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文 著《盈科后进——中国孟学史丛论》出版暨后记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4-07-26 00:42:58
标签:
杨海文

作者简介:杨海文,男,西元一九六八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心灵之邀——中国古典哲学漫笔》《浩然正气——孟子》《化蛹成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断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世界》等。

杨海文 著《盈科后进——中国孟学史丛论》出版暨后记

 

 

 

书名:《盈科后进——中国孟学史丛论》

作者: 杨海文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46

 

作者简介

 

杨海文,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国孟子学会副会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济宁市里仁书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侧重孟子思想、孟学史、《孟子》单章研究。著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世界》《文以载道——孟子文化精神研究》《盈科后进——中国孟学史丛论》。近期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孟学史的论文结集,采取历史—思想史进路,对代表性人物(如荀子、司马迁、扬雄、王阳明、戴震)、代表性作品(如《汉书· 古今人表》《牟子理惑论》《千字文》)、代表性事件(如《孟子》传记博士问题、李觏疑孟公案、《孟子节文》事件)进行了翔实考察,对孟子与先秦诸子、孟子与文史哲、孟子与道佛的思想关系进行了创新研究。本书文献丰富,考证精当,文史兼综,重点突出,呈现并敞开了中国孟学史厚重而又复杂的多维向度,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后记

 

摘 要:中山大学杨海文教授二十多年来的孟子研究包括A计划、B计划:前者的关键词是文学、哲学、历史,重心放在内涵生产的守正创新,范式生产未能取得突破性的守正创新;后者的关键词是孟子思想研究、孟学史研究、《孟子》单章研究,不仅旨在内涵生产的守正创新,而且旨在范式生产的守正创新。从A计划转入B计划,具有“辞旧迎新”的意义:一方面,将以《盈科后进——中国孟学史丛论》为代表的孟学史研究,当作先前一个阶段暂时结束的见证;另一方面,将以“新编孟子正义”为代表的《孟子》单章研究,当作未来一个阶段正式开启的标志。

 

关键词:孟子思想研究;孟学史研究;《孟子》单章研究;内涵生产;范式生产

 

2023年8月8日收到《盈科后进——中国孟学史丛论》(以下简称“本书”)的校对稿并开始校对,断断续续,11月3日终于校对完毕。校对的时候就琢磨着写《后记》,但写作仰仗机缘与情境。如果说机缘与情境现在已经莅临,那就不妨将萦绕于心的三个问题一吐为快。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如何处理引文?如何概括本书?如何研究孟子?此外,诚挚的感谢与反躬的自励也是《后记》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如何处理引文?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必然涉及大量引文,尤其是对古文献的引用。我整理这部书稿,曾经用了无数时间复核引文,发现有很多引文的标点符号极不规范,所以每有修改,特别以脚注方式标注:“按,个别标点符号略有校改。”最近若干年来,我常用这种方式处理引文,目的在于促使被引文献在自己的作品中获得规范的表述。譬如2022年出版的《文以载道:孟子文化精神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四书选讲》(巴蜀书社)就使用了这一处理方式。商务印书馆给我的本书校对稿,全部删除了“按,个别标点符号略有校改”的标注。这样做未尝没有道理,至少使得脚注不再烦琐。但是,读者一旦复核被引文献,就会以为这部书稿的引用出现了错误;在有关部门例行的编校质量检查中,此事就更大了!

 

为什么要对被引文献的标点符号做出适当的校改呢?首先,原因来自原作者(点校者)。以当下的古文献点校为例,标点符号不规范的情形比比皆是,有时甚至错得离谱。如果使用这些文献做研究,能不做适当的校改吗?其次,原因来自引用者(研究者)。以我的这部书稿为例,收入书中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不同文章引用过同一类型的文献,但同一类型的文献在不同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居然不一样。对于这类情形,同样需要做出适当的校改。前者自然是关键之所在。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在杂文《点句的难》中说的一句话:“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1]

 

我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1999-2002)、学报编辑部(2002-2018)工作过很多年,深知打标点符号绝非易事,也写过将校对视作本体论的文章[2]。如何将标点符号打得规范,虽然不是校对唯一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内容。有一句话说:“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它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让它撒落。”[3]我在一本论文集的《后记》中引用过这句话[4]。2023年11月17日,我到邹城参加孟苑孟子大殿“孟子思想展陈馆文案提升”座谈会,当地企业家盛来先生(一直情深于文学)说道:“标点符号是有表情的。”标点符号旨在标出思想,同时自带表情,岂可等闲视之?

