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慕朵生,男,中国儒教网站长。
整理人:羽箫(儒士社社员,新浪微博@儒士社知行学堂)
儒教承認耶教是一種宗教,但耶教不承認儒教是一種宗教,其他各思想流派也很少承認儒教是一種宗教,這要麼是淺見無知,要麼是別有用心,要麼是幫倒忙,不足與議也。(2012.5.13)
通過自我觀之,儒教不是耶教意義上的宗教;通過自他觀之,耶教不是儒教意義上的宗教。儒耶兩教對宗教各有自己的理解和定義,如果互不承認,互相訾議,必然 有害而無益,最好的辦法是各自保留自己對宗教的理解和信仰,彼此承認對方是宗教的一種模式,不認為自己是唯一的宗教模式——這才是真正的和而不同(2012.5.13)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不論”不是懷疑和否認神的存在,“存”就是把神尊置起來供人敬仰。“敬鬼神而遠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遠”和“如”不是沒有神,而是神在遠處,在高處,需要通過敬和祭,才能從內心體驗到神的降臨和光照,感受到幸福與超越。(2012.5.13)
儒教並不否認亦不排斥人格神的存在,事實上,與其說儒教缺乏人格神的信仰,毋寧說儒教對人格神的信仰非常純正和堅定,以至於不將其視為知識的物件加以探討,更不會去懷疑。(2012.5.13)
宗教關注的首先是終極關懷和精神信仰問題,其他的如禮儀、道德、文化、習俗等皆是其衍生物。認為儒教不是宗教的人,只看到了儒耶超越方式的異,沒有看到超越目的的同。所以,以耶教為標準,則儒教非宗教,但以儒教為標準,則耶教非宗教。(2012.5.13)
歐洲中世紀,耶教得勢,政教合一,進一步強化了其建制化的存在方式,並利用這種建制化體系壓制其他“異端”。歐洲“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之後,政教分 離,耶教失勢,它同樣需要建制化的體系確保自己的生存。不難看出,儒耶歷史發展模式差異很大,儒教無須建制化體系,耶教則離建制化體系不能生存(2012.5.13)
儒教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是和中華文明興衰一體、並存共進的,即教在國中,國在教中,天然和一直就是中國的國教和聖教。耶教只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此前亞歐當 地都有久遠的歷史文化傳統。剛露頭的耶教是“異端”,明顯和當地傳統不一樣,因此受到諸多壓制,需要通過秘密的建制化體系,確保自己的生存。(2012.5.13)
每個人都是儒教徒,只不過自覺意識和修養水準有所差異而已,即陽明先生比喻的金子的成色和輕重有所差異而已。這種情況下,儒教根本無須另建一套教會、教 士、教堂等建制體系保障或突出自己的存在。當然,儒教有自己非建制化的體系,如教經十三經,教義三綱五常,教禮祭天地君親師等等。(2012.5.13)
陽明先生所說,儒教如院落中之正廳,而釋道兩教如院落中之廂房。又說,儒釋道三教教義皆極高明,但儒教上下打通,涵化整個社會,教化所有人眾。儒教統攝了 社會生活各層面,中國人無時不接受儒教規範,無往不接受儒教薰陶,就像魚兒游在水中不知水之存在,鳥兒飛在空中不知空氣之存在一樣。(2012.5.13)
儒教模式及其最大特色,就是在中國歷史上,儒教一直是天人合一、聖王合一、政教合一、知行合一的,一直位居中國宗教文化的主流主導主體地位,並且一直不曾 中斷。換而言之,儒教自中華文明源頭起,力量就非常強大,以至於統攝了政治、經濟、文化、風俗尤其是教育等社會生活各層面。(2012.5.13)
如果嚴格按照耶教模式,何止儒教不是宗教,就連佛道兩教也不是宗教,因為她們儘管有寺廟道觀與和尚道士,但經典和教義之中都沒有人格化、宰製性、一元論的造物主。(2012.5.13)
