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哲学治疗与国学智慧的中心互鉴”国际会议成功召开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4-10-17 09:56:52
标签:

山东大学“哲学治疗与国学智慧的中心互鉴”国际会议成功召开

来源:“曾子与儒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九月十三日壬子

          耶稣2024年10月15日

 

 

 

2024年10月12日-13日,山东大学“哲学治疗与国学智慧的中西互鉴”国际会议(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Integration of Philosophical Therapy and Chinese Wisdom,Shandong University)在山东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曾子研究院、曾智明“曾子学术基金”、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担任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台湾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普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与科研单位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承接2023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丁晓军教授举办的第三届“技术社会中的人文治疗”国际会议(ICHTT)、2023年11月同济大学徐献军教授举办的第一届哲学心理学前沿问题研讨会、2023年12月5日山东大学“哲学疗愈为母题下的中西对话”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杨超主持。杨超同学介绍了会议的召开背景、哲学践行理论的历史、现状与方法以及中西哲学的跨传统整合策略。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会长、曾子研究院院长、儒学研究领域泰山学者曾振宇教授作开幕致辞,向诸位与会学者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从儒家功夫论的角度与“哲学治疗”议题进行了关联讨论,儒家功夫论指出人在经验世界的不完善性,从而树立了达到“君子”“完满人格”的修身目标。

 

 

 

第一组主旨报告

 

在第一组主旨报告中,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东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元亨书院院长林安梧教授作了题为《国学经典与哲学治疗:从“敬、静、净”说起》的报告,分享了其探索哲学治疗学的历程,指出中国哲学的三种治疗学形态即儒家型(主体的自觉:敬而无妄)、道家型(场域的自然:静为躁君)、佛家型(存在的空无:净而无染),分析了儒道佛三教经典智慧对于哲学治疗的可能贡献。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践行领域代表人物之一丁晓军教授作了题为《孔子走进新时代:儒家关系规范在AI哲学咨询中的应用》的报告,探讨了如何将儒家智慧与现代AI技术相结合,特别关注了其在哲学咨询领域的应用;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访问学者邓红教授作了题为《董仲舒的“春秋决狱”与现代意义》的报告,以多个“春秋决狱”的具体案例提揭了董仲舒对儒家思想法律化的推进,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情与法的结合、理与律的互补、传统民情诉求和当代法治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国际知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家、美国约翰·杜威研究学会前主席、天普大学名誉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Leonard J. Waks作了题为《Three Chinese Conceptions of Inner Healing》的报告,他提供了一个广义的内在疗愈定义,并进一步描述了中国哲学中儒家、道教和佛教的三种内在疗愈概念;南开大学讲师单虹泽作了题为《治疗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工夫论》的报告,其区分并论证了“哲学治疗”与“治疗哲学”理论的异同及特点,进而着重阐发了“身心一体”乃为儒家修养工夫中的治疗面向。

 

 

 

第二组主旨报告

 

在第二组主旨报告中,山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哲学咨询研究与实践中心主任张利增作了题为《基于<易经>的哲学咨询探赜》的报告,提出《周易》中蕴含着可用于哲学咨询的重要资源,并探索了《周易》的哲学咨询路径;郑州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杨超作了题为《名教何以自然:宋儒秩序重构的人性论审思》的报告,探讨了宋儒在人性论秩序中对名教与自然的深刻阐发;贵州师范大学杨中启教授作了题为《孔子的信仰世界》的报告,对孔子的信仰安顿问题进行了深刻揭示。

 

 

 

第三组主旨报告

 

在第三组主旨报告中,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林子琪作了题为《从“气”到“énergie”:法国语境下中国武术文化的身体实践与概念旅行》的报告,认为经过不同文化语境下思维、动作模式的冲突和融合,“气”得到了改造和再诠释,并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焕发新的活力;南京中医药大学孙会作了题为《哲学践行在中医诊疗中的方法探究》的报告,从哲学践行视角分析了《黄帝内经》的治疗学思想,她指出,《黄帝内经》核心要义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阐释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则,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说明人的身心、内外相统一的关系,其中整体治疗、情志疗法以及思想治疗与哲学治疗的旨趣一致;中国石油大学副教授康建伟作了题为《<人物志>的知人技艺》的报告,认为《人物志》最大的特点是提供了系统全面地解析性情机理的方法,呈现了人内在的性情动力学,系统建构了一个有框架有方法的知人之道。

 

 

 

会议平行分论坛按照不同主题分为六组:

 

第一分会场主题为“中国哲学”

 

济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鲁宁以中国古代儒家的哲学幸福观为基本视角,辨析了“儒家德福一致思想及其哲学践行意义探析”;西北大学讲师戚昊报告了“‘参’的哲学:从星辰出发的求道之旅”;山东大学博士生王占彬、李超、赵嘉霖的汇报主题分别为:“艮止即生意:二程艮卦观中的‘终始万物’思想与儒佛之辨”“明德、亲民之间——李贽对传统儒家伦理的破与立”“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治疗的儒家方案——基于自我怀疑症候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刘鑫以孙禄堂武学思想为核心分享了“近代儒学思想的武学重构”。