 

正因此故,我这次校对本书,重点在于确保被引文献的标点符号规范化[1]。“规范化”是编辑出版界的说法,我的说法是“家园感”。一旦离开原作品,被引文献在引用者及其作品中就获得了新家园,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被引文献的标点符号一旦不规范,那就有理由予以校改。所谓新家园,是指被引文献的标点符号一经校改,既能自带表情地标出思想,又能宾至如归,亲如一家,和谐地栖居并且真切地融入新的文本语境中。一部学术著作总会有很多引文。如果对于被引文献的标点符号将错就错、听之任之,能说作者负责任吗?对于本书处理引文的这种做法,我有责任做出以上说明。

 

二、如何概括本书?

 

自从2018年8月3日由学报编辑部调至哲学系以来,系主任张伟教授再三敦促我为《中大哲学文库》编一本文集。编文集,说易也易,说难也难。我几经更换选目,2021年7月编成初稿,2022年5月最终定稿。本书Word文档的电脑统计字符58万字(计空格),收录38篇文章,最早是1996年发表的,最晚是2022年发表的,时间跨度长达26年。

 

我在一本书的《后记》中说过:“正如人生一样,一本书也是逐渐成熟起来的。所以,以上文章的发表时间越早,就与本书的差异越大;其发表的时间越晚,则与本书的相似越大。”[5]这种情形也适合于本书。时过境迁之后,再对多年前写的文章进行修订,难度并不小,但又是值得的。对于编入本书的文章,我都做了相应的修订。尤其是对30岁出头写的两篇长文——《李泰伯疑孟公案的客观审视》《朱元璋时期的〈孟子节文〉事件》做了极大的修改,悔其少作之叹油然而生。又为《“宋太祖誓碑”的文献地图》补写了第五节《宋太祖誓碑与孟学史的虚实之辨》,旨在凸显其孟学史价值。对于本书而言,修订的作用在于加固了研究主题的集中,夯实了内在逻辑的自洽。

 

发排之前做过认真的修订,这次又进行了仔细的校对,难道我对自己的书还不够熟悉吗?说句实话,熟悉归熟悉,但如何概括本书,于我依然是一件难事。我写过一篇如何写摘要的经验之谈[6],网上流传颇广。为单篇论文写出精准的摘要,本来就难;为几十篇文章组合而成的论文集做出简练的概括,难上加难!我过去做编辑的时候,难免好为人师,曾对一些年轻作者说过:“你写不出摘要,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的文章;你不了解自己的文章,是因为你没有写好这篇文章。”如今面对本书,我何尝不是如此?不将本书称作“中国孟学史”,而是称作“中国孟学史丛论”,我已知耻矣,但这远远不够(后文有进一步的解释)。

 

出版社要求为本书提供200-300字的“内容简介”。我勉为其难而又“王婆卖瓜”,将本书概括为: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孟学史的论文结集,不求面面俱到、平分秋色,而是采取历史-思想史进路,力图做实有代表性的人物(譬如荀子、司马迁、扬雄、王阳明、戴震)、有代表性的作品(譬如《汉书·古今人表》《牟子理惑论》《千字文》)、有代表性的事件(譬如《孟子》传记博士问题、李觏疑孟公案、《孟子节文》事件),做活孟子与先秦诸子、孟子与文史哲、孟子与道佛的思想关系,文献翔实,考证精当,文史兼综,重点突出,呈现并敞开了中国孟学史厚重而又复杂的多维向度,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三、如何研究孟子?

 

为孟子既写一本文学的书,又写一本哲学的书,还写一本历史的书,属于我的孟子研究A计划。设定计划之时,少年意气,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完成计划之时,备尝艰辛,蹉跎已尽半生。具体而言,2008年出版的《浩然正气——孟子》(江西教育出版社)以及2017年修订出版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世界》(齐鲁书社),是我为孟子写的文学书;2022年出版的《文以载道:孟子文化精神研究》,是我为孟子写的哲学书;即将出版的本书,是我为孟子写的历史书。在这三本书中,为孟子写的文学书、哲学书,我还算满意;但为孟子写的历史书,我花的力气最多,竟然觉得不甚满意。

 

早在2021年8月9日,我就草拟了本书的《后记》。为孟子写的历史书,我何以觉得不甚满意呢?那篇《后记》指出:

 