放下歷史上的“十字軍東征”不說,如今瑞士全民公投支持禁止伊斯蘭教建立圓形塔尖的清真寺,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禁止穆斯林婦女帶面紗,都表明耶教目前仍缺乏寬容的精神,更缺乏包容的精神。所以,人們批評和指責的應該是耶教,不是儒教。(2012.5.13)
寬容是耶教的傳統,儒教的傳統是包容。按耶教傳統,它應該寬容儒教。當然,儒教不需它寬容,因為儒教沒有錯,更沒有罪。按儒教傳統,儒教本可以包容耶教。但是,包容方是強者,被包容方是弱者。現在儒教衰微,耶教強盛,儒教如何包容耶教?(2012.5.13)
按照大陸現行法律,各宗教地位平等,官方使用“基督教”,等於無意中承認了耶教是“聖教”和“國教”,對其他各大宗教極不公平。此外,學校師生組織耶誕節聚會,違反了“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教育法原則;媒體和商家炒作耶誕節,無疑在為耶教傳播推波助瀾。(2012.5.13)
形而下或細節性的問題,多屬“百姓人倫日用而不知”的問題,因其可以潛移默化以至於公眾習不察焉,使人們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其影響大,其危害深,所以必須澄清。比如,西鄰之子呼西鄰之父為父天經地義、名正言順;東鄰之子呼西鄰之父為父則乖乎情理、名不正言不順。(2012.5.13)
重建儒教為國教,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儒化政治,賦予政治以合法性。這對儒教而言是個原則性的問題,絕不能投機取巧、媚俗邀功。當然,儒教重建為國教的呼籲和方案是一回事,官方對此保持警惕和距離是一回事。儒教不會乞求官方給予承認,官方亦不必對儒教如鯁在喉。(2012.5.13)
在儒教的政教合一之中,政和教不是等量齊觀的,而是教高於政,即道統高於政統。就此而言,儒教的合法性來源於天道,來源於聖賢,來源於傳統,不來源於政治的賦予。相反,政治的合法性來源於儒教的賦予。儒教永遠都是化政治的,而不是為政治所化。(2012.5.13)
一種觀點認為,當年康有為試圖將孔教立為國教的嘗試失敗,表明儒教國教化進路徒勞無功。實際上,與其說康有為重建孔教為國教的努力是失敗的,不可行的,毋寧說他是在天崩地裂的時代,中國最早的先知先覺者,因為他最早意識到了重建孔教為國教的必要性。(2012.5.13)
目前,儒教重建有所謂的上行路線、中行路線、下行路線三個方案。上行路線就是國家宗教路線,就是通過政治層面的復古更化、獨尊儒術,重建儒教 為國教,其代表人物是蔣慶和康曉光;中行路線就是社會宗教路線,就是通過生活層面的道德重建和禮儀重整,啟動儒教的潛在生機和拓展空間,其代表人物是張祥 龍
必須指出的是,上行和下行兩條路線實際上不存在實質性的差異,因為上行路線的出發點是儒教重建的“應然”即理想狀態,而下行路線的出發點是儒教重建的“實然”即可操作性。因此,儒教重建的三條或兩條路線,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互相補充的。
所謂下行路線就是公民宗教路線,就是通過讀經、祭孔、重開祠堂和重建書院等方式,彰顯儒教的建制化存在,供公民自由選擇和信仰,使儒教成為多元宗教文化生 態下的一元,其代表人物是陳明。嚴格來說,儒教重建方案只有兩條,即上行和下行路線,中行和下行可以合併為一,皆可稱為下行路線。(2012.5.13)
中國知識精英不再是中國文化的守護者,而是近乎全盤西化,其問題意識、概念範疇、思維模式、解決方案,唯西方馬首是瞻,全然拋棄儒教的傳統和資源,高校和 科研院所的知識份子,已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士大夫,而是將儒家儒學儒教當作謀生的職業,研究的物件,缺乏體認和溫情,更缺乏捍衛與弘揚的責任心。(2012.5.13)
2009年,蔣慶先生在泗水儒學會講時曾提到,自己有關重建中國儒教的構想,人們可能20年之後才能理解。“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先知先覺都很少為人理解,都很孤獨和寂寞。但是,“德不孤,必有鄰”,至少可以友于往聖先賢,友于道德君子。(2012.5.13)
