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以怀远
作者:葛斯青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六月廿四日甲午
耶稣2024年7月29日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许多保存至今的古地名都是千年历史的见证。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以数字、字母命名街道不同,在中国,很多地名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他们从古传承至今,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承载着一代代人美好的愿景。在这些地名当中,带有“怀”字的地名并不少,例如湖南省怀化市、北京市怀柔区、山西省怀仁市、河北省怀安县和怀来县、安徽省怀宁县和怀远县、广东省怀集县。“怀”究竟是什么意思?何以频繁出现于地名中呢?
“怀”字金文本作“褱”;篆文改为从心从褱会意,“褱”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懷”;如今简化作“怀”。《说文解字·心部》:“懷,念思也。从心,褱声。”本义为思念。“褱”与“褢”同源,皆与衣袖襟怀有关。“褱”指衣袖,又指用衣袖兜住东西,有包围、怀藏的意思,引申为怀抱。物理上的怀抱推移到心理即挂念,这也是《说文解字》中“怀,念思也”的来源。把别人拉进胸怀,说明心里有此人,怀柔远人,因此“怀”字有招来之义。《尔雅》:“格、怀,来也。”即是说“怀”引申有归向、来到的意思。
既然“怀”字有思念和使人归附之意,便不难理解为何一众地名都带有“怀”字了。唐太宗于贞观年间设立怀柔县。“怀柔”取自《诗经·时迈》“怀柔百神”,是讲周武王克商后封诸侯,巡行各邦、安抚百神,以发扬光大祖先功业。《中庸》亦有“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唐太宗命此名,意为对北方少数民族招来安抚,使用怀柔政策。怀安始置于唐长庆二年,取“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怀恩而安”意。宋代时怀化地区为少数民族之地,将此地命名“怀化”,取意“怀柔归化”。怀来曾名怀戎,亦表示安抚少数民族。因“戎”字有轻视少数民族之意,辽太祖改怀戎为怀来,消除敌意。总之,将“怀”字放入地名,表达了统治者对当地和平安定的希望。
何以使远人归附呢?“怀”字在《尚书》中出现二十余次,大有以“德”怀人之意。如《尚书·仲虺之诰》“德日新,万邦惟怀”,意为日新其德,可使万国归附。《尚书·太甲下》“民罔常怀,怀于有仁”,意在民众只会归向有仁德的人。《尚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即用公心消除私欲,民众将心悦诚服。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明德教可激发人的自律意识,这样化被动为主动,更有利于日后团结和谐。做到以德感人的核心则是执政者向内求,《中庸》说:“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能够取得这样的外部效果必然离不开自身的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德”的反面是“武”。《老子》中讲“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司马法》告诉我们“国虽大,好战必亡”,用武虽也能使远人服从,但不仅会自损,还因对方归附非出于内心,从而带给未来更多的冲突与麻烦。
现实中也不乏以德怀远的例子,武力没能使人屈服,放弃武力反而使人主动归顺。《尚书·大禹谟》中记载,三苗部族残害百姓,道德沦丧,与中原地区发生战争。舜帝曾经派禹去征讨三苗。三十天后,他们虽暂时被武力所震慑,但并没有被完全征服。此时伯益向禹提建议说:“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只有德行可以感动上天,无论多远都能到达。禹随即撤回军队,舜帝又对其进行礼乐教化,利用人性善的一面加以感化。七十天后,三苗终于主动前来归顺。《史记·南越列传》记载,南越赵佗趁楚汉连年争战时并三郡而称帝。汉高祖遣陆贾为使招降,赵佗应允,但高祖去世后吕后却对赵佗使用了敌对政策,赵佗心生愤怨,又叛汉起兵自立。至汉孝文帝继位,修治赵佗先人冢,修书安抚,又派陆贾出往。赵佗随即撤帝号,称臣修和,岁岁奉贡。唐朝的强大也不只是依靠武力去征服,更多采用怀柔政策,对于周边游牧民族因俗而治,征伐为辅,尽可能避免暴力冲突,这些措施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基础。
“怀”字的内涵不仅见证历史、代表地域,更面向未来、走向世界。中国人自古以来把天下视为一体,成就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与和平性。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担当一脉相承,在今天又发扬光大,今天的中国人立足中国,胸怀天下,放眼未来,致力于世界范围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赓续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责任编辑:近复
【下一篇】【杨国荣】重视浙江文脉中的“浙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