 

第二分会场主题为“中西比较哲学”

 

西安工业大学教师黄萌汇报了“直觉:感性活动与理性思维的融合”的题目;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史现明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分享了“在哲学课程中推行人文治疗哲学实践的思考”;山东大学博士生白义洋以“仁义与勇力:《儒行》‘勇’论及其限度”为题,探讨了儒家传统德目“勇”观念的限度及现代意义;南开大学硕士生都金奕讨论了“激情提供知识,还是促成行动——笛卡尔情感哲学与伦理修养”;台湾大学博士生李睿哲基于柏拉图、韩非子与吕氏春秋的案例分析了“中西(古希腊)对音乐意义的异同走向”;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郭俊卿以程颢、王阳明理学思想为中心探究了“万物一体”与“天人合一”视角下的生活世界。

 

第三分会场主题为“生死哲学”

 

济南社会科学院教授王征深度解析了“佛家与道家生死哲学的异同”;西华师范大学研究员洪兆旭老师着重解读了“欲望的疗愈:《庄子》中实现“生命安顿”的哲学技艺”;北京大学博士生张代霖从船山的生死观切入,集中讨论了“大轮回”之辩;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钟浩以“乐死何不速死”为核心,探讨了《庄子》对自杀的哲学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陈龚宇与大家分享了“儒家死亡功夫的想象维度——基于‘朝闻道,夕死可矣’章的超越论分析”;南开大学博士生王娇聚焦于王龙溪,汇报的主题为“养身养心:王畿的生命安顿工夫”。

 

第四分会场主题为“先秦与汉唐哲学”

 

山东大学博士生李文文聚焦于孔子,分享的主题为“信念与希望:孔子儒学与文明疗愈”;南开大学博士生沈复则侧重于周公,汇报的主题为“‘五诰’可以观仁——以周公刑于殷遗民为中心”;山东大学博士生闫晓阳着重阐论了汉初儒道的“无为而治”思想,并提出“不为与不易”的双重诠释;山东大学博士生刘瑶瑶结合“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分析了叔本华思想对真实生命的呼唤与否定;山东大学博士生杨梦航回到天人视域,重新诠释了乾卦《大象传》;山东大学博士生张凯提出荀子礼义观具有“现成与后成”的二重性。

 

第五分会场主题为“宋明哲学”

 

山东大学博士生陈萌萌结合《儒行》篇,以“无为与有为之间:《儒行》‘备豫’思想与儒者的‘不豫不习’”为题,探究了儒家的“备豫”观;东南大学博士生陆辛以“具身认知”为视域,探讨了陈白沙诗教中的体悟与“心”的治理;山东大学的曾力博士以“包纳与解蔽:‘夫妇一体’与‘夫为妻纲’夫妇之道的再审视”为主题,关注了当代夫妻情感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王海钰以“意志软弱”为问题意识,剖析了阳明哲学中“立志”与“知行合一”的理论内涵;山东大学博士生柴敏辉、孙勇勇、翟家齐分别报告了“如何‘能爱’?——二程与苏轼的学术分歧”“敬的人文治疗意义析论”“哲学治疗视域下古琴的音乐治疗思想研究”。

 

第六分会场主题为“哲学治疗专题”

 

山东大学博士生姚凯文、浙江大学硕士生王子尚、山东大学博士生孙漂、同济大学硕士生李瑞煊、山东大学博士生李灿、山东大学硕士生张震宇六位学者进行报告。姚凯文报告的主题为:“‘观物之乐’:邵雍先天易学的哲学疗愈向度”;王子尚比较了王阳明乐论与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孙漂深入阐发了陆九渊的“自”观念;李瑞煊展现了治疗向度下《礼记·月令》中所蕴含的节律与秩序;李灿探究了《庄子》形神观及其哲学治疗意义;张震宇则分享了他对帛书《易传》中“德”观念的研究成果。

 

大会于10月13日顺利闭幕,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陈晨捷作闭幕致辞,向诸位参会者表示感谢。本次会议为沟通“哲学治疗”与“国学智慧(儒释道思想)”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呈现了更为开阔、革新和透彻的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推动了跨文化、跨领域和多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哲学治疗与国学智慧的中西互鉴”,表明了哲学治疗理论的跨传统融合策略。从世界哲学的视角看,东西方的哲学传统和思想资源都是人对自身采用的不同生存方式或超越方式的反思。通过整合不同的哲学传统,能够以互补的方式解决共同关心的议题,并利用不同方法的合格观点、指导原则和有效工具,培养对人类问题更细致和全面的理解和对智慧的追求。比较哲学作为“一种做哲学的一般方式”,超越了特定的文化或知识边界,鼓励开放和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话语,能够解决广泛的哲学问题。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