儒教將神人、內外、主客、聖凡一體打通、毫無間隔,是世間最圓融的、最完滿的宗教,是一種超宗教。儒教之為宗教,必須依據中國歷史傳統,採用中國學術範疇,通過自我定義,自我確認的方式,回應人們對儒教是不是宗教的疑問。(2012.5.13)
目前,絕大多數學者否認儒教宗教。但說“白馬非黑馬”是正確的,說“白馬非馬”是錯誤的。同樣,說“儒教非耶教”是正確的,說“儒教非宗教”是錯誤的。中 國早已全盤西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學者數典忘祖,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體現在宗教問題上,就是把西方宗教模式視為唯一的、普遍的、絕對的宗教模式(2012.5.13)
民國時期的知識份子,大多使用耶教稱謂,且有人指出耶教方面竊用中國傳統“聖”字甚為不妥。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唐君毅先生多次撰文指出:耶教將自己的 “聖”字由私名變為類名,排擠了中國傳統“聖”字的空間,宜主動更改;國人直呼“聖經”、“聖誕”,缺失民族信仰即儒教信仰,宜深刻反思。(2012.5.13)
西鄰之子呼西鄰之父為父天經地義;東鄰之子呼西鄰之父為父則乖乎情理。“基督”對耶教信眾而言,是一個具有高度神聖性、崇拜性、歸屬性、情感性的稱謂。一 個人不信耶教,就不宜呼耶穌為“基督”,不宜呼耶教、耶經、耶誕為“基督教”、“聖經”、“聖誕”,否則就像東鄰之子呼西鄰之父為父一樣滑稽可笑(2012.5.13)
據官方統計數字,目前中國耶教信眾不到2400萬。但這不包括未註冊或未接受洗禮的信眾,如家庭教會、守望教會等地下教會的信眾等。“世界基督徒資料庫” 等機構估算目前中國的耶教信眾在1.1-1.4億之間,並預測本世紀中葉中國會成為世界上耶教信眾最多的國家,屆時,“中國龍將變成上帝溫順的羔羊”! (2012.5.13)
耶教在中國的大發展原因三是社會日益市場化、世俗化,精神生活變得越來越平面化和庸俗化,中國變成巨大的文化荒漠;四則經過近百年來“革命”、“西化”、“市場”的多重打擊,以儒教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支離破碎,隱而不彰,中國人失去了全盤性、本土性的安身立命的系統。(2012.5.13)
耶教在中國的大發展,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之後:一則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受到很大的衝擊,中國人信仰發生極大的動搖;二是改革開放逐漸進入深水區,貧富差距、官民矛盾等問題日益嚴重,弱勢群體基本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待續)(2012.5.13)
晚清以降,耶教在中國發展比較快,一則西方列強支援,甚至以為侵華的探路先鋒,故蔣夢麟有“佛教騎著白馬來中國,耶教騎著炮彈來中國”的感慨;二則耶教興 辦西式醫院、女子學堂、孤兒院等,提供小恩小惠,吸引了部分困頓的中國民眾;三則以儒教為主體的中國文化開始沉淪,無法有效化解耶教提出的挑戰(2012.5.13)
作為一家公益性網站,中國儒教網純粹出於創辦者個人的文化情懷和業餘堅持,基本由創辦者個人負責與管理,沒有任何官方、商業以及外國因素摻雜其中。幾年 來,儒教網關關停停,困頓不堪,這是儒教現實命運的折射,也是國人的一大悲哀——諸神狂歡,百舸競勝,唯中國文脈不絕如線,儒教事業少有人問津!(2012.5.13)
