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笑非作者简介:吴飞,字笑非,号太常、经礼堂,男,辛酉年(西历1981年)生,山东济南人。业郑学,尊周书院(网站)、道里书院(网站)管理员。出版有《汉学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4月)《礼学拾级》(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
制而遺道
——尊周書院問答
作者:吳笑非
來源:“尊周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初二日壬申
耶穌2024年7月7日
制而遺道——尊周書院問答
制,公羊家為漢制法之制,周公制禮作樂之制。
道,行所由也。
本篇不討論漢儒以外的理解。
制,即今言制度(institution,constitution),是靜態設計。
道,是運行之軌跡,是運營過程。
所以《春秋》並不是制度之書,你要學制度,請老實學《周禮》,《王制》或者《儀禮》或者隨便什麼百家、西洋經典,都是不足比肩的。原因很簡單,內容不夠,根本不能建立起事制曲防的意識,沒有這種意識,談不上制度。
反過來,《春秋》是載道之書,是所以制度之書,所以重點亦不在禘嘗。紙面抄襲《春秋》,連《君位繼承法》都給不出來。《春秋》並沒有現成法度,但也不是教你這也可那也可,是教你損益並給出定論的。
《春秋》所承載的是變化,因為那是一個大夫執國命,陪臣執國命的時代,變化而且是更悲觀的變化是必然的。
《春秋》所要表現的,毋寧是周禮如何一步步被蹦壞,從宣公初稅畝,成公作丘甲,到哀公用田賦,只是公穀並未記錄細節。但大家也不要以為《左傳》想記錄細節,《左傳》還有個僖公年間的作爰田,《外傳》作轅田,但並無解釋。所以不是公穀以為史實不重要,而是在周禮文本、列國史書尚可得聞的時代,三傳先師都沒有解釋的需要,這是昔日的公共知識。
人是生活在歷史進程中的,所以楚子討夏徵舒,吳子敗楚于柏舉,是可以稱子的,並不因楚之滅陳,吳之以班處師,而湮滅伐罪的正義。同樣,趙盾、許止弒君,即便訴於訝士,也是板上釘釘的大惡,但《春秋》可以實與而文不與,因為他們一生的正當性,可以減除過失犯下的大惡。《春秋》不是共時態上的結論,而是歷時態的權衡。
對周禮態度亦然,從共時態而言,制度只能唯一,周禮本身保存的夏商禮,戎索之類,在共時態法典下就必須有場合身份的規範,從而納入一體多元的大一統制度之中。但《春秋》並不是周典,所以崇尚周禮,並不妨礙在上無天子,下無方伯的時代,以事授於方伯。不妨礙在天子不能正的情況下,奪楚徐吳越之爵而斥為夷狄,更不妨礙楚交中國日久,而以中國之法書之治之,不妨礙楚有大夫,潞之稱子。
制度是一時的,而道是隨時的。所以《春秋》之義,非以制度為太平,唯道能致太平。
而道,考慮的不是制度意義上的設官分職,內外畿服,正適庶孽,流宥五刑。而是在時間性上,把握改制的方向,如何撥亂反正。或在王制已定的情況下,如何維護制度之運營。
所以漢儒的重點,並不是制度學派的莽大夫的種種高大尚的明目改革,而是在貌似因循秦律,因循漢法的基礎上,在關鍵問題上緝熙於光明。所以董子的改制無需三公六官,無需三等爵百二十官,而是建立了漢法、察舉、刺史、平準、推恩、屯田。名田制也許意識到經界困難,並未實施。
問題是今天的許多探討,怕是急於制作,而疏於損益,更無能知其本末終始,則所制縱如《春秋》又何如?非漢儒所履也。
所以要求道,無他,須知制度之始、壯、究,然後取材之耳。
另,一切西方政治、社會觀念甚至歷史研究,都是共時態的,因為不考慮變化變通的制度,適合於既得利益者。其制度最初的完美設計賦予美名和道德制高點,而其制度的必然墮落,又被既得利益者收入囊中。
而大眾需要的是歷時態的分析,是看透歷史的真相,並隨時改革弊政,唯有一個能不斷改革,並保證改革之正義的民族,才可以日新。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北师大励耘学术讲座,吴飞主讲“六经皆史”的思想意义
【下一篇】【吳笑非】性體情用辯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