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黄镇成撰 王笃堃点校《尚书通考》出版暨前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4-05-23 20:47:24
标签:

〔元〕黄镇成撰 王笃堃点校《尚书通考》出版暨前言

 

 

 

书名:《尚书通考》

作者:〔元〕黄镇成撰,王笃堃点校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内容简介

 

《尚书通考》十卷,元黄镇成撰。此书集矢于《尚书》学史上的重要议题,尤其关注名物训诂、天文历法、地理变迁、制度因革等。书中博采衆家之说,间述己意,随条辨析,且配以图表,颇爲直观。此次整理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清康熙间刻《通志堂经解》本爲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至正本爲校本,参校日本内阁文库藏元至正本、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采用全式标点。附録重要序跋、提要多种。

 

作者简介

 

黄镇成(1288—1362),字符镇,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市)人。元延祐初科考失意,遂潜心著述。所撰数种,今仅存《秋声集》十卷与此书。 

 

目次

 

 








整理前言

 

王笃堃

 

黄镇成(一二八八—一三六二),字符镇,号存斋、存存子、秋声子、紫云山人等,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市)人。元延祐初科考失意,遂筑南田耕舍,潜心著述,无复仕进,又尝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隐居期间,屡被有司举荐,皆不就。后授江西儒学提举,未及赴任而卒,集贤院定謚“贞文处士”。黄氏著述丰富,有《周易通义》十卷、《尚书通考》十卷、《中庸章旨》二卷、《性理发蒙》四卷,又有《秋声集》十卷,然多散佚,今仅存《尚书通考》与《秋声集》二书。明初危素撰《元故文林郎江西等处儒学提举黄君墓碑》,所述黄氏生平行迹、交游与学术成就颇详。

 

黄镇成《尚书通考》十卷,初爲教授儿辈所作。其《尚书通考叙意》云:“余方授儿辈以《书》,间或有问,不容立答,则取关涉考究者会萃抄撮,或不可言晓者,规画爲图以示之。至衆家之说有所不通,则间述臆见以附于下。如旧图、旧说已备者,不复赘出,其有未尽,则随条辨析焉。岁月积累,寖成卷帙。儿辈乃请次其颠末,以便考寻,名曰《尚书通考》。”综览其目,卷一前五篇《诸儒家法传授之图》、《百篇书目》、《伏生今文尚书》、《孔安国古文尚书》、《尚书名义》、《壁藏异记》、《许氏纪年图》可视作专题总述,此后依次选择《尚书》各篇涉及的名物训诂、天文历法、地理变迁、制度因革等内容进行集中探讨。如卷一论及《尧典》“若稽古”、“九族”,卷一、卷二、卷三论及《尧典》“历象日月星辰”之内容,卷三、卷四、卷五论及《舜典》中的祭祀、巡守制度,其间又涉律、度、量、衡,卷七、卷八论及《禹贡》之九州、五服,卷九、卷十论及《咸有一德》之宗庙、《洪范》之九畴、《周官》之官制、《顾命》之礼制等等。元人雷几(或作“机”)爲《尚书通考》所作序言,总结全书内容可谓全面:“昭武存斋黄氏所着《尚书通考》,于帝王传授则究其心法,于诸儒授受则究其家法,历象则考其辰次中星、闰余岁差者焉,玑衡则考其北极岀入、七政留行者焉,律度则考其累尺候气、相生旋变者焉,类禋服器、巡守就宅则于礼乐刑政有所考矣,畎浍丘甸、夫井田制则于风土贡赋有所考矣,若范畴、若圭表、若庙制、若爵土之类,莫不着之以图,辨之以说,上推四代,下及汉、晋、唐、宋,因革异同,如指之掌,使孔、蔡复生,不易其言也。”

 

 



 

(中星图)

 

 



 

(顾命图)

 

是书重在编述,间附己说。除《尚书注疏》、林之奇《尚书全解》、蔡沈《书集传》(以下简称“蔡《传》”)、夏僎《尚书详解》、王炎《书小传》、吴澄《书纂言》、许谦《读书丛说》等《尚书》学专门著述外,黄氏还频繁征引了《周礼》、《礼记》、《尔雅》、《说文解字》、《史记•儒林传》《天官书》《历书》、《汉书•律历志》《地理志》、《晋书•律历志》、《隋书•经籍志》、《唐书•天文志》、杜佑《通典》、郑樵《通志》、《山海经》、《水经注》等文献。此外,尚有两部大书爲《尚书通考》的编纂提供了重要资源:一是北宋陈祥道编撰的《礼书》,一是南宋章如愚编辑的《山堂考索》。

 