中國儒教網先後發起以孔子誕辰為中國教師節(54學者),慎重對待耶誕節、重建中國文化主體性(10博士生),須尊重歷史、宜敬畏聖賢——致電影《孔子》 劇組人員公開函(60家儒家社團),尊重中華文化聖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儒家10學者)等一系列重大呼籲活動,均在海內外各界引發強烈反響。(2012.5.13)
约瑟夫奈认为:北京的软实力存在巨大赤字!曾有一名中国官员说:中国软实力建设应专注于文化而非政治!窃以为,专注文化而不是政治,正是中国软实力赤字的最根本原因!一方面,中国政治拿不出手,曾有领导在某国议会讲马克,结果底下议员呼啦走了一半!再说,官方推崇中国文化吗?(2012.5.10)
自由、平等、独立,害了中国女性,也害了所有中国人。所以,三从四德不能丢,三纲五常不能变。当然,对之需要进行合乎情理、合乎时代的诠释,但基本思想和大旨,还是要守住!(2012.5.8)
广大汉服爱好者的一个崇高使命,就是使汉服成为世界小姐大赛必穿必展示服装之一,就像东北赛区那样!实际上,英伦三岛也有大批汉服爱好者,可以联合起来。(2012.5.8)
今天下午看美國大片《復仇者聯盟》,小女兒評論如下:第一,原先的美國大片都是個人英雄主義,這片則是集體英雄主義——PS:還是英雄主義,拯救全人類! 第二,危難時刻,各大英雄紛爭,頭兒為何不制止——PS:馬克和美元的區別!第三,中國何時也會有超級戰艦——PS:我也希望,但首先希望中國更文明些!(2012.5.5)
記得魯王饋贈孔子藥物,孔子說:這個藥我不是太熟悉,不敢吃。大體意思如此,可再查證資料。至於孔子對鬼神的態度,敬而遠之,遠不是無,關鍵在敬!進了就是褻瀆了!(2012.5.5)
費孝通先生及今之朱蘇力,對傳統訴訟問題著墨頗多,且持以同情和認可態度。現代性即經濟人、理性人、權利人之假定和氾濫,即是自利心、計算心,彼此提放、罔顧情感、蔑視道德,甚有夫妻反目,父子相爭,其不殆哉!至於“找關係”,即使體現在息訴中,又何嘗不體現於訴訟中?!(2012.5.5)
前几天,许纪霖先生写了篇《儒家宪政的历史和现实》,还是有些持平之论。我和许先生在中国需要“启蒙”的观点上是一致的,不过,我所说的“启蒙”是以儒学进行启蒙,而不是西学或自由主义的“启蒙”!实际上,目前学知们操持西洋话语和理念,比以中国解释中国容易多了!(2012.5.4)
戴季陶当年极力劝说蒋中正先生尊崇孔孟,并以中山先生为榜样,将其思想纳入孔孟道统思想谱系。及解放在即,戴氏自裁,其非追念民国之失也,乃痛感今后之中国永非文化之中国也!果不其然!!!(2012.5.4)
冯友兰先生指出:“古代汉语的‘人’字,当时所指的实际是限于中国血统的人,可并不能因此就把它译成现代汉语时译成‘中国人’。古代中国人说‘人’意思确实是想说人类,不过当时对人类的了解只限于在中国的人。”摘自王达三《儒家天下观念与世界秩序重建》(2012.5.3)
蔡尚思先生的观点,迹近马儒,我多不敢苟同。当然,文革后蔡先生和匡亚明先生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并部分持以同情和认可的观点,亦对儒学萌动和复兴有积极的影响。至于墨子,孟子对他的批评,我完全赞同,没有补充。(2012.5.2)
一個人如果沒有歷史,沒有傳統,沒有信仰,要麼得精神分裂癥,要麼得失憶癥!一個民族和國家同樣如此——但這就是我們國族的文化現狀,豈不悲哉!好在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道不苟行,待乎其人。有你,有我,足矣!大道,是不在乎信眾多少的!(2012.5.1)
今读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其论国人皈依耶教则曰:“华人之进教者,大抵愚者多而智者少,明者寡而昧者众,理趣未能深造,言语亦未能圆融,动辄诋孔孟不足为师,程朱不足为道,悍然宣播于众!”此百年前事业,今以然之。(2012.5.1)
昨晚看《超级战舰》,年仅12岁的孩子说:美国和日本关西很好啊!的确,该片炫耀美军高科技军事装备,展示美日铁杆同盟,多次将中国视为威胁或拯救的对象——很多观众见其引用《孙子兵法》时还哄堂大笑,殊不知这是美国甚至是美军的宣传战、心理战、舆论战!!!