孟学史是孟子研究新的学科增长点,值得探讨的问题数不胜数。这本文集对于许多重量级的孟学史人物尚付阙如,倍感遗憾。以汉唐为例,我虽然对董仲舒(前179-前104)、刘向(前77-前6)、赵岐(?-201)、葛洪(283-363)、刘勰(约465-520/521)、颜之推(531-约597)、刘知几(661-721)、韩愈(768-824)、李翱(772-841)、白居易(772-846)、柳宗元(773-819)、皮日休(约834-约883)等人做了不少的文献资料,但至今没有写成专题论文。原因无他,主要是学力不足。

 

不错,正因学力不足,我至今写不出一本可以称作“中国孟学史”的书,只能勉强编成一本叫作“中国孟学史丛论”的论文集。既然学力不足,就该设法弥补。三年“疫情”期间,我照常每天坚持快走[2],只是将行走路线由珠江边改为康乐园(亦即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我曾经给康乐园写过一篇很长的散文[3],学校还拿其中的几节做成本科招生宣传的小视频。在此,我必须十万分郑重地感激我生活了30年的这个园子,因为它赐予了我孟子研究B计划的萌生。作为一种缘分,那是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赐良机!作为一种福分,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天降大任!

 

“疫情”期间有三个日子的康乐园快走,值得我铭记在心:2020年2月25日,我称作“庚子学悟”;2021年3月10日,我称作“辛丑学悟之一”;2021年10月22日,我称作“辛丑学悟之二”。悟到了什么?就是“《孟子》单章研究”六个字。这六个字有那么重要吗?当然重要!而且不是一般的重要,乃是特别的重要!理由在于:

 

孟子研究包括三种范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谓孟子研究一般就是孟子思想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孟学史研究;最近几年来,笔者提出“《孟子》单章研究”的理念,并在2022年成功申报了致力于《孟子》单章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从定义看,《孟子》单章研究是源于孟子思想研究的孟学史研究新范式。但是,它以孟子思想研究为精神源泉,以孟学史研究为表现形式,这同样不可忽视。[7]

 

既要做孟子思想研究,又要做孟学史研究,还要做《孟子》单章研究,并且立足于《孟子》单章研究,借以深化孟子思想研究、拓展孟学史研究,这就是我在“疫情”期间逐渐形成并定位的孟子研究B计划。忝为高校教职,不能不做研究,也就不能不申报项目。我做孟子思想研究,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以载道——孟子文化精神研究”(批准号13FZX003,2017年6月28日结项)。我做孟学史研究,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唐孟子思想解释史研究”(批准号18AZX011,2023年10月22日结项)。我做《孟子》单章研究,申报了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重大课题“《孟子》深度解读及其思想研究”(批准号20GZGX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批准号22&ZD036)。项目从申报到完成,酸甜苦辣咸,无法用言辞表达;其间必然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帮助[4],我心存无比的感激!

 

我的孟子研究先有A计划,后有B计划。孟子研究A计划的关键词是:文学、哲学、历史。我将重心放在内涵生产的守正创新,尽力写好每一本书;其中的“孟学史研究”具有范式创新的意义,但我只是此一范式的守正者。孟子研究B计划的关键词是:孟子思想研究、孟学史研究、《孟子》单章研究。它们不仅旨在内涵生产的守正创新,而且旨在范式生产的守正创新;其中的“《孟子》单章研究”更是具有范式创新的意义,它或许可以视作我为孟子研究方法论做出的微薄贡献。孟子研究A计划、B计划的区别与联系,大致如下所示:

 

A计划:文学+哲学(孟子思想研究)+历史(孟学史研究)

 

B计划:孟子思想研究→孟学史研究→《孟子》单章研究

 

这两个计划的内涵生产有相通的地方,但从范式生产看,尤其是从全面覆盖《孟子》260章的单章研究看,我们可以说A计划是孟子研究的1.0版,B计划是孟子研究的2.0版。B计划之所以能够超越A计划,缘由显然在于“《孟子》单章研究”新范式的提出。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对孟学史研究用力最多而又倍感学力不足,如果没有快走于康乐园(中国四大美丽校园之一)获得灵光一闪的天命之助,我哪能萌生“《孟子》单章研究”的念头,并且形成一整套实施方案呢?孟学史研究作为一种范式及其实践,既是A计划中的攻坚战,又是B计划中的重头戏,一身二任而又承先启后,连接两边而又继往开来。回想起来,我置身于孟子研究A计划、B计划的这一交接处,未济之时的怅然若失,说有多苦闷,就有多苦闷;既济之时的先难后获,说有多喜悦,就有多喜悦。没有揪心之失,哪有倾心之得?这是做学问的家常便饭,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前文说到我对本书不甚满意,但一经得失辩证法的点拨,我也就释怀了,算是放下了我执之心。

