罪过,汉恩浅而虏恩深也。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于安石之意,此所谓坏天下人心术。”
历经靖康国变后,南宋士大夫已失去从容的心态,而在北宋嘉祐年间,王安石两首《明妃曲》问世,却让他的文友、同僚深感惊艳,欧阳修、梅尧臣、司马光、曾巩、刘敞等友人都写了和诗,表达共鸣之情。
早年王安石还写过一篇《淮南杂说》,文中有两个比较大胆的见解:
其一,“鲁之郊也,可乎?有伊尹之心,则放其君可也;有汤武之仁,则绌其君可也;有周公之功,用郊不亦宜乎?”
其二,“周公用天子礼乐可乎?周公之功,人臣所不能为;天子礼乐,人臣所不得用。有人臣所不能为之功,而报之以人臣所不得用之礼乐,此之谓称。”
熙宁四年,执政的王安石推出“募役法”,受到保守派士大夫的炮轰。保守派阵营中的杨绘在攻击“募役法”的同时,又将王安石的这篇《淮南杂说》找出来,寻章摘句,罗织罪名,上书神宗,构陷王安石“有异志”:
臣窃见人君独享天下之奉,其势至隆也;以一人而块居深宫之中,其身至孤也。以其势之至隆,固不可不先绝乎觊觎也;以其身之至孤,固不可不深防乎危祸也。……反复详之王安石《杂说》,曰……。今王安石于君尊臣卑、重熙累盛之朝,而显然再三丁宁于伊尹放君、周公用天子礼乐之事,臣愿陛下详其文,而防其志。臣言必死,罪不敢辞。
幸亏王安石生活在尚未有文字狱的时代,神宗也根本不会相信王安石会“心怀异志”,杨绘包藏祸心的政治构陷才未能伤及王安石分毫。
责任编辑:近复
【下一篇】【吴钩】清明快乐!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