(2012.5.1)
日本妄图霸占钓鱼岛,我献四策:一是中国民间和舆论掀起保钓高潮,使用高强度的“软对抗”;二是强化渔政船、海监船巡海执法,用国家行政力量宣示主权;三是海峡两岸在舆论、政治和军事方面协调行动,共同维护中华主权;四是以进为退、以攻为守,发起光复琉球运动!(2012.5.1)
或问修儒藏。答曰:大藏道藏囊括二教典籍,遗泽后人,厥功至伟。儒家典籍非入四库者,散逸颇多,寻绎不便,甚为可痛。乱世明史,盛世修书,国朝未臻于盛 世,北大、人大、川大皆汲汲于修撰儒藏,其失有三:一则机构非专设;二则编者非其人;三则秘而不宣。效果何如,当待书出而君子议论焉!(2012.4.29)
美国搞宗教歧视,拉美后裔宗教情况不容乐观。观察家指出,美国的宗教不论正式名称是什么,都明显是基督教性质的。(2012.4.28)
一则文章说:韩国儒家教育从娃娃抓起,韩国人儒学素养很高。我去过韩国几次,也访问过成均馆大学,感觉其儒家遗存与台湾不相上下,比大陆要厚重许多。我写过一篇文章,支持韩国祭孔大典申遗,文化是无国界的。(2012.4.28)
中国新闻周刊网资料表明:中国人的信仰极其混乱,有信儒释道诸教者,有信耶伊诸教者,有信关公财神者,还有信毛教者,但绝大多数人唯钱是信,或者自认为诸教没有信仰。这是重建儒教的一大机遇!(2012.4.28)
与其说儒教缺乏人格神的信仰,毋宁说儒教对人格神的信仰非常纯正和坚定,以至于不将其视为知识的对象加以探讨,更不会去怀疑。“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 论。”“不论”不是怀疑和否认神的存在,“存”就是把神尊置起来供人敬仰。“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2012.4.28)
我期盼儒家有更多的敌人!没有敌人的学派,容易走向自满和封闭,因而缺少更新的动力。儒家与各派思想的竞争,能保持自身的在场性,并能对其他流派的一己之 偏进行制衡和纠正。坦言之,儒家思想是各派进行中国论述的基石!反儒的思想流派,在中国没有未来。试图与儒学争夺王官学地位的,同样没有未来。(2012.4.28)
关兄:陈来不是学,而是一直做如是观。当然,甘阳只是在呼吁,丁耘已经指出他没有实质性的论说。蒋庆是有实质性的论述,但其策略有些棒喝,未必有人买账。我的看法,我们对这种做法,要体会其用心,同时也要保持警惕。 //@关不羽2010:陈来也学甘阳了吗?(2012.4.28)
各路学者皆来切磋,多就儒教是不是宗教、儒教之历史影响、是否需要重建儒教作为着力点,在下有些招架不住,左支右绌。我先忙会生计的事情,等得闲暇,从容与各位方家交流。有关我重建儒教为国教的主张,可参见:重建儒教为国教必底于成——中国儒教网站长慕朵生先生答问。(2012.4.28)
各路学者皆来切磋,多就儒教是不是宗教、儒教之历史影响、是否需要重建儒教作为着力点,在下有些招架不住,左支右绌。我先忙会生计的事情,等得闲暇,从容与各位方家交流。有关我重建儒教为国教的主张,可参见:重建儒教为国教必底于成——中国儒教网站长慕朵生先生答问。(2012.4.28)
孩子行将小学毕业,学习成绩优秀,连续三年地区三好生,前几天又被评为市三好生。即使这样,小升初都茫然不知所措。悲叹!无语!(2012.4.28)
学者张千帆提出要重构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哲学,我对这种建构色彩的提法很是警惕。政治哲学抛开不说,道德是能重构的吗?应该说,我们百余年来在道德方面没有发明,只有堕落和沉沦——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焉在哉?斯文扫地!(2012.4.28)
我觉得背诵是需要的。小孩子长大了,或许会忘记了背诵的内容,但却会养成阅读和亲近经典的习惯。特别是,他背诵的经历和知识,会内化为他的潜意识,或者支援意识,让其终身受用。(2012.4.27)
94岁德国前总理斯密特坦言:西方的当代文明及其价值可能就目前并不适用你们,那是中国中医概念中的“一剂猛药”,除非你们希望将中国分割成若干块,但是那样会造成看起来永不休止的流血冲突,看看前南斯拉夫就知道了。(2012.4.27)
