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海】“家人嗃嗃,悔厉,吉”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4-07-01 12:38:24
标签:

“家人嗃嗃,悔厉,吉”

作者:张传海

来源:“钦明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五月十九日己未

          耶稣2024年6月24日

 

不知不觉已人到中年。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已然是困顿经年。我总是在严厉与慈爱之间徘徊,不知该如何把握好分寸。现在回想,我或许还是偏向慈爱一面多一点。这不仅是说我不够严厉,而且更是说我每每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严厉,我不知道该如何恰当理解和处置我严厉的一面。起初我对这一问题并不甚自觉。后来才逐渐意识到,我们这个时代教育子女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多慈爱而少严厉,乃至是溺爱过度而缺乏规矩。这并非没有来由!《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汪曾祺一篇著名的散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

 

这便是所谓“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来所谓“成兄弟”,不过是教人“没大没小”地做父子!在有无数人生活过的、经历了无穷时间的天地间,或许总有那么几个既缺乏温情、又缺乏敬意的父子。相较于这种父子而言,一个“没大没小”、“充满人情味”的家庭或许尚有几分值得称道之处。然而,这种所谓的“充满人情味”,果真比“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更值得追求吗?先不管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如何,我们大多数人已然习惯了这样一种论调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现代人极容易迷失在“多年父子成兄弟”式的温情里。这些所谓的文学作品在以无声无息的方式训诫大众:家人间不需要彼此约束,不需要承担责任,而只需要享受其中的温情便好,莫让严敬畏惧伤害了父子间的温情脉脉!没有付出,便可获得充足回报,无须自我约束,而只需在温情脉脉中安心徜徉。试问,这样一种幸福温馨的场景,如何能不引人入其彀中呢?!可是,世间果真有这样的便宜事吗?我们暂且抛开这种文人的想象,而正视人世间的真实场景,便会惊然发现:绝对大多数“成兄弟”的父子关系中,孩子的“没大没小”可不仅是叫一句“老头子”那么简单。在没有规矩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无论想要什么,无论遇到任何困难,父母都会有求必应,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我行我素、安适惬意。然而,一旦有朝一日面对强大的逆境和压力,这种孩子又能经得起什么样的风雨呢?当父母不再能满足其无厌之心的时候,这种孩子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当他们的自主意识不断觉醒的时候,他们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自主性呢?这一切问题最终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我们今天异常熟悉而传统时代不曾有过的名词——“青春期叛逆”。

 

在当今时代,“青春期叛逆”被视为少年成长必然经历的阶段,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错的!在一种“没大没小”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心性状况急剧变化而自我意识急剧觉醒的青春时期,叛逆一点,再叛逆一点,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没大没小”自牙牙学语开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即将成人之日而终于蜕变成“无法无天”,不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青春期叛逆”绝不是所有青少年的必备品。或许在每个学校、每个社区,总有那样几个另类的孩子,根本不知所谓叛逆为何物。而这种孩子从小却往往活成了汪曾祺眼中那种令人厌恶的“笔管条直”的样子!原来,令人厌恶的“笔管条直”,一旦换个角度来看,便成了“无法无天”的克星!原因其实很简单,一个孩子能够做到“笔管条直”,那么,他在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一定不是追求安适惬意、我行我素,而是越来越发现父母养我育我之艰辛,帮助父母承担责任还惟日不足,哪里有闲工夫去叛逆呢?

 

“无法无天”式的叛逆必然会造成对温情脉脉的伤害。而这样的少年长大成人以后,即便因理智的成熟而可以在表面上回归日常平静,然而躁动的心不会因理智的成熟而自然归于平息,温情也不会因此而自然回归,叛逆往往会获得一种更为理智和成熟的表达。而这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新生一代的子女身上,让他们变得比自己的父母更加我行我素。我们不妨抛开一切想象,看看今天那些三岁、五岁的孩子,有多少已经开始未青春而先叛逆,万事尚且懵懵懂懂,当家做主之心却已如野草般恣意生长!至此,“没大没小”式的温情便彻底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而变得土崩瓦解、分崩离析。除非我们有朝一日能幡然醒悟,痛定思痛,痛改前非,不然便只会在叛逆的路上越走越远,难以回头,且遗祸无穷!

 

原来,“没大没小”式的温情永远不会源源不绝,永远不会变成温情脉脉,它只会成为懦弱、冷漠、叛逆乃至凶狠的温床。原因其实很简单,“多年父子成兄弟”,虽然也能给人世间带来些许的温情,却总是要以牺牲父子之间的敬意为代价。失去了敬意的支撑,所谓温情不会维持太久。当父母丝毫不再令人敬畏,孩子便在叛逆的路上一往无前;当孩子丝毫没有“笔管条直”之意,人生便在自私自利的路上一往无前。原来,敬意才是温情的源泉,父子之间哪怕严厉过度,也要好过“没大没小”、“无法无天”。《周易·家人卦》九三爻辞:

 

"

 

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

 

“嗃嗃”是严酷之意。家人之间过于严酷,毕竟会有伤恩情,不能算是尽善尽美,所以这时候便会有“悔厉”之心。由严酷而悔,于是便由敬而生爱,便会悔而吉。而夫妇、父子之间整日嘻嘻闹闹、“没大没小”,久而久之,必然会由相亵而变成相轻,由相轻而变成无视和冷漠,所以终究会吝而凶。如果说“妇子嘻嘻”是多温情而少敬意,那么,“家人嗃嗃”便未免多敬意而少温情。这么说来,二者之间不过是各偏一边而已,其最终的得失为何会如此天壤悬绝呢?《象传》曰:

 

"

 

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

 

“家人嗃嗃”,虽然严酷,但父依旧是父,子依旧是子,其天然爱敬之良心便因而有立足之地,“悔厉”之心便由此而生,相爱之意便由此而长。“嗃嗃”,敬也;“悔厉”,爱也。“嗃嗃”而又复“悔厉”,则父子之间敬爱两不失,敬与爱相持而长,所以终归于吉。而“妇子嘻嘻”,看似一派温情景象,实则父已不是父,子亦不是子,虽说是多年父子,其实已经是“没大没小”的兄弟,彼此之间的温情便只能寄希望于臭味相投、性情相契之类,而不复有长养之机会。更有甚者,这种伴随着狎侮之意的温情之中,已然有离心离德之根潜滋默长,他日一旦爆发,便至于不可收拾!所以,“多年父子成兄弟”看似可歆慕艳羡,实则当“深恶而痛绝之”!人世间的温情不会凭空而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而只会生于对人伦责任的承当与担负,亡于对温情脉脉的贪恋与享受。要想担负人伦之责,温情与敬意不可偏废。然而,唯有“正伦理”,然后方可“笃恩义”,敬意尤为当务之急也!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