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明与天下秩序:中华孔子学会2024年会在台州学院召开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4-09-26 16:20:19
标签:

礼乐文明与天下秩序:中华孔子学会2024年会在台州学院召开

来源:主办方




2024年9月20日至22日,中华孔子学会2024年会在浙江省台州市成功举办。本次年会以“礼乐文明与天下秩序”为主题,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和台州市和合文化研究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各地的百余位儒学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儒家人文主义、礼乐文明、天下秩序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开幕式由台州学院副校长、人文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主持。台州学院校长乐传永教授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我校在儒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成果。重点阐述了学校在和合文化研究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包括成立台州市和合文化研究院、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等举措。乐校长表示,台州学院将继续深化和合文化与儒家思想的融合研究,推进和合文化视角下的儒学现代化研究,并加强和合文化与公共政策研究的结合。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干春松教授在致辞中阐述了儒家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儒家的人文主义自孔子以来就是儒家文化和思想的核心内容,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也丰富了世界范围内的人文主义内涵。干春松教授特别强调,礼乐文明所对应的秩序理念是将身、家、国、天下几个不同维度的秩序整合在一起的天下秩序。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分为六个分会场进行深入讨论:


第一分会场由中国政法大学王威威教授和山东大学沈顺福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上海财经大学郭美华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盛珂教授分别担任评议人。报告学者及题目如下:山东大学沈顺福教授“感应与传统儒家的乐教原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盛珂教授“‘形同陌路’还是‘感同身受’: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辽宁大学王雅教授“仪节规范与价值信念的涵摄:儒家之礼的人伦日用之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代云研究员“‘成于乐’与乐教的失落”,遵义医科大学袁永飞博士“儒家精神观照下中国人文理想多维审视”,中国政法大学王威威教授“从羞耻感与荣誉感看道德的自律与他律:先秦儒家法家之比较”,上海财经大学郭美华教授“普遍主义的两条进路及其后果——以庄子和孟子的比较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朱承教授“公共性思想的儒家之维”,山东大学陈佩辉副研究员“经子互动视域下叶适王霸观考论”,西华师范大学金生杨教授“张栻对濂溪学的阐发”。本场讨论涵盖了儒家伦理、礼乐教化、道德自律与他律、公共性思想等主题,探讨了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与其他学说的比较。


 

第二分会场由绍兴文理学院诸凤娟教授和衡水学院魏彦红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北京师范大学王楷教授和山东大学王新春教授分别担任评议人。报告学者及题目如下:衡水学院魏彦红教授“董仲舒王道思想中的生态智慧与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刘禹彤博士“刘歆的宇宙论与经学变古”,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蜜林研究员“《礼纬》《乐纬》新论”,山东大学王新春教授“经学礼乐文化语境下荀爽易学升降说的天人关切”,清华大学陈壁生教授“中国文明‘礼乐’性质的形成——后郑玄时代的‘制礼作乐’”,北京师范大学王楷教授“生命、价值与自我——儒家亲子伦理的价值基础及其现代境遇”,台州学院宋佳俊博士“从颜之推对颜延之的批评看南朝士风的转变”,绍兴文理学院诸凤娟教授“寒山诗中的儒家思想略论”,贵州师范大学鹿博副教授“‘默识’如何成为一种工夫?——基于历史与哲学的考察”,上海古籍出版社查明昊编审“束景南先生学术考述”。本场讨论聚焦于董仲舒思想、经学变古、礼乐文明、儒家伦理和诗学传统等主题,探讨了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分会场由四川大学张培高教授和天津社会科学院杨莉副研究员分别主持上下半场,长沙理工大学王琦教授和四川大学曾海军教授分别担任评议人。报告学者及题目如下:四川大学曾海军教授“一人与天下:晁错思想辨义”,曲阜师范大学宋立林教授“新礼乐如何可能?”,天津社会科学院杨莉副研究员“文庙神圣性研究”,西南政法大学董卫国副教授“作为‘文教’的儒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川大学张培高教授“论儒家的生命哲学信仰”,长沙理工大学王琦教授“孔子‘政者正也’思想探析”,深圳大学王顺然副教授“通识中的启蒙:从先秦乐教规模看《论语》中的孔子乐论”,辽宁大学高雨洁博士研究生“使民与教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再探讨”。本场讨论涉及儒学与文教、礼乐文明、儒家生命哲学和政治思想等主题,探讨了儒家思想在政治、教育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应用。


 

