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则征】孔夫子到底束缚了你什么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2-08-04 08:00:00
孔夫子到底束缚了你什么
作者:吕则征
时间:2012-08-03
常常听到有人说,中国人创新意识差,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更直白一点说,是受到了孔夫子的影响。地处齐鲁之地的山东人更是说,我们保守,是因为受孔夫子影响深。说者大有不屑、调侃、贬斥的意味,似乎自己不如人意的现状,是孔夫子造成的。孔夫子要为当下中国人的痛苦屈辱承担责任。孔夫子束缚了手脚,束缚了创造,束缚了思想,使得人们谨小慎微、缩手缩脚,限制了作为。
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孔夫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华文明贡献良多。其言其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重大的历史文化现象,对后人的影响,是后人为我所用、自我选择的结果,前人是没有责任的。正如钱币,普通人用之过日子,慈善家用之行善,投机者用之生财,官场用之行贿,无良者用之搞恐怖。钱有何罪?钱担何责?善人用之行善,坏人用之行恶。工具而已,手段而已。至于有人说,孔子的学说为历代帝王所利用,就不是好东西。这还是“阶级斗争”思维的结果。且不说帝王中有开明之君,为中华文明增光添彩。即使昏庸无道的暴君,他们尊孔,孔夫子也不可能承担什么责任。犹如当今的暴发户识字不多藏书多、胸无点墨喜字画、陋知文物重金买一样,附庸风雅而已,聚财而已。书何辜?字画何辜?文物何辜?以此推理,孔夫子何辜?
或许有人说,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渗透到血脉中的。甚至有人大言,我们的身体有这种文化基因,血液里流淌着这种文化元素。文化基因须靠后天诸多因素方能激活产生作用,正如马克思主义,有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有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有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有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有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同是马克思的学说,因后来者学养、人品、地位、权欲的不同而大相径庭。
毛泽东靠革命起家,当政后更有“孔学名高实秕糠”的思想,以致与自己亲自定下的接班人林彪决裂后,大搞“批林”时,把孔夫子拉了进来,大搞“批孔”,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人们真是佩服毛泽东浪漫主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竟然把风牛马不相及、八竿子抡不到的林彪和孔夫子硬是捆绑在一起,要批倒斗臭。林彪一生紧跟毛泽东,战功卓著,唯毛是听,倒彭德怀、倒刘少奇均大打出手,甚合圣意,是写入党章的接班人,被誉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统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炙手可热,气焰熏天;而孔夫子则是春秋战国时教育家、思想家、文化学者,一生“累累如丧家之犬”、“乐以忘忧,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做过鲁国大司寇,充其量相当于现代的司法部长,与林彪相距万里。毛泽东把这样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物放在一起批判,其雄才大略自不是一般人能窥知。
毛讨厌孔子,历史教科书上的孔子形象就是腐朽没落奴隶制的代言人,为历代反动阶级所利用,是拉历史倒车的反动派。处于“批孔”的需要,节选了《论语》的章节,分发国人。这件事普及了孔学知识,但使相当多的国人种下了对孔子极其负面的印象。因为,“批林批孔”之前,大多数国人对孔夫子所知甚少,不少人甚至一无所知。一“批孔”,大家才知道两千多年前有这么一个反动透顶的人物,且是林彪反党反毛主席、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祖师爷。到现在,许多人一开口便是“文革”中对孔子的蔑称“孔老二”。对孔夫子的认识还是“批林批孔”时的水平。这些人没有读过《论语》、《孟子》,没有读过司马迁的《孔子世家》,更没有读过历代先贤对孔夫子的论述,无从知晓孔子整理《诗经》、做《易传》、定《礼》《乐》,作《春秋》,融汇古训,演绎新知等对中国历史文化有重大贡献之事。当时“批孔”的文件怎么说,今天仍怎么说。拨乱反正否定“文革”已30多年,余毒仍在,令人心寒。与其说孔夫子束缚了你什么,不如说“批林批孔”束缚了你的思想。
被列为“四书”之一的《论语》,是孔门弟子及后学对孔子言行和弟子言行的辑录,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的精华。以我个人的看法,熟读《论语》可以使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别人喜欢你的人。因为教你和、教你智、教你勇、教你有德、教你好学、教你中庸、教你迁善改过、教你远离小人、教你有境界。孔子推崇的是“坦荡荡”的君子,而非“常戚戚”的小人。其言其行是拿得上台面的东西,而非背后的唧唧喳喳,尔虞我诈。孔夫子让人自尊自爱,“出门如见大宾”,同时要爱他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是孔夫子存在的最大理由,符合人情,切入人心。
孔夫子深情呼唤人要有诚信,“主忠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言必信,行必果”。他说,人没有诚信,就好像大车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安横木的軏,怎么能行走呢?面对今日诚信的严重缺失,我们读读先哲的论述,当有所警醒。当谎言统治世界,当欺蒙大行其道时,人人戴上假面具,彼此欺诈。官愚民,民愚官。良知未泯者提倡诚信,靠谎言支撑的官场,靠行骗混世的无赖,能不反对吗?
