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泠雨】知识分子为什么不愿读经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2-08-09 08:00:00
标签:
吴小东

作者简介:吴小东, 笔名空山,民间儒者,读经教育实践者,千人行书院院长。西南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曾任中学、高校教师,2003年从高校辞职,任编辑记者,2006年接触读经教育,任读经教师,2008年创办千人行书院,实践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教育理念。

    
     
     
    知识分子为什么不愿读经 
    作者:空山泠雨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发表
    时间:西历2012年8月9日
    
      
    
    秋风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儒家可以批判,但请先读点儿儒家经典》的文章,文中说:“我多次对这样的朋友说:在你批评儒家之前,最好读点儒家经典,这是最基本的学术伦理。但是,这样的劝告似乎全无用处。” 
    
    在对一个事物发表看法之前,应该先全面地了解它,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知识分子以追求真理为天职,更应该遵守这一常识。这也确实是“最基本的学术伦理”,秋风先生的劝告,实在不算过分。但为什么今天的知识分子大多不愿去读读哪怕最基本的儒家经典呢?难道他们有意不遵守这一“最基本的学术伦理”吗? 
    
    笔者认为,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正如秋风先生所言,他们已经不加任何思索地接受了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思想,认为“五四”就是天经地义的最好的传统,在今天从事学术只要接受“五四”传统再加上对西方的了解,就已经很完善了,根本不需要再去知道什么儒家道家,更不必去读它们的经典。他们的想法是:反正胡适、陈独秀、鲁迅他们都已读过了,我何必再读一遍呢?我接受他们的观点就行了,还能错到哪儿去? 
    
    如果是这样,笔者只能感叹其见识狭小,做学问没有千年万年眼光,没有贯通古今的气魄,他们不知道胡适、陈独秀、鲁迅并不是最伟大的贤哲,他们的思想仍然等待着后人的纠正和超越。不过这样的人,我们除了悯其愚,多少还保留一份对他的同情,因为他还算真诚。 
    
    第二种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也想遵守基本的学术伦理,也知道对儒家进行评判之前,应该先读读儒家经典,但要读儒家经典,马上遇到一个现实的困难:他已经读不懂了。读经对他们而言已经太难了。 
    
    一个从小就没有接受过传统教育、没有读过经的人,一个从小到大只读白话文的人,一个从小学到高中把大量精力耗费在英语数学上的人,一个从小到大战战兢兢应付考试的人,一个出洋留学自以为掌握了世界最先进思想的人,四十五十岁了,你让他来读《论语》、《孟子》、《易经》、《春秋》,可能吗?我相信他们中的多数人想想这些书名就头大如斗。 
    
    读读儒家经典,了解儒家基本义理,然后开口些不太离谱的话,没有三五年的功夫,做得到吗?而现在的学术体制,又要求学者们快出成绩,大家都忙着写文章出专著,忙着参加会议出国访问,如此才能评职称评先进拿奖金,在学界混一席之地,在这样情况下,谁有心思坐下来读几年经呢?读经岂不是太不切实际太迂腐了吗? 
    
    所以他们不愿读经。因为太难而不愿意。但人的心理很微妙,对没有希望做到的事情,很难承认是自己的问题,比如你很难让今天的一个学者,尤其是一个有些名望的学者,坦率地承认他因为没有系统地读过经,他的知识结构其实很不完整,很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人的心理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逃避机制,对做不到的事情,就会下意识地说他不好,其实也就是“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久而久之,他也就真的以为是这个东西不好了。 
    
    但一个人文领域的知识分子,总免不了要谈文化传统,谈儒释道,谈读经,自己没有读过经,现在补也来不及,怎么办呢?于是只好道听途说拾人牙慧,最多的,就是拾“五四”时期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的牙慧。他们竭力维护胡适他们的权威,其实只是在维护他们自己。谈到读经,他们就说其实不必读经,读了经又有什么什么坏处。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读过经,根本不了解传统、儒家,就这样人云亦云信口开河,公然违背学术的基本伦理。所以这种人的不读经,是逃避式的,不真诚的,可耻的! 
    
    其实,读经,根本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以艰难,其实很容易。他们之所以觉得难,一来他们青少年时代没读过经,加上中小学教学中对经典、儒家的习惯性扭曲,导致他们对经典有一种本能式的防御心理而缺少起码的亲切感;二来他们不知道进入经典的正确方法,想当然地以“看经”代替“读经”,读一句经文看一段注解,支离破碎茫无所得,不胜其难。其实经典的学习不像读一般的书那样读一句就要理解一句,步步为营,而是要多接触多感受,也就是要多读,读出声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读熟了自然会有理解,在多读熟读的基础上适当看点注解,就足够了,整个过程是很轻轻松愉快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这种读书之乐,今天的读书人已经久违了! 
    
    所以,笔者在此奉劝各位专家学者,如果你有志于从事严肃纯正的学术,有志于做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想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负点责任,请放下你的架子,抛开短期的功利考虑,好好读几年经。在你开口评论传统文化、儒家道家之前,好好读几年经。读经并不难,读经可以很愉快。我们要面对现实,承认自己因为没读过经,对传统文化其实很不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先天不足,这并没有什么丢人的,在中国现代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学者大多如此。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了七年的人需要存放三年之久的艾草来医治,“如其不畜,终身不得”,如果现在不开始储存,一辈也得不到,只能一步步走向死亡。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对经典的陌生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是“病人”,我们都要从现在开始,来储存救命的艾草——读读经典。如其不然,只能继续抱残守缺,自欺欺人真到终身。
    
    
    (作者为儒家学者,民间教育者,三人行家塾创办人)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