第四分会场由西南大学李凯副教授和周口师范学院李晓英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厦门大学冯兵教授和南开大学谭明冉教授分别担任评议人。报告学者及题目如下:南开大学谭明冉教授“儒道二家同源异流辨析”,周口师范学院李晓英教授“‘父母之邦’和‘大国下流’——比较孔老的‘邦’‘国’‘天下’之论”,山东大学张芳芳博士研究生“《庄子》是否全盘否定‘仁义’?”,四川大学戴森宇副教授“心学视域下‘立人’教育观再审视”,台州学院张呈忠教授“杨近墨远与性命之学”,北京大学孟庆楠副教授“早期儒家仁爱观念在伦理结构中的展开”,西南大学李凯副教授“孟子的恻隐之心与列维纳斯的感受性”,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彭彦华研究员“孟子道统思想溯源——兼谈子游对孟子的影响”,厦门大学冯兵教授“性本自然,心生善恶——荀子是人性‘自然’论者”,台州学院潘润博士“‘史文阙轶’与战国早期的君臣易位政治格局”。本场讨论围绕儒道关系、《庄子》思想、儒家仁爱观念和孟子思想等主题展开,探讨了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异同,以及儒家核心概念的发展演变。


 

第五分会场由台州学院屈燕飞副教授和吉林大学云龙副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中国社会科学院陈明副研究员和台州学院李建军教授分别担任评议人。报告学者及题目如下:台州学院李建军教授“‘儒以将道’与‘以格自奇’:司空图的儒者本色与‘清格’诗论”,吉林大学云龙副教授“‘本原’义的‘物’——理解阳明心物关系问题的一个必要视角”,北京大学杨浩副研究员“王龙溪的四书学及其特点”,泰州学院钱成教授“晚明泰州学派‘王氏三贤’诗歌简论”,湖南大学殷慧教授“心、情、良知:王阳明论礼乐本原”,台州学院屈燕飞副教授“从认知主体到价值主体的转向——朱子、王阳明格物致知理论的生成与递进”,温州大学詹良水博士“论王阳明《大学问》对‘万物一体’的诠释”,中国社会科学院陈明副研究员“王船山《四书》诠释中的礼”,河南师范大学张树业教授“政、教相成相因之理——王船山《王制》章句之理论微旨”。本场讨论主要聚焦于司空图诗论、王阳明心学、王船山“四书”诠释等主题,探讨了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其对诗学、礼学的影响。


 

第六分会场由上海师范大学樊志辉教授和浙江工商大学王绪琴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同济大学曾亦教授和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分别担任评议人。报告学者及题目如下:浙江工商大学王绪琴教授“朱熹‘理一分殊’的本体论诠释面向及其开展”,华侨大学袁素博士“朱熹的天下理念及其当代价值”,浙江工商大学刘伟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刘紫云博士研究生“《论语集注》对‘道’的理学化诠释与朱熹道统观”,贵州大学邓国宏副教授“以礼论为中心——清儒蒋彤的荀子学”,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口说、微言与改制:论康有为对董仲舒的诠释”,上海师范大学樊志辉教授“现代性礼乐的命运与制作”,同济大学曾亦教授“论熊十力对《公羊传》的重新诠释及其晚期政治思想”,南京林业大学韩立坤教授“‘生命情理’:梁漱溟‘文化本体论’的核心概念”,台州学院向昊秋博士“论析晚清民国时期阳明学复兴的原因”。本场讨论主要涉及朱熹理学、清代荀学、现代性礼乐和熊十力思想等主题,探讨了儒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及其现代诠释。


 

闭幕式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吴安春研究员主持。南京大学李承贵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安徽大学王国良教授分别就儒学的人文向度、礼乐文明的人文精神与伦理秩序、弘扬儒家文化精神等主题作了精彩报告。


 

随后的大会总结环节由中华孔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蜜林研究员主持。各分会场的总结报告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朱承教授、清华大学陈壁生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宋立林教授、北京大学孟庆楠副教授、湖南大学殷慧教授和南京林业大学韩立坤教授进行。他们分别就儒家伦理与礼乐教化、董仲舒思想与经学变古、儒学与文教、儒道关系与《庄子》思想、宋明理学、以及朱熹理学与现代性礼乐等主题,概括了各分会场的研究成果和讨论要点。这些总结报告呈现了丰富多元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当代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与会学者提供了全面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回顾。

 

最后,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教授作了大会总结报告。他指出,本次年会的讨论既有对儒学经典的深入阐发,又有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唐文明强调,未来的儒学研究要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回应时代关切。


本次学术盛会在台州学院成功举办,展现了台州学院在推动儒学研究和文化交流方面的积极作为,也体现了学校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孔子学会是由教育部主管、在民政部注册的国家级学术团体,是我国儒学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之一。学会由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创立,现任会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多年来,学会在推动儒学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举办多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与海内外众多学者和机构保持密切合作,为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台州学院有幸承办如此重要的学术会议,不仅展示了学校的学术实力,也为推动区域文化研究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