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娃随父姓,以爸爸姓氏建宗族制,是对娃他爸的永久制约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4-05-23 21:15:56
标签: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娃随父姓,以爸爸姓氏建宗族制,是对娃他爸的永久制约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三月廿九日辛未

          耶稣2024年5月7日

 

【一】生娃

 

看到演员董洁和她儿子的一组合影,董洁站在挺拔帅气的儿子旁边,掩饰不住的满足和舒畅,也可以说作为母亲的自豪感。

 

当今许多无知贪妄的女人说:我还要给你家生孩子。

 

你看,董洁作为一个女人,给谁生了孩子?你去问婚姻不顺的董洁,这个孩子是谁的?

 

女人是给自己生孩子,不是只为男家生孩子。

 

你说孩子跟谁姓就是谁的?肤浅了。

 

简单说,自人类文化演進成熟,子随父姓,实际上是对男性的制约,把面子给男性,以男方姓氏建宗族制,是对男性永久制约,享其名而负其责。

 

今异端邪说妖言惑众,鼓吹让孩子随母性,又胡说女子生子是为男方繁衍云云。

 

试想,若无如上姓氏宗族制约,则男子只顾交配,至于养育与否,无所羁縻,则无所牵挂,谁还会劳力费心养家?那样,人类还会繁衍生息到今天?

 

什么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钱穆先生说的,用温情与敬意看待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别以为现在自己沾溉现代社会的福利,就有能力推翻颠覆人类数千年文化演进大成的共识于默契。你的任性只是一人一时之得意,而非文化礼俗关照的是千秋万代生生不息之所宜。

 

【二】伴娘

 

“五一节”期间,某地一女子出嫁,数位闺蜜应邀当伴娘,送亲到男方家门口,一伴娘临时起意,让南方给两万八千八百块钱的下车费,因此双方起争端,最终导致结婚中断。

 

让未婚女子当伴娘,是什么时候兴起的淫邪?

 

自来女子结婚,有女傧相陪伴,为其及时整妆、教导举止、提醒礼仪、代问答谢。盖结婚之日,新妇当媚行烟视,言语神色不与人交,后世又兴盖头遮挡,意在不使新娘为人品评轻薄,故新娘当日一切举止问对,悉委诸女傧帮提点、交代。故凡女傧,皆明事知礼之“全合人”,即父母健在、儿女双全且三年无孝在身之妇人。在她们的扶侍照顾下,新妇言动合仪,尊重体面。这才是正俗,伴娘的作用和意义在此。从前女方亲友送亲,未婚女子止于娘家添箱之礼,不到参加婚礼。

 

而今,女子结婚,率纠集无知未婚女子(闺蜜)为伴娘团队,游嬉打闹,已乖礼违俗。其中不知制约者,任意恣情,妄生邪异,随意加戏,无非图财。诚如荀子所云:“乱世之征,其俗淫,其志利,其行杂,贱礼义而贵勇力。”

 

人多有不堪其丑谬者,呼吁取缔抵制,也有人说这是传统陋习云云。

 

必须说明:这可不是传统婚俗,这恰恰是违悖破坏传统风习礼俗而任意滋生的淫乱伪赘,应当裁抑禁绝。

 

风俗随时变迁损益,自古至今未止,今未婚女子参加婚礼没问题,当伴娘也没问题,但要知道,你是去帮助新娘,让新娘不失态不失仪,言动体面,让人尊重,故当伴娘之前,应先学礼仪风俗,这是作为一个年轻女子学习成长的机会,不是吗?现在许多人把它弄成任性狂欢,不止羞耻的游戏了。既是伴娘事先学习风俗、演习礼仪,因此,就应该比新娘更知礼、更懂事,更能遵守礼仪风习,而不能随心所欲,横生枝节,任意滋事。圣人云:君子不坏礼害俗。你个未婚女子,无知且少教,在人家婚礼上,居然妄言蛊惑,随意加戏,制造障碍、煽挑矛盾,这种人本身就是妖异,婚嫁嘉礼,遇之不吉。

 

说到底,责任在新娘以及新娘父母,你让这种不祥之物来干什么!

 

【三】破除

 

潮汕揭阳地区,因历史缘起与演变,自古至今,有村村相邻而世代不交往、不通婚者,俗称“世仇村”。

 

今世移势异,人心风俗变化,逐渐和好,不在固执旧时禁忌,日前有数村欢庆彼此谅解和好,睦邻友善。新闻报道说:破除互不通婚、互不结亲百年旧俗。

 

能不能不用“破除”这种凶词?

 

风俗变迁损益,随时从宜,说明揭阳人最懂并践行圣人“忠恕之道”。

 

一个凶狠的“破除”,把这么有意义的事,说得浅薄苟且了。

 

【四】送人

 

五月二日一早起床收拾,赶去参加一位老人的告别仪式。

 

有学生前一日说,老师我开车陪您去。

 

因想着年轻人起床太早,可能不吃早餐,给他备两片面包、一盒牛奶。风俗讲究“不空心送人”,好歹吃两口。

 

吾乡丧礼风习,讲究天不亮即起灵,孝子亲友及抬劳者,无造成吃饭习惯,但却讲究尽量吃几口点心、麻花或馍块,示不空心。

 

2024年5月7日整理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