综上可知,《尚书通考》是一部旨在考释《尚书》名物制度的专门著述。清代四库馆臣虽谓之“颇嫌芜杂”,但同时肯定该书“犹爲以实用求《书》,不以空言求《书》者”。今可从以下三方面论述《尚书通考》在元代《尚书》学史乃至学术史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首先,《尚书通考》突破了元代科举功令的束缚,未囿于蔡《传》的文本内容。自元延祐元年(一三一四)恢复科举制度,确定蔡《传》爲《尚书》考试主要模板(兼用古注疏)以后,元代《尚书》学著述基本围绕着蔡《传》展开,其中最爲著名的便是陈栎《书集传纂疏》、董鼎《书传辑録纂注》、陈师凯《书蔡氏传旁通》。然而,《尚书通考》虽然同样编撰于延祐以后,但是黄镇成本人明显有着不受科举制度摆布的独立的学术追求。相较而言,《尚书通考》与陈师凯《书蔡氏传旁通》的文本内容属性更爲相近,即皆倾向于名物制度考证,已与科举经学考试强调阐扬圣人之意的义理之风别有异趣。但是,具体来看,《尚书通考》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直接截取《尚书》经文爲题进行论述,可看作是《尚书》之注。而《书蔡氏传旁通》却是以蔡《传》传文爲题进行论述,爲蔡沈之注再作注,最终仍未摆脱蔡《传》。

 

其次,《尚书通考》集矢于《尚书》学史的重要议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考据性的专题论述。如《尧典》之“历象日月星辰”一节,黄镇成论述异常详细,拆分爲多个专题进行论述,如日、月、星辰之运转速度及轨迹,如岁差变迁及其形成原因,进而引申论述古今历法之得失。再如《禹贡》一篇,引用正史地理志、专门地理著述,详绎九州山川之风貌及其变异,又展开探讨五服、六服朝贡制度。

 

最后,《尚书通考》中不时附入的作者按语,显示了黄镇成独立的学术思考。如卷一论《尚书•虞书》是否应当包括《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五篇,针对他人提出的《尧典》爲《唐书》,《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爲《夏书》,不应一律归于《虞书》的意见,分别引用孔颖达、杨元素、蔡沈等人说法加以解释,最后自作按语:“愚按《尧典》虽言尧事,而自‘畴咨’以下实爲禅舜张本,况伏氏《舜典》本合于《尧典》。史纪尧、舜之行事,以记禅让之初终,而三谟等篇亦舜时事,所以均谓之《虞书》也。”尤爲可贵的是,在朱子学盛行的元代中后期,黄镇成能做到尊朱而不盲目信朱。《尚书通考》屡屡引用朱熹之说作爲证据,显示了黄镇成在学术上对朱熹的服膺。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黄氏也能够摆脱朱熹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如论及著名的日、月、五星左旋还是右旋的问题时,《尚书通考》在引用了朱熹日、月、五星左旋的阐释后,紧接着下了一个按语:“愚按历家以日、月、五星皆右行,由有历以来,其说皆如此矣。且如日行黄道,自南而北则爲春爲夏,自北而南则爲秋爲冬,出没升降,皆有自然之势。若左旋,则自东而西,日行一道,道各不同,不可以黄道名,亦不可指言日在某宿。其出没之道,冬则南渐进而北,夏则北渐退而南。爲日驭者,不亦烦矣,窃恐未然。”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并且给出了自己质疑的原因。在与此相隔不远的下文,黄氏又作了一个按语,转述了他父亲黄必寿的一大段论述,进一步论证日、月、五星右行。如此再三致意,一方面帮助黄氏本人对这一问题格外关注,同时也透露出他在反驳朱熹这一备受推崇的学术前辈时的审慎态度和自信气质。

 

黄镇成《尚书通考》一书,学界目前尚无点校整理本。是书现存版本不多,有元至正间刻本,日本内阁文库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藏一部,经对勘字迹及图版断裂之处,可知爲同一版所印,惟内阁文库藏本先印,国图藏本后印。至清代康熙间《通志堂经解》收録是书,据元至正本重刻。此后清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徐时作又据《通志堂经解》本重刻,清乾隆间四库馆臣又据《通志堂经解》本抄写。此外,日本正保五年(一六四八)林甚右卫门刻本,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各藏抄本一部,皆以元至正本爲底本。

 

本次整理,选取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清康熙《通志堂经解》本(以下简称“通志堂本”)爲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至正本(以下简称“元至正本”)爲校本,参校日本内阁文库藏元至正本(以下简称“内阁文库本”)、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四库》本”)。元至正本虽爲早期刻本,然属坊刻,讹脱衍倒之误所在多有,异体、俗体使用随意,难尽统一,且历时既久,文字残缺漫漶问题较爲严重(仅就文字残缺情况而言,国图藏本优于内阁文库藏本,故选取国图藏本爲校本)。清通志堂重刊《尚书通考》,对元至正本字体加以规范,并且进行了大量勘正工作,洵爲善本,清乾隆间徐时作本、《四库》本均以之爲底本。综合以上所言,最终确定通志堂本爲本次整理之底本。此外,由于《尚书通考》属于编纂之作,征引大量典籍文献,故而在整理过程中充分参考了相关典籍。《十三经》主要选用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蔡沈《书集传》、《通典》、《通志•二十略》选用中华书局整理本,朱熹著述选用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整理本《朱子全书》,陈祥道《礼书》选用《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至正七年(一三四七)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章如愚《山堂考索》选用《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延祐七年(一三二〇)圆沙书院本。

 

书影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