有朋友问:如何培养孩子国学兴趣。根据我的经验,三到六岁,最好是父母和她一起背诵朗朗上口的古典诗词,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上小学后,可背诵论语和孟子的片段。因为小学孩子作业强度大,国学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有一点可确信,孩子作文能力超强!(2012.4.27)
儒家情怀—儒学理念—儒教事业—儒雅生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欢迎诸君关注和支持中国儒教网,开设的微博群。如此江山,代有儒生传道统。何等家国,世存经典辨华夷!“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岂非人生一大乐事哉!(2012.4.25)
昨晚读了两遍秋风兄的《儒家复兴与中国思想、政治之走向——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立场》。我则以为这是一个儒者的立场!自由主义若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必须“贴着地面行进,不在云端跳舞”,即必须回归中华道统——百余年来,秋风兄开其端也,严又陵之比也!(2012.4.25)
強烈呼籲新浪微博用戶聲討新浪微博——該微博設計的問題中,赫然出現“請問2月14日是什麽節日?”答案是“情人節”!西洋的情人節,誰認可之?情人節,就是二奶節、小三節,就意味著婚外戀、一夜情!中國家庭倫理道德,其西洋情人節之由也!(2012.4.25)
去年访问韩国两次,发现穿韩服的女孩子很漂亮。韩服其实就是汉服,是汉服的韩国化。当时心里就想,何时汉服能重回我中华?建议真正的美女,都像武汉美女学习:“穿汉服、行古礼、读经典——做一天古代女子”!!!(2012.4.25)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王凌提出要“回归传统和再建道统”。窃以为,道统是不能再建的,只能重建,准确地说是应该接续和恢复。中国的道统是什么,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孟之统!对此,无论是中山先生还是中正先生,莫有疑义。(2012.4.25)
政权,只有先有道德,然后才有合法性。否则,无论是强力,还是民选,都不能带来稳定的合法性。考虑到道德不是建构的,而是传统的积淀,所以中国政权唯有回到儒家文化上来,才可以获得稳定的合法性来源。(2012.4.24)
儒教宪政,亦称儒家宪政,蒋庆先生在《再论政治儒学》一书予以系统揭示。实际上,先生的这本书,原名为《王道政治与儒教宪政》,因敏感故改名。前几天,许纪霖写了一篇儒家宪政的历史和现实的长文,对此有深入讨论。(2012.4.24)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提出:“儒学复兴需要执政党政治文化再中国化!”窃以为,儒学复兴,需要执政党拨乱返正,复古更化,重建儒教中国,最紧要的是推行儒教宪政,赋予儒教国教地位。(2012.4.24)
大报再抛马克思主义和儒学会通文章,著名学者牟钟鉴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能留,五常(仁、义、礼、智、信)不能丢”。我的意见是,会通肯定不是1+1的问题,而是涉及以谁为主的问题。(2012.4.24)
@云南大学儒行社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朱子有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大家多读书吧!本社推荐书目: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吕祖谦《近思录》;钱穆《国史大纲》;张觉《荀子译注》;陈来《宋明理学》;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 界》;牟宗三《生命的学问》。
甚好!读经典,读中国经典,读儒家经典,是大道,是正道,才常道!(2012.4.24)
我的“国将不国论”:国人从怀疑鬼神到批判圣贤,从颠覆道德到罔顾法律,从挑战人伦到蔑视生命,名教覆亡,纲常沦陷,伦理失范,风俗坯变,贪官污吏有之,奸商恶霸有之,围观伤溺者有之,以子弑父者有之,人将不人,国将不国。(2012.4.23)
