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尚书》文化周开启: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讲师团队走进高青
来源:“民间儒学心灯”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七月廿五日甲子
耶稣2024年8月28日
第二届《尚书》文化周开启
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讲师团队走进高青
8月23日,山东·高青第二届《尚书》文化周启动,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讲师团队走进高青,让《尚书》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普罗大众享受一场场丰厚的文化大宴!
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中国儒学年鉴社社长兼主编颜炳罡,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山东曾子研究会会长陆信礼,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伟,曲阜师范大学《尚书》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徐新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文献期刊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常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王福海应邀在高青县委党校、高苑社区、唐坊镇围绕《尚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做了主题报告。
高青县委党校会场
颜炳罡教授以“《尚书》‘民本’思想的现代意义”为题,深入剖析了《尚书》中的民本思想。他围绕“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尚书》中的经典论述,详细阐述了民本思想在古代政治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无论什么时代,领导者都应修养自身德性,以民为本,为人民谋福利,爱民、惠民、想民所想,正德、利用、厚生。历史告诉我们,《尚书》中的民本思想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结晶,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在讲座中,颜教授不时引导讲堂听众齐声诵读《尚书》经文,听众们深受感染,对德治、民本思想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陆信礼教授以“《尚书》德治思想的当代价值”为题,在对报告的题目进行说明后,围绕“以德配天:德治所以”、“明德慎罚:德治所由”、“敬德保民:德治所安”三个核心论点,系统阐述了《尚书》德治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陆教授在报告中提出,这三方面体现的是《尚书》的“正德利用厚生”思想,当然也符合传统儒家一贯倡导的“内圣外王”理念。“正德”讲的是个人修养与品德的提升,即“内圣”;“利用”“厚生”讲的是通过良好的治理实现民生福祉,即“外王”。
高苑社区会场
刘伟教授通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相关论述,向社区居民讲述了在新时代振兴传统文化,重读《尚书》经典的重要性。刘教授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尚书》的核心精神。对古代的君主而言,要对百姓仁慈;对普通人来说,则要培养自身的德性,危言危行,表里如一。
常樯副研究员以“汲取《尚书》智慧 构建精神家园”为题,用生动的事例阐释精深的思想内涵。“一句话介绍《尚书》,它就是介绍夏商周时代圣王治国理政的档案性资料。”“《尚书》的智慧,体现在‘敬天’‘崇德’‘保民’‘尚和’四个方面。”他结合典籍内容,讲述传统文化倡导的人生规划、人际关系、精神追求,内容生动活泼,发人深省。
唐坊镇会场
徐新强副教授选择欧阳《尚书》传习过的今文篇目《洪范》来向民众讲解儒家修养之道。“洪范”字义指大经、大法,比较集中地涉及了《尚书》中关于德治、天文、地理等诸多思想,原本是治国之法、是对君王的要求,然而其中也蕴含了普通人修养、处世之道。他通过具体分析《洪范》“九畴”的内涵,说明当中道理合乎人性、人心,因而自古至今,对我们每个人的实践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随后,王福海博士做了《尚书》天命观演变的报告。他解释了我们民间流行的天命观是由武王和周公在政权稳固中奠定的。武王将翦商战争的胜利归属于作为一切主宰之上帝的保佑。武王去世导致了这一信仰的动摇,周公平息了借此而起的殷商遗民叛乱,以深切的忧患意识领悟并宣告:作为至上神的天(帝)具有惩恶扬善的道德属性。在位者只有勤政毋逸,明德慎罚,才能获得天命支持——将一切祈天永命的方案,归于敬德保民的人事中。这一思想革命的完成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天命观,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人道主义之黎明”。
六位专家学者围绕《尚书》的民本、德治、天命等思想,结合历史与当代的社会实践,展开了丰富的讲述,为在场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颜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躬身于乡村儒学的推广,期间受到了省政府、当地政府的支持与赞扬,也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社会人士投入这一事业,在济南章丘三德范村、烟台南水桃林村、临沂兰陵芦柞镇、泰安宁阳金彩山酒业等地都设立了乡村儒学讲堂,他们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定期讲授经典文本,弘扬圣贤之道,润物细无声地改善着当地的民风、民俗。颜教授表示,期待在高青县弘扬《尚书》文化的实践也能够持久推进,让其中精神价值真正进入到每个人的生命里,培养共同的价值追求,正如《乡村儒学之歌》所唱——“人人做君子,家家乐圣贤”!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