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
金庸先生写中秋月饼,连错三处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八月十一日庚辰
耶稣2024年9月13日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传统大节都有不同的标配美食。比如春节:年糕、元宵:汤圆、清明:青团、端午:粽子、腊八:腊八粥。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中秋的应节食物当然是月饼啊。
不知道在吃月饼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说,中秋吃月饼的历史与元末的抗元起义有关。据一本应该是清末人撰写的笔记小说《野客丛读》记载,“元末,宋室遗老刘伯温等,某年中秋之前,遍布流言谓:中秋食月饼,可免瘟疫。此计既售,乃连络汉人,预约於八月十五之夕,竖花灯为信号,并分头制月饼,以供所需。每一饼馅之中,皆预置一文告相约曰:‘大除夕,杀鞑子!’而胡奴不识汉字,犹蒙鼓中,懵然不觉,经四阅月之酝酿,大部成熟,至除夕夜,飨鞑子以岁酒食,乘其酒醉而杀之,元朝即告覆灭。由是中秋月饼风俗,遍及全国,故明太祖以为开国纪念,如角黍之纪念屈原也。”
从清末至民初,人们说起中秋月饼的来历时,几乎马上就会想到这一传说。金庸先生创作以元末民变为历史背景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也将这一传说转写入小说中。小说这么写道:
“再过三日便是八月十五,蝴蝶谷中筑了高坛,坛前烧起熊熊大火。张无忌登坛宣示和中原诸门派尽释前愆、反元抗胡之意,又颁下教规,重申行善去恶、除暴安良的教旨。教众一齐凛遵,各人身前点起香束,立誓对教主令旨,决不敢违。”
中秋当晚,“张无忌大会教众,焚火烧香,宣告各地并起,共抗元朝,诸路教众务当相互呼应,要累得元军疲于奔命,那便大事可成”,“当下众人歃血为盟,焚香为誓,决死不负大义。是晚月明如昼,诸路教众席地而坐,总坛的执事人员取出素馅圆饼,分飨诸人。众人见圆饼似月,说道这是‘月饼’。后世传说,汉人相约于八月中秋食月饼杀鞑子,便因是夕明教聚义定策之事而来。”
然而,这个所谓的“八月中秋食月饼杀鞑子”,实是晚清文人杜撰出来在前,金庸老爷子引述转写在后,历史上既没有发生过张无忌给明教教众发中秋月饼的故事,也没有出现过刘伯温在中秋月饼中暗藏反元纸条的戏剧性情节,这个被套到刘伯温头上的传说,是晚清的秘密会党与革命党人出于推翻清廷的目的而编造出来的。从元末至整个明代,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八月中秋食月饼杀鞑子”的文字记载,直到晚清,才突然冒出这个传说。
金庸老爷子在《倚天屠龙记》中写了中秋月饼的来历之后,可能很快又忘记了,在写作以北宋为历史背景的《天龙八部》时,又提到中秋月饼。
话说阿朱乔装成丐帮长老白世镜的模样,向丐帮副帮主马大元的夫人康敏套话,想套出当年杀害乔峰父母的“带头大哥”是谁。马夫人康敏却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天上月亮这样圆,又这样白。”乔峰明知天上乌云密布,并无月亮,还是抬头一望,寻思:“今日是初二,就算有月亮,也决不会圆,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只听阿朱道:“到得十五,月亮自然又圆又亮,哎,只可惜马兄弟却再也见不到了。”康敏道:“你爱吃咸的月饼,还是甜的?”乔峰更是奇怪,心道:“马夫人死了丈夫,神智有些不清楚了。”阿朱道:“我们做叫化子的,吃月饼还能有什么挑剔?找不到真凶,不给马兄弟报此大仇,别说月饼,就是山珍海味,入口也是没半分滋味。”
谁知,阿朱的回答,让康敏发现了破绽,认出目前的“白世镜”为假冒,遂将计就计,诈称当年的“带头大哥”是大理国的段正淳,导致乔峰找段正淳复仇时,误伤了阿朱。阿朱之死,可谓是祸起一块中秋月饼。
原来,那白世镜早已与康敏勾搭成奸,而“月饼”正是他们之间的情话。后来康敏自揭谜底,说道:“这小……小妮子(指阿朱),也真吓了我一跳,还说什么八月十五的,那正是马大元的死忌。可是后来我说了两句风情言语,我说天上的月亮又圆又白,那天老色鬼(指白世镜)说:‘你身上有些东西,比天上月亮更圆更白。’我问她月饼爱吃咸的还是甜的,那天老色鬼说:‘你身上的月饼,自然是甜过了蜜糖。’你那位段姑娘却答得牛头不对马嘴,立时便给我瞧出了破绽。”
“乔峰恍然大悟,才明白那晚马夫人为什么提到月亮与月饼,原来是去年八月十四晚上,她与白世镜私通时的无耻之言。”
但是,金庸这段涉及中秋月饼的文字,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又是不合史实的,因为《天龙八部》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后期,那时候,宋人生活中还未出现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东京梦华录》提到北宋中秋节的应节时令食物:“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漓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并没有月饼。
有人说,苏轼的诗歌中提到月饼了——苏轼晚年时,在广西的廉州度过一次中秋节,与廉州太守喝酒尽欢,据说苏东坡酒后又写了一首中秋诗《留别廉守》,诗中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诗中的“小饼”就是中秋月饼,说明宋朝是有中秋月饼的。但是,也有研究者指出,这首《留别廉守》是后人的伪作,并不是苏东坡写的。而且,苏诗中的小饼,也未必就是月饼。
南宋时,才有了叫做“月饼”的点心,因为周密《武林旧事》、吴自牧《梦粱录》收录的南宋杭州糕点名单中,均出现了“月饼”。不过,这一月饼未必就是中秋节的节令食物,在南宋人记述的中秋风俗中,并没有吃月饼之说。
中秋吃月饼习俗的形成,要等到明代。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亦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北宋人可能吃不到中秋月饼,明朝人过中秋显然就可以吃月饼了。
金庸最后一次在武侠小说中提及中秋月饼,是在封笔之作《鹿鼎记》中。小说写到小郡主受伤,韦小宝给她胡乱配药:
“韦小宝将药粉放进药钵,拿到外房,却倒在纸中包了起来,藏在怀里,另外拿了一块绿豆糕,一块豌豆黄,再从一个广东月饼中挖了一块莲蓉,将药钵洗干净了,不留半点药粉,才将莲蓉,绿豆糕,豌豆黄在药钵中舂烂,又加上两匙羹蜜糖,心念一动,再吐上两大口唾沫,调得匀了,拿进房中,说道:‘这是生肌灵膏,其中有无数灵丹妙药。’”
韦小宝生活在清代康熙时期,那时候肯定已有中秋月饼了。但金庸说当时的广东月饼有莲蓉馅,却是错误的,因为莲蓉馅的广式月饼,是在清末才出现的。
话说,你喜欢吃五仁月饼,还是莲蓉蛋黄月饼?我的感觉,在月饼界,莲蓉饼是新贵、暴发户,味道甜腻单调,毫无底韵;五仁饼才是老贵族,滋味醇厚浓郁唇齿留香。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吴钩】宋朝足球运动是怎么没落的?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