与其说儒教缺乏人格神的信仰,毋宁说儒教对人格神的信仰非常纯正和坚定。“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不论”不是怀疑和否认神的存在,“存”就是把神尊 置起来供人敬仰。对鬼神敬而远之,祭神如神在。”不是说没有神,而是神在远处,在高处,需要通过敬和祭,才能从内心体验到神的降临和光照。(2012.4.22)
通过自我观之,儒教不是耶教意义上的宗教;通过自他观之,耶教不是儒教意义上的宗教。儒耶两教对宗教各有自己的理解和定义,如果互不承认,互相訾议,必然 有害而无益,最好的办法是各自保留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信仰,彼此承认对方是宗教的一种模式,不认为自己是唯一的宗教模式才是最大的宽容或包容。(2012.4.22)
儒教将神人、内外、主客、圣凡一体打通、毫无间隔,是世间最圆融的、最完满的宗教,是一种超宗教。儒教之为宗教,必须依据中国历史传统,采用中国学术范畴,通过自我定义,自我确认的方式,回应人们对儒教是不是宗教的疑问。(2012.4.22)
与其说儒教缺乏人格神的信仰,毋宁说儒教对人格神的信仰非常纯正和坚定,以至于不将其视为知识的对象加以探讨,更不会去怀疑。“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不论”不是怀疑和否认神的存在,“存”就是把神尊置起来供人敬仰。“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2012.4.22)
儒者四德:知识、见识、情怀、行动力!时下,所谓儒者,所谓士大夫,所谓知识分子,有知识的未必有见识,有见识的未必有情怀,有情怀的未必能付诸行动。(2012.4.22)
儒学迎来小阳春!昨晚,邀请儒士社负责人、儒家中国网站长、国学新知网北京负责人等北京儒学同道进行交流,商谈合作。(2012.4.22)
恍然间,就觉得儒教不仅是国人潜意识里不可或缺的思想、行为之准绳,还真就是国人应共尊的国家宗教。日本学者提出:儒教是一种沉默的宗教!(2012.4.22)
为什么说“天不生孔子,万古长如夜”?天无日月则地尽漆黑一片而人断不能生,而假若正道衰微,人之生命和尊严备受摧残磨折,则亦犹如漆漆漫漫之黑夜,既令人绝望,又使人期盼长夜复旦——复旦者,非指自然中日月更替代明,而是仁义道德的重光,此皆人情所使然也。(2012.4.18)
大陆儒教徒成功举办大规模祭孔活动:儒士社、北京大學耕讀社、清華大學國學社、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社、中華女子學院國學社、西安交通大學國學社、湖南科技大學弘毅知行社、陝西師範大學日新學社的青年儒学同道,共60餘人,齊聚北京孔廟參加祭孔釋菜禮。 详见(2012.4.18)
关于慕朵生微博中有关蒋先生的微言信息:
蒋庆先生谈祭孔问题:先生说:考虑到目前儒教的生存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民间祭孔应该走地方性、小规模、多样化的道路,循序渐进,积少成多,逐渐扩大社 会影响,不断争取包括官方在内的各方面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最终汇聚成大规模、全国性、定制化、符合传统礼仪的祭孔典礼。
蒋庆先生《再论政治儒学》一书,设计“虚君共和制”代表国统,提出改“衍圣公”为“衍圣王”作为君主,负责中国象征性的政治外交职权和实质性的宗教文化性职权。诸君谈谈个人的看法?(2012.4.20)
蒋先生的有关主张,在书中有清晰的阐释。孔氏代表血统,代表国统,但不许以代表道统和学统,这是常识。道统和学统,其代表和传承,在大儒!(2012.4.20)
蒋庆新著《再论政治儒学》出版: (一)王道政治——儒教宪政的义理基础 (二)儒教宪政的议会形式——议会三院制 (三)儒教宪政的监督形式——太学监国制 (四)儒教宪政的国体形式——虚君共和制(2012.4.20)
【上一篇】【慕朵生】微言短语(集二)
【下一篇】道里书院网络经学院经典普及读书会报名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