孔夫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告诉人们要有自己的个性主张,不迎合不附和,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和谐相处,和睦共存。这是君子之风;而小人则是毫无个性,曲意附和,表面同意,背后踢脚,貌合而情疏。反观今日之官场商界,同而不和者何其多也。台上言和,台下踢脚。当面握手,背后诋毁。十足的小人作派,对这样的毫无特操的人,要求他“和而不同”,岂不是一种束缚?
他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提醒人们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遗训相吻合。他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他说:观察人要“听其言,观其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都是智者良训。
他盛赞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他提倡“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德不孤,必有邻。”子产作为政治家,具有四种君子的德行,行为态度谦逊庄重,侍奉君长严肃尊敬,抚养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理而适当。今日当官者能做到者有几人?慎重敬畏地处理政事,节省开支,爱护他人,差使百姓选择农闲的时候。这对官员提出了做人的道德要求。有德者,必有人来亲近。无良者、投机者,会有这样的情怀和操守吗?
他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这都是极其高尚的品德,自己能够立身,同时让别人立身;自己发达,同时让别人发达。这与党同伐异、你死我活相差几何?自己所不愿之事,勿施他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皆有避苦避难避祸之心,仁义之人,不愿受也不会让别人受。而独裁者,昏庸者大多将“己所不欲”施于人,造成了无数人间悲剧;忠便是诚信,恕便是宽容。这与背信弃义、两面三刀、刻薄寡恩、睚眦必报,又是相距千里。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真正是为师做学问的令人神往的境界。学而不厌者有几何?诲人不倦者有几多?倘若我们的民族好学到不厌的地步,那才是中华复兴之时;倘若我们的老师诲人到不倦的时刻,师者人格可鉴,学生精进不已,这是何等气象?如有谦卑之心,躬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信念,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样的人不是君子是什么?
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中和,是不偏不倚,是恰到好处。孔子把中庸看作是高尚的品德,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一般的人很难做到,多走偏锋。许多人,遇事发急,遇事发热。做事主观武断,毫无理性,自然偏离了中庸。中华民族的许多深重灾难,无不与此有关。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夫子没有这四种毛病,做到不主观臆断,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我中心、唯我独是。
在做人的境界上,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他还进一步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些都是今人所远远做不到的。今天面对的现实则是,没有对他人发自内心的恭敬,仅有表面的客套;宽恕宽容没有成为精神的一种诉求,在一些人仅是口头说说,在更多的人则根本没有这个概念;诚实诚信严重缺失,说假话说谎话成了习惯,毫不脸红,毫无羞愧;更多的人极端自私,惠己而损人,使人而不惠。在礼教缺失的情况下,不懂修养,肆意妄行,别说安人,不以邻为壑就是好人,遑论安百姓?
子贡说:“譬之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翻译成现代文是,拿大院的围墙作比喻,我老师的围墙有几丈高,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到他的宗庙的雄伟,房舍的多种多样。能够找到大门的人或许不多。本人学疏才浅,只能算是在夫子宫墙外散步,窥得一鳞半爪,未得其门,更未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就以上择出的几条,我们可否得出这样的结论:孔夫子的学说,无法无天者不喜欢,不按规矩乱来者不喜欢,无德无义无信无赖者不喜欢,无操守无是非乡愿者不喜欢,势利小人、口是心非者不喜欢,急功近利汲汲功名者不喜欢,心狠手辣视他人生命为草芥者更是不喜欢。一部《论语》,直斥小人的卑鄙无耻阴暗龌龊,戳到小人的痛处,小人能喜欢吗?照孔夫子之说,真正地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孔子的思想,制约了你的自私自利之心,制约了你的卑下的欲望,制约了你的妄想妄行,制约了你的不仁不义不孝不智,让你成为一个洁身自爱,有益于自己又有益于他人,让大家喜欢之人。简言之,体面人过日子,喜欢孔子;狂妄者瞎折腾,贬斥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