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延续儒家香火,传承中华文明
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九月十三日壬子
耶稣2024年10月15日
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无论哪朝哪代,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于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四大书院”也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书院?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二、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一般也称北宋四大书院,是后人对宋代历史悠久、影响广大或名人辈出,获世人称道的书院例举。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 、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应天书院 (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几大书院虽然相距甚远,除了应天书院处于闹市,其它三个书院都是依山而建、绿树环绕,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
1.岳麓书院:影响近现代百年进程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
这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了岳麓书院。书院由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持,他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从而培养出一批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会觉得太过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会默然承认,这座静静的庭院实在是有这样的资本。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那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朱熹、真德秀等人对岳麓书院的办学和传播理学,也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乎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地方并称。
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变迁,迨及晚清(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千年学府,弦歌不绝”,至今书院仍作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面向全球招生。
2.白鹿洞书院:五条教规为后世效仿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
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星子县白鹿镇境内),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末兵乱,高雅之士来此读书。南唐开元年间,李善道、朱弼等人在此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园学”。宋初扩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四大书院。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受命知南康军,到白鹿洞书院察看遗址,请孝宗批准,筹款建屋,征集图书,聘请名师、广集生徒,亲任洞主,亲自讲学,并制定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五条教规,即有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古代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至此,白鹿洞书院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3.嵩阳书院:名儒聚集,巨著诞生地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大至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许多地方。例如,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这些人正是嵩阳书院的“著名教授”。而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此书院有密切关系。《资治通鉴》第九卷至二十一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所以这不仅是一个书院,更是一部文化巨著的诞生地。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北宋末年,嵩阳书院因战乱被废。清康熙年间重建。2010年8月1日,嵩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应天书院: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què)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公元1009年,宋真宗正式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公元1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
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曾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就是应天书院的“高材生”。那位吟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才子晏殊,与范仲淹是“校友”。北宋立国初期,急需人才,实行开科取士。当时应天书院的学生参加科举考试,登第者达五六十人之多。天下文人、士子慕其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求学者络绎不绝,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其中就有那位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这是范仲淹在执掌应天书院时所作的《南京书院题名记》,足见当年应天书院的博雅学风和恢弘气势。
应天书院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人才辈出而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也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北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人才辈出。《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天下庠序,视此而兴”。“宋兴,天下州府有学始此”。元代赵孟瞓[fǔ]更是在《义学记》中道:“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
三、八大书院(在四大的基础上加如下四家)
5.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是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
6.东坡书院: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与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关。
7.东山书院: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是古代重要的教育场所。
8.求是书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近代重要的新式学堂。
中国绵延千年的书院文化,不仅延续了儒家道统的香火,也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书院无声,但历史却在不断回响。每当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千古名句时,心中还会泛起共鸣和感动,原来这些书院,就在我们的血液中……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探访新老“三孔” 领略儒风鲁韵
【下一篇】郭齐 著《蜀学与儒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