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儒学实验与儒学现代转型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4-09-26 21:56:17
标签:

乡村儒学实验与儒学现代转型

来源: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八月廿三日壬辰

          耶稣2024年9月25日

 

2024年9月13日下午,由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博雅讲座第138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逸夫楼302室顺利举行,本次主讲人是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赵法生先生,题目为“乡村儒学实验与儒学现代转型”。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吴重庆教授作评议,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肖文明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赵法生教授首先回顾了乡村儒学的源起与效果。2013年3月16日,在尼山圣源书院同仁的努力下,乡村儒学实验在尼山东侧的北东野村启动,十余年来,逐步扩展到河北、河南、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区,在重建乡村道德和伦理秩序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重建儒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证明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富有生命力。

 

赵法生教授指出,乡村儒学实验的核心内涵,在于重建乡村与社区的教化体系,其存在客体是儒学讲堂,活动主体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儒学义工,教化内容则包括蒙学、家庭伦理、四书以及劝善经典。十多年来,义工老师们摸索出一套生活化、故事化与互动性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将儒家修身之道化作清澈甘甜的思想活水,滋润着村民的心田,改善着家庭与邻里关系。儒学学堂又兼有乡村礼堂、孝老食堂和艺术殿堂的功能,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和开展乡村公益与互助活动的根据地。一大批富有奉献精神的儒学义工老师队伍,是乡村儒学最重要的推动力,他们抓住目前乡村社区人际关系中的难点与关键,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以身示范,让儒学重回生活世界,取得了“身—家—村”联动的成效。尼山乡村儒学义工老师陈洪夫说:“儒家教化确实能以文化人,能和谐家庭,和睦邻里,提升村庄的精神文明,义工老师自己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乡村儒学的社会实践

 

赵法生教授认为,乡村儒学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的教育,以心灵唤醒心灵,以人格启迪人格,以行动带动行动,这正是儒学的本质所在。

 

赵法生教授指出,乡村儒学是儒学摆脱“幽魂化”而自我再造的当代努力,从儒学史的角度看,它是儒学四期的组成部分,以先秦儒学为第一期,汉唐儒学为第二期,宋明儒学为第三期,现代新儒学为第四期。近代以来开启的现代新儒学,客观上面临着思想重构与教化体系重建的双重任务,乡村儒学从教化体系建设入手,也为当代儒学的思想建构提供了新的经验借鉴。

 

报告结束后,吴重庆教授在评议中指出,由于市场化的冲击,当代乡村的空心化导致了乡村文化流失、人际情感淡漠等社会问题,传统道德观念也日渐式微。乡村儒学实验展现了儒学的社会作用,为乡村文化的复兴注入动力,是我们所喜闻乐见的,并对赵法生教授的实践躬耕精神表示钦佩。吴重庆教授希望儒学的支撑能够帮助现代个体走出自我的狭窄空间,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以应对当代社会频发的心理危机。

 

 

 

吴重庆教授评议

 

博雅学院傅锡洪副教授与其他到场师生,也与赵法生教授就“大学生志愿下乡与乡村儒学实践”,“乡村儒学与留守儿童”,“乡村儒学与身心健康”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热烈讨论,赵法生教授一一做出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