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东盟儒学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4-09-26 21:58:38
标签:

第三届“中国-东盟儒学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来源:“曾子与儒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八月廿四日癸巳

          耶稣2024年9月26日

 

2024年9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曾智明“曾子学术基金”联合主办,中国曾子研究院、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协办,Vingroup创新基金会资助,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儒学高峰论坛”在越南河内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儒家家庭文化与当代家庭价值体系”,来自中国、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五十余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与嘉宾参加了本届论坛。

 

 

 

论坛联合主席曾振宇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东南亚地区,儒家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不仅塑造了该地区独特的社会伦理结构,还促进了国家之间的文化共鸣与相互理解。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等交流活动,各国能够加深对于彼此历史与传统的认识,并进一步深化彼此之间的友谊。今天我们在有着浓厚儒家文化氛围的越南召开儒学论坛,并将主题定为“儒家家庭文化与当代家庭价值体系”,就是希望通过本届会议重新理解儒家“家富天下富,家宁天下安”的家庭文化与价值关怀,共同弘扬儒学的现代价值。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所长阮才东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致力于开拓儒学研究的新视角,我们期望通过加强学术交流来促进儒学这一古老智慧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复兴。今天,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儒学交流与对话的新篇章,这无疑将为儒学的现代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互鉴提供宝贵的平台。

 

开幕式后,论坛进入专题会讲环节,与会学者围绕着“儒家孝文化及其影响”“儒家家庭伦理与价值体系”以及其他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一、儒家孝文化及其影响

 

孝道自古以来便是儒家的一种核心关切,它在当代儒学的展开中同样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在题为《儒家孝观念的超越性意义——以<孟子>所述为中心》的报告中指出,孟子是从“亲亲”原则来理解人的生命所出、存在价值的根源等问题的,这种亲亲情感尽管带有经验的体证性,但并非局限在生命个体的经验世界里,而是被提升到了一种与天地共在的境地。在这个意义上,孝绝非一般的道德行为,而是包含了很强的超越性和神圣性,是对人的存在的根源性之思,这就为基于人伦理解的道德情感和孝道奠定了一个形而上的基础。

 

清华大学丁四新教授在《战国末季的忠孝观——以<吕氏春秋>为中心》的报告中指出,在战国中后期,忠孝二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君统与宗统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丁教授分析了这一矛盾,并从《吕氏春秋》的文本中探讨了当时人们对于统一忠孝、协调君统与宗统所做的努力。

 

山东大学曾振宇教授在《以爱释孝:曾子对孔子孝道的赓续与发明》的报告中指出,孔子首次将“敬”论证为人类孝德孝行的道德基础,“敬”从此由敬天礼神转向了敬人敬事。曾子继而以爱释敬、以爱释孝,从而阐明了爱乃是儒家孝道的普遍本质,可以说,曾子孝论的贡献就在于将孔子“仁者爱人”的理念落实到了孝德与孝行之中。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阮才东副教授通过《儒家的“孝”与20世纪初越南天主教神父对“孝”的诠释》一文指出,无论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亚文化,还是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但基督教偏重夫妻之间、男女之间的关系,而儒家却偏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便使儒家孝道成为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并被逐渐地扩展到了政治领域中。

 

二、儒家家庭伦理与价值体系

 

儒家家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冲击与挑战,然而伴随着挑战而来的则是新的发展契机,与会学者分析了儒家家文化在现代价值体系中进行转化的可能路向。越南社会学协会阮友明教授在《越南家庭:被保留的传统价值及其变化》中指出,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影响下,越南家庭中的传统价值与准则体系相比传统模式发生了许多变化,除了重视婚姻、重视育儿与尚齿尚德等传统价值之外,越南现代的家庭文化越来越重视个人自由以及家庭成员之间民主与平等的关系,这些变化表明了儒家传统价值准则在现代价值体系中的新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悦笛教授在《源于家庭亲情的儒家生活艺术——论<大学>的“家庭情理结构”》中指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对于儒家伦理的认识,与其从伦理规范的“尊尊”视角来彰显家庭价值,不如以家庭亲情为“亲亲”源泉从而塑造出一种生活的艺术。儒家的家庭生活是一种源于亲情的生活艺术,这种生活艺术无疑是“以情为本”但却“合情合理”的生活方式,这其实也是儒家可以提供给世界的家庭大智慧。

 

曲阜师范大学王钧林教授在《论古典儒学对于家文化的奠基作用》一文中先是阐述了尧舜“天下为家”时代的家文化,进而分析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古典儒学对于此前家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并总结了古典儒学在建设家文化中的经验与智慧。

 

深圳大学王兴国教授以《大学》的“齐家”观念为中心,以“家”“国”关系为主线,结合中国历史的演变情况,分析了由“齐家”与“家天下”的纠缠而在儒学理论中所引发的“齐家”与“王道”之间的矛盾及其在“新外王”条件下的消解与新的意义。他在《“齐家”今论——以<大学>为中心》中,重新审视了《大学》所建立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基础的道德-政治-文教模式,并着重探讨了“天下”“大同”等观念在历史和当今世界文明发展中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韩国国立公州大学李致亿教授在《韩国传统“宗家”文化的现在及未来》中指出,“宗家”是韩国比较独特的一种家庭文化,亦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韩国的宗家不仅以姓氏中心,还以“不迁位”的人物为中心,不过传统的宗家文化正在飞速发展的工业化时代中急剧地衰落下去,李教授分析了这一现状,并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宗家文化的存在意义与保存方案。

 

三、其他相关议题讨论

 

除了对于孝道和家庭的关注之外,与会学者还从其他角度对儒家家文化进行了探讨。马来西亚道理书院王琛发教授在《明清以降华人“公司”聚落开拓南海的儒学传承、组织形态与社会建构》中指出,明末以来,南海先民多有设立集体“公司”作为治理组织的传统,这种“公司”能够自觉地承载传统文化的理念,回顾“公司”现有遗存文献与文化遗产,有利于追溯、理解、继承、检讨先民参与南海生存共同体的历史过程。

 

台湾清华大学游腾达副教授在《越南儒者阮德达的家庭观与修养论之探析》中指出,越南儒者阮德达思想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儒家的观点中,适度地融入道家的精神,并对其进行高妙地会通与调和,以阮德达为代表的越南儒者在思想中的这种融通彰显了越南儒学的多元性与开创性。

 

台湾中央研究院刘柏宏助理研究员在《回归原典:越南〈家礼略编〉对〈礼记集说大全〉之运用与意义探讨》的汇报中,以汉喃研究院所藏署的“陈氏家藏”《家礼略编》为对象,探讨了此书援引《礼记集说大全》的背景、方式以及它在礼学发展中的意义。

 

此外,山东大学法帅副教授对孔子的家文化及其现代价值进行了阐发,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许怡龄副教授对韩越《家礼》的著作类型进行了比较,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王淑琴副研究员对先秦儒家的“悌”观念作了全面的论析。

 

会议闭幕式由曲阜师范大学王钧林教授主持。王教授指出,此次论坛在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成功举行,通过这样的学术活动,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游腾达副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交流热烈、成果丰硕,这些都为儒学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传播打开了新的窗口。最后,阮才东所长向所有参会者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与论坛联合主席曾振宇教授共同宣布大会圆满落幕。

 

“中国-东盟儒学高峰论坛”是由山东大学曾振宇教授倡议并发起的国际性儒学论坛。自2019年创办以来,该论坛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文化合作,旨在通过持续的学术交流活动和丰富的文化互动模式,助力“一带一路”在东盟地区的展开,推动儒家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以期为构建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