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怀真 著《天下的诞生:巫教、上帝与儒教国家》出版暨自序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4-09-21 10:34:08
标签:

甘怀真 著《天下的诞生:巫教、上帝与儒教国家》出版暨自序

 

 

 

书名:《天下的诞生:巫教、上帝与儒教国家》

作者:甘怀真

出版社: 三民书局

出版时间:20240925

 

内容简介

 

一部「神」展开的中国古代史!

 

解析中华文明的「底层逻辑」!

 

中国的形成不是单靠武力或革命,还需仰赖一种宗教,古人称之为「天」。

 

◎一窥古代人的思考方式

 

若想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思维,必须从宗教角度切入!古人看事情的角度与今日有很大区别,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举凡谷物的生长、闪亮青铜器的铸造,以及精美玉器的加工,古人认为这一切背后都有「神」的影响!若缺乏神灵帮助,世间的一切将无法和谐运作,自然也就谈不上风调雨顺。因此,与神打好关系是古人生活的重心,祭祀也就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

 

◎今日对「天下」的误解

 

随着历史的发展,「万物皆有灵」的巫教逐渐被崇敬「天」(神)的信仰取代。「天」信仰更进一步衍生出「天下」、「天子」、「天命」等制度。但在近代西方观念影响下,今人眼中的「天下」、「中国」等词汇都已被赋予新义。看到「天下」,就认为是指全世界,进而认为「治天下」是指中国皇帝意图征服并统治全世界。看到「中国」,便认为是专指中国此一国家的专有名词,进而认定中原王权自大且傲慢。

 

然而传统意义的「天下」及「中国」有其特定范围,且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天下」是什么?

 

宗教在古代的重要性,即使进入「天」信仰时代也不曾改变。所谓「天下」是专指由「天」主宰秩序的领域,因此可视为一套宗教制度。但是「天」的秩序,无法单靠神自己来彰显,需要透过一位人间的王者「治天下」以执行,「天子」也就应运而生。秦始皇「并天下」后,「天子」这一身分更获得一个沿用两千多年的新称号——「皇帝」。

 

◎重新认识「皇帝」与「天下国家」

 

不同于过去习惯从政治角度分析「皇帝」与「天下」,甘怀真教授改由宗教面切入,重新诠释秦始皇创建「皇帝」称号的真正目的。在理清人间的皇帝如何透过郊祀礼与「天」建立宗教关系的同时,也为读者揭露中国何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始终能够维持一体的关键所在。

 

作者简介

 

甘怀真,1963年出生于台北。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现为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台大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执行长、台大历史系主任等多个学术、行政职。史学专业为中国古代史、东亚政治史与东亚国际关系研究。近年的研究课题是从天下政体的观点探讨何为历史中国。

 

 

目录

 

文明丛书序

 

自序

 

第一章  天下作为一种政体

历史中国是国家乎?帝国乎?

多元人群结构与天下

天下的源起

国家宗教与治民

从灵的交换到礼物的交换

汉文的世界与册封体制

神道设教与新的国家宗教

「国家」的成立与宗庙的功能

从秦的皇帝制度到西汉的天子观

 

第二章  从巫教到礼宗教

巫教的诞生

高神信仰与礼宗教的诞生

作为宗教革命的「绝地天通」

从巫教到礼宗教

作为王权正当性的「致物」

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货币促成天下「定于一」

 

第三章  天∕上帝的成立

《诗经‧皇矣》中的周人上帝

司马迁所说的「三河」王权与「中国」

从甲骨文到中国语的诞生

周的「转向中国」

沉默的上帝所创造的周礼

天命与敬德

天子与王的称号由来

周封建下的国

禹神话与天下制度

霸者体制下的天子与天下

各国称王与战国时代

向战国新宗教观转化的天∕上帝观

 

第四章  战国的新宗教与儒教的诞生

「治民」的国家宗教

「西方」宗教的再引入

神祠制度的成立

货殖时代及其新神观

战国儒家的一神教学说

儒家的名分论与心论

人皆恒言天下国家

期待新王与再造天下

 

第五章  皇帝制度与儒教国家

郡县制与地域社会的宗教化

秦始皇「并天下」后创建新的国家宗教

议皇帝号

董仲舒的天子观与儒教运动的展开

西汉时期神道与鬼道的斗争

西汉郊祀礼的成立

在郊祀礼争议中形成的儒教国家

 

第六章  结语:天下之本在「认异」

 

参考书目

 

自序

 

我何其有幸,在学术生涯的后期遇到「中国再起」,使我能重新思考何为历史中国。现代中国史学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年,核心的问题是「中国失败」,所以史学要检讨中国为什么失败。我在1981年进入大学历史系念书,在当时的学风下,我的主要关怀是中国应如何被改造为一个理想即民主宪政体制,因此我们应发现并批判传统中国作为专制体制。

 

上了研究所以后,我的课题是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因缘际会,我接触到战后日本对此课题的研究,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礼制研究。我也试着从礼制研究入手,问「皇帝制度的正当性及其意识型态为何?」我在这个学术脉络下展开我的学术生涯,想想也四十年过去了。无所骄人,自信勤能补拙,且天道酬勤,尚有一些业绩。我以多年来关于天下与儒教国家研究的论文为基础,写成这本专书。

 

天下的课题在这几年非常热门,是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前沿研究。对于历史学而言,是藉此以重新理解历史中国为何。过去我们在争论历史中国是「国家」或「帝国」,各有其道理,也不由我在此断案。但新的看法是「天下」,此说的特色是从中国史自身的脉络推论中国为何。「天下」一直是古人的世界观与自我认识,但只发现中国是天下,实无太大意义,历史学要的不是定义,而是实态。所以我们当然要进一步问天下为何。这个课题也很大,所以我从其中的一个侧面入手,以政治制度研究为目的,采宗教史的观点,探讨作为神观的天的变化。始自新石器后期起巫教的出现,到西周天的成立,再到西汉建立起祭祀制度的郊祀礼。

 

本书的关键字是「天」。若说中国王权(皇帝制度)的「理」是由天的概念所架构出来,毫不夸张。它衍生出天下、天子、天命、天理,甚至中国。皇帝制的核心理念是「天子受天命居中国治天下」。而天则是百分之百来自宗教中的神观。本书探讨此天的神观的演变,以及如何缔构了天下的政治领域与相应的制度。若要说本书的论点有什么特色,其一是宗教史的观点,追问天如何作为神观,以及这套神观如何规范了皇帝制度。其二是世界史的立场。历史中国一直在世界之中,与它外在的世界(东亚以至欧亚大陆)互动,所以我们在思考中国的现象时,要考虑跨域的文化交流。

 

这本书当然是我的研究成果,我也为我的一家之言负责。由于全书体例,我没有详细作注,书中的一些结论与创见应归功于其他学者,我也不掠美。即使书末的参考书目都无法详尽胪列。最后,谢谢几年前李建民教授建议我撰此专书。谢谢二位审查人的包容。他们知道许多课题可再细究,一些意见仁智互见,但愿意接纳此书的出版。承审查人的好意,我希望我提出的议题有所回响,不负期待。也谢谢三民书局诸编辑费心,以及与此「文明丛书」相关负责人。

 

 

甘怀真

2024年7月1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