 

四、感谢与自励

 

本书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唐孟子思想解释史研究”的结项成果之一。最近若干年来,我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如前所述),另外担任梁涛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孟学史”(批准号11&ZD083,2019年12月2日结项)子课题“汉唐孟学史”负责人,以及熊明辉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用逻辑的深度拓展与应用研究”(批准号19ZDA042)子课题“语用逻辑的中国古代论证应用研究”负责人。在此,感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本书忝列张伟教授主编的《中大哲学文库》,得到中山大学禾田哲学发展基金资助。中山大学哲学系是我最重要的人生驿站,曾求学于斯(1993-1999年),又执教于斯(2018年-),也许还将终老于斯。在此,感谢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禾田哲学发展基金!

 

业师李宗桂教授为拙著《文以载道:孟子文化精神研究》赐序,题署的时间是“2022年1月10日早上6点16分”;这次为本书赐序,题署的时间是“2023年11月10日早上6点”。这次的赐序同样是一篇长文,其中一语中的地指出:“我觉得海文对于自己的孟子研究已经有了‘辞旧迎新’的构想与践履:一方面,将以《盈科后进——中国孟学史丛论》为代表的孟学史研究,当作先前一个阶段暂时结束的见证;另一方面,将以‘新编孟子正义’为代表的《孟子》单章研究,当作未来一个阶段正式开启的标志。”30年来的师生情,只此两个题署时间,只此“辞旧迎新”四字,就是最好的注脚。在此,感谢业师李宗桂教授!

 

本书由商务印书馆海丹女士及其团队担任责任编辑。我做过十多年的职业编辑(2002-2018年),深知专业、敬业是编辑之为大的两张王牌。说到专业,譬如《阳明“四句教”出处辑考》一文引用的《王阳明全集》,既有2卷本,又有3卷本,我的标注虽然规范但不够明晰,而海丹女士及其团队改为“《王阳明全集》(2卷本)”“《王阳明全集》(3卷本)”,顿时两全其美;又如《李觏与“骂孟诗”的思想史深意》一文生造“承后省”的术语而不自觉其非,她们将它改正为“蒙后省”,盖因“承前省”“蒙后省”对言。说到敬业,商务印书馆的编排规范偏重西学,我觉得它的很多做法不太适合于本书,而海丹女士及其团队不厌其烦地与我沟通,力图使得本书的编排能够符合中国传统学问的固有表述;她们还花费宝贵的时间,为本书编制了《参考文献》,总计740种文献,Word文档的电脑统计字符3万字(计空格),长达30页。在此,感谢商务印书馆、海丹女士及其团队!

 

本书封面中的波浪版块,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国画工作室主任梁松林先生创作。松林是我的老朋友,最擅长画白菜。他专门给本书的创作,无限蓬勃的生机氤氲在那简单而又如此形象的线条之间,水的“盈科后进”力透纸背、呼之欲出,我十分喜欢。在此,感谢梁松林先生!

 

对于本书而言,诚挚的感谢是说不尽的,反躬自励亦然。本书的书名“盈科后进”,典出《孟子》8·18:“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源头的泉水滚滚奔流,不舍昼夜,盈满坑洼然后前进,直至大海。这里有日积月累的朴实,有行稳致远的执着,有厚德载物的包容,有自强不息的担当。所以,过去在执行孟子研究A计划的长旅当中,我时常反躬自问,以“盈科后进”自励;今后在执行孟子研究B计划(尤其是致力于《孟子》单章研究的“新编孟子正义”)的征途中,我仍将不断反躬自问,以“盈科后进”自励。

 

谨以本书献给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学科点的奠基者李锦全先生!

 

(2023年12月7日晚写于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712教师工作室)

 

参考文献:
 
[1] 鲁迅.花边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24.
 
[2] 杨海文.“清洁的精神”:校对本体论的三重内涵[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8-171.
 
[3]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关于作家劳动的札记[M].新1版.李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22.
 
[4] 杨海文.化蛹成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断想[M].济南:齐鲁书社,2014:392.
 
[5] 杨海文.文以载道:孟子文化精神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357.
 
[6] 杨海文.文科学术论文摘要的正确写法[J].中国编辑,2010(2):49-52.
 
[7] 杨海文,石明.重返“孟子第一义”的致思场域:《孟子·滕文公上·道性善章》